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里一條黑線不痛不癢,一確診竟是黑色素瘤
69 2025-07-13
陜西并不陌生,蒲城卻是第一次來訪。一場小雨,酷熱的蒲城頓時涼爽了許多。剛剛放下行李,文旅局的黨書記說,帶你去看看唐十八陵的第一陵橋陵。于是,冒著細雨,走進了這座近1300年的歷史的文保單位——橋陵,穿越三公里長的綠道,眼前的宏大橋陵遺址頓時驚呆了我,聽導游講,這座東西長2871米,南北長2836米,總面積852萬平方米的橋陵,足有10個故宮之大,可見盛唐時期的橋陵之宏偉之氣勢。
漫步在110米寬的神道上,歷史穿越到了盛唐,這是國內所有的陵中最寬大的,當年的朱雀門遺址還在,一望無際的人字形的山中,就是這位武則天之子李旦的陵地。
橋陵在蒲城便是盡人皆知的。未到橋陵之前,是不會想到橋陵之氣勢,以及壯闊的景致。尤其是沿著橋陵神道延伸而去,那種帝王之氣、山河壯麗之感,便撲面而來。
我獨立在朱雀門前,一對石獅子出奇的大,這也是目前為止我走過的1000多個縣中看到的最高大的一對石獅子。橋陵朱雀門的兩尊蹲獅,雕刻工藝精湛、神情到位、氣勢恢宏,恰能將盛唐之風發揮到十足。
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年),唐睿宗李旦駕崩,歸葬橋陵。橋陵建成于大唐立國近百年開元盛世的,這時國力強盛,社會升平,在陵墓建筑中都有反映:石刻藝術造型力求展現富貴氣象的宏大、壯麗,陵墓建制高大宏偉。唐睿宗橋陵的陵墓建造和石刻藝術是唐代繁盛時期的代表,與乾陵并稱為唐代陵墓石刻藝術之最 。
唐睿宗李旦駕崩時,正值"開元盛世",玄宗李隆基不惜花費國家財政的三分之一,以空前規格為睿宗營建了皇陵,以感激父親讓位之情。
橋陵東南方向,分布有大量的陪葬墓群橋陵有17座陪葬墓,有明顯標志的11座,3位太子,4位公主,2位皇后,1位妃子。
橋陵的石刻非常有價值,現存53件,因其建于盛唐時期,其石刻藝術的雄大氣勢不僅表現在外在形式的高大宏偉,更表現于內在氣度的充實大氣,因之橋陵石刻是盛唐石刻的代表,有"橋陵石刻甲天下"之美稱。
雨淅淅瀝瀝的下,酷熱的空氣中漂浮著絲絲涼意,橋陵,歷經近1300年風蝕雨剝,依然氣勢磅礴,蔚為壯觀,堪稱盛唐石刻藝術的露天展覽館,是中國封建社會最鼎盛時期的遺存代表,是陜西旅游東線"山、水、城、陵”的重要文物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