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公五星與流星點穴法

楊 公 五 星 點 穴 葬 法
金空不可留心下,土實須從角上裁;
火星葬頂水星嘴,木直必從節上裁;
楊公遺下真口訣,得師真傳福星來;
深窩之起處即突,突則生氣也,葬突取氣之生;
高突之陷處即窩,窩則聚氣也,葬窩取氣之聚;
窩不可葬心,葬心者犯濕,主衰弱敗絕;
突不可葬頂,葬頂者犯燥,主強暴滅絕。
楊公論五星點穴
金星取窩,木星取節,水星取泡,火星取焰,土星取角。
金星當自肥處尋虛,謂金星藏窩。
木星當自秀處尋嫩,謂木星藏芽。
水星當自曲處尋活,謂水星藏泡。
火星當自焰處尋墜,謂火星藏焰。
土星當自方處尋頓,謂土角流金。
有什么樣的穴星就會結什么樣的穴形,風水祖師楊救貧說:“觀星裁穴始為真,不論星辰是虛狂。”所以點穴必先觀穴星。
穴星分有三格,有正體、側腦和平面(倒地星體)三種:
正體:星辰頭面端正。
側腦:穴星的頭頂偏斜,其形體欹側叫側腦穴星,故要后靠樂山為真。
平面:穴星倒地而星體成平臥狀。
一、金星圓形穴星
正體金星:形圓而端正,其穴結在中央。
側腦金星:形圓而身側,穴結于傍。
平面金星:形圓而身臥而仰,穴結于頂。
金星還分有太陽金及太陰金兩種,上下皆圓而身高者是太陽金,上圓帶方而身低者是太陰金,此兩種金星結穴也都具有正體、側腦、平面三格。但窩穴要窩中圓滿,地棱分明;鉗穴要鉗中藏聚,兩掬彎環;乳穴要乳上光滑,明堂舒暢;突穴要突圓明凈,星體秀異。
二、木星形直穴星
凡穴星上尖而圓身,身直而聳者,叫木星穴星。木星有三種形體,端正者叫正體,奇側者叫側腦,到底者叫平面,各有窩鉗乳突之形穴。
正體木星:星體尊重端莊,穴結于中央,造化完全,故為最貴。
側腦木星:星體偏斜,勢趨一邊,故穴結于傍,必須有樂山作枕。
平面木星:面仰而身形平長硬,穴結節苞。
木星的結穴之處必有窩、鉗、乳、突、萌芽、節苞,直脈宜審龍來處分左右尋萌芽、節苞而立倚穴。如粗大可立粘穴,但一定要有唇毯。橫脈要審左右中節苞尋萌芽之處。直體木星不可當頭下穴葬之,要用粘穴以脫煞或倚穴以閃煞,要粘近唇毯,倚靠節苞。木星穴訣云:“木星忌下當頭穴,脈煞人丁絕,或粘或倚穴為奇,閃脫要君知”。
三、水星形曲穴星
凡穴星頭圓而身曲者叫水星穴星。水賴金生,此種形穴必兼金方能成穴。
正體水星:頭圓身曲而端正,穴結于中央。
側腦水星:頭圓身曲而欹斜,穴結于傍。
平面水星:面仰身曲倒地,穴結于頂。
四、火星形尖穴星
火星見金則熔,見土則焦,見水則干,見木則焚。此種星體結穴必須要經過化煞、脫煞方可成真穴,且此種形穴比廉貞作祖發速更快。
正體火星:炎下剪焰結穴。
側腦火星:頭尖身側欹斜而穴結于傍。
平面火星:面仰身尖,穴剪焰結于頂。
五、土星形方穴星
凡穴星頭方正而身平者,叫土形穴星。土星厚重,其形端正,其結穴有正體、側腦、凹腦、平面四格。
正體土星:頭方身平面端正,穴結在中央。
側腦土星:頭方身平但欹側,穴結于傍。
凹腦土星:頭方但中凹身平,穴結凹下或兩頭山麓。
平面土星:而仰但身方倒地,穴結于頂。

流星定穴法
流星定穴法,楊公在疑龍經云:“我觀星辰在龍上,預定前頭穴形象,為鉗為乳或為窩,或險或夷或為掌,歷觀形穴無不然,大小隨形無兩樣,此是流星定穴法,不肯向人漫空誑”。
