濟南有座峨眉山

說起濟南的峨嵋山,肯定久居濟南的人也不知曉,。這座海拔高度不足百米的小山位于濟南市槐蔭區小金莊附近,雖然沒有四川峨嵋山挺拔,但是濟南的這座小山曾經也是佛教和道教居于一山,令人稱奇。


峨嵋山原名為靡笄山,說到靡笄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左傳》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師至于靡笄之下。公元前589年齊國和魯、衛、晉打了一次著名的戰役,為鞌之戰,說的就是這里。當然,對于靡笄的解讀,現在也有說是濟南華山或者是歷山的說法。
至于峨嵋山從什么時候開始叫這個名字的,也有很多說法,道光已未長清縣志記載:峨嵋山在縣治東北四十余里,提督柯公捐廉建三大士祠,易名峨嵋山,二月十九日立會于此。有文稱其俗呼旦山,由柯公改為峨嵋山。有另一種說法是,將濟南和四川就聯系起來了,說是當年四川峨眉山高僧云游至此,見此地風水極佳,在這里修建寺廟,改名叫了峨嵋山。




峨嵋山上的古建筑群多為清朝及后期建筑,2013年被列入了濟南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這里最先為佛教寺院,后來逐漸添建了道教建筑,其中上院為道教建筑,東為文昌閣,西為碧霞宮,下院為佛教建筑,東北角建山門,北部居中為三大士殿,所謂三大士,乃是佛教中的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東西各有配殿和附屬建筑,南部建有鐘樓。由于年代久遠,建國后特殊的歷史因素和自然災害,峨嵋山殿宇坍塌,只留下了下院院門、鐘樓、三大士殿及六處建筑遺址和數通殘碑。
2019年7月濟南市就已經啟動了對峨嵋山古建筑群的修復工作,并將其建為山體公園成為市民日常休閑又一好去處。
我去的時候正是去年的冬天,冬去春來,如今已是鳥語花香,綠色景明的夏日季節了,去時正在整修的廟觀,應該也是已經修好的了。
真的應該再去看看這座峨眉山了。
《峨眉山宮作》
明·張佳胤
戎馬東防后,寒川落木時。
鏑鳴驚雉兔,霜重濕旌旗。
夢里江湖隔,行間鬢發知。
不應詢此地,亦喚作峨眉。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