這種流星定穴法,首先要認清龍上的星辰(即楊公九星:貪狼、巨門、祿存、文曲、武曲、破軍、左輔、右弼)是何星形,即可預知該星結的是什么穴形。得了此九星形狀后,應在對面的山上仔細思量,認定穴位后,才到現場去點穴,這就是“穴在南時北上尋,穴在北時南上望”的法訣。至于穴位的高低位置,要依朝山應山決定,從左從右或從中,龍來之處方能定。
楊公論九星穴口訣如下:
貪狼作穴是乳頭,巨門作穴窩中求;
武曲作穴鉗釵覓,祿廉梳齒犁壁頭;
文曲穴后坪里作,高需亦是掌心落;
破軍作穴似戈第,兩旁左右手背抱;
輔星結穴燕窩仰,若在高山掛燈祥;
弼星結穴在低平,從有園頭也凹內。
九星形體
輔為陽金弼為陰,大小彎里明;
金水原來各武曲,三頭如金宿;
木星紫氣號貪狼,一尖如木宿;
天財誰識巨門體,兩般頭各異;
天罡正破軍風,腳下出尖峰;
祿存孤曜園一體,然拳正相似;
燥火廉貞實一名,尖斜芒掃形;
掃蕩屬水配文曲,橫推拖帛一副。
貪狼星結穴
貪狼星其形狀如出土之筍,四面圓尖,其上平,貪狼星五行屬木。楊筠松在《撼龍經》中說:“貪狼頓起筍生峰,若是斜枝便不同……貪狼自有十二樣,禍福輕重自不同。”
貪狼星的形狀如頓筍,左右無足。
一般貪狼星結穴在乳頭,其乳宜上細下大,前有毯唇,左右有小水流來成合襟或金魚合水,結穴處以節泡為真,直硬尖嘴為假。
平直兩種貪狼倒地木星,其行龍多帶祿存,其祖山必是廉貞作祖才能出大貴。如果沒有祿存和廉貞,則無權威,只能出文章清貴之士。貪狼獨行且孤露,則出神仙僧道。
祿存星結穴
祿存星是堪輿九星之一,指頂圓體方而多枝腳之山。堪輿家認為祿存星五行屬土而兼金,吉兇主要視枝腳形狀之好壞。楊筠松在《撼龍經》中說:“祿存土星如頓鼓,下生有腳如瓜匏。瓜匏前頭有奸峰,此是祿存帶殺處。殺中若有橫磨劍,此是權星主出武。”《青囊海角經》中說:“武曲帶土為祿存。”
祿存形如頓鼓,下生梳齒木腳,小墩圓凈秀麗為祿。
祿存星其行龍時,常帶輔弼,如果帶有小圓墩祿存,叫帶祿帶存,如果不帶小墩的祿存,叫無祿。如果龍大,帶有貪巨武三吉星,則都為禁地。如果龍小,會出神童狀元或科甲之士。
祿存下無梳齒且星體臃腫,則不可作穴,此乃絕嗣之地。
文曲星結穴
文曲星是堪輿九星之一,指形長而頂波曲的山峰。堪輿家認為其五行屬水,為長形的水星,其吉兇主屬與水星相仿。楊筠松在《撼龍經》中說:“水星逶迤,長為文曲,故下失水體。多孤單,生枝如驚蛇,如鵝頸,如破網。凡山無文曲,則不博換,故諸山與平地皆有之。”
文曲星體如波浪,如生蛇蜿蜒,如峨眉彎曲。多散布在諸山之中,常為行龍過脈。
文曲星結穴多在掌心或坪坡內,有坪坡、掌心和過頸三種結穴。坪坡與掌心結穴必須泡突、平齊和圓凈。過頸結穴宜短小為巧,不生氈唇,宜枕泡就勢。
廉貞星結穴
廉貞星指尖頂而高聳的山峰,其五行屬火。楊筠松在《撼龍經》中說:“廉貞如何號獨火,此星得形最高大;高山頂上石嵯峨,傘折犁頭裂絲被;只緣尖焰聳天庭,其性炎炎號火星;起作龍樓并寶殿,貪、臣、武曲因此生;古人深識廉貞體,喚作‘紅旗’并曜氣。”
廉貞星多為石山,上面少土,其行如焰頭,粗雄高大。其形狀分為四種,尖形者叫龍樓,平行者叫寶殿,獨峰腳擺為紅旗,土頭石腳為曜氣。
火星如作父母山,穴星過近,必須復起兩重土星放能結穴為真。
武曲星結穴
武曲星指頂圓而腰腹微呈方形之山。其五行屬金,所附會的吉兇休咎內容頗繁雜,與五星中的金星相似。楊筠松在《撼龍經》中說:“武曲星峰覆鐘釜。”
武曲星形如覆鐘,端聳厚重,左右無足。但低矮如覆釜者就不是武曲,而是輔星,經云:“武曲左輔覆鐘釜,鐘釜兩般常分剖;鐘高釜矮物不同,高者為武矮為輔。”
其行龍常帶輔弼二星間巨門,多結釵鉗穴,股長股短為釵,正直兩邊一樣長為鉗。要開槽平淺,槽內陽流,下鋪氈禱,以圓腦微壓棱弦為的。
破軍星結穴
破軍星指頂圓而腳不齊之山。其五行屬金,但易摻雜水、火之性,形性斜飛破碎,多屬不吉。楊筠松在《撼龍經》中說:“破軍星峰如走旗,前頭高卓尾后低。兩傍失險落坑陷,壁立反裂形傾欹。”
破軍星形如走旗,下生尖腳如戈矛,峰高尾擺叫走旗,左右齊擺叫蓋天帥旗,一高一低叫馬馳,露出巖石叫帶甲,層疊一山高過一山叫天梯。其行帶輔弼間貪巨武三吉星者,常為禁地。
破軍穴戈矛落脈,宜上大下細,大處往往起腦開面,而下拖尖嘴,左右有砂護抱,立穴宜就面坐唇墜殺為的。
左輔星結穴
左輔星其山形如樸巾(頭巾),頂部類似武曲星,五行屬金,位居明堂之左,與右弼星一共同關欄穴山前水流,以輔助穴氣蓄聚融結。楊筠松在《撼龍經》中說:“左輔正形如樸頭,前高后低大小球。伸舒腰長如杖鼓,后大前小駝峰侔。下如兩腳平行去,或在武曲左右游。此龍如何近武曲?自是分宗為伯叔。”
左輔星形如覆金、幞頭,后大前小,左右微足。如其行龍形如駱駝峰、烏紗帽、幞頭、或橫甲,主出臺諫翰苑清貴。
左輔星結穴如燕巢雞窩,巢窩宜離平淺,棱弦端正,以珠泡棱弦為的。
右弼星結穴
右弼星形狀如展席鋪毽,隱在平地,不起巒頭,無固定形狀,五行屬水,位于穴山明堂之右,與左輔星一共同關欄穴前水流,以輔助穴氣蓄聚融結。楊筠松在《撼龍經》中說:“右弼本來無正形,形隨八曜高低生。要識弼星正形處,八星斷處隱藏行。”
右弼形如仄(側)月梭印,《撼龍經》云:“右弼本來無正形,形隨八曜高低生,要識弼星正形處,八星斷處隱藏行”。
右弼星結穴多如雞窩,窩宜端巧,左右均平,弦棱端正,以腦圓開面為真,微壓輪弦泡突為的。

天機九星定穴法
天機九星定穴法,是以穴星九變定穴的一種方法。
九星正變穴星歌如下:
九個星辰有正形,細說與君聽;
太陽端正覆鐘樣,太陰半月象,
金水原來似,紫氣笏囊垂,
天財三體形有異,凹腦展誥是,
變腦貴人立馬容,平腦玉屏鳳,
天罡張蓋形相并,孤曜如覆磐,
燥頭尖刀最是兇,掃蕩展籍同,
九個星辰又變化,正體皆居首,
開口第二懸乳三,太極暈中涵,
弓腳變臂單股六,七為側腦不須疑,
沒骨八為奇,平面原是居第九。
天機點穴主要是要認穴星的形勢,點穴要看前后左右是否對稱。穴星分有立、坐、眠三勢,立勢是山體高聳,生氣上浮,應結天穴,宜用蓋法葬之;坐勢是身屈,生氣中藏,應結人穴;眠勢是身仰而生氣下墜,應結地穴。
定穴時要分清其大、小、高、低、瘦、肥六格而定,大者宜在闊處定,小者宜在狹處定,低者要防水濕,高者要忌風吹,肥者要浮葬于上,瘦者宜沉葬或吞葬。
其次還要分清及運用四煞法:如脈來中平,兩邊圓凈,見直與尖時,宜找兩邊圓凈的中間定穴,宜用撞法葬之,稱藏煞法。
在山脊上結騎龍穴時,宜用蓋法葬之,稱壓煞法。
氣脈直來,形勢峻急,宜在平坦處用粘法葬之,稱脫煞法。
氣脈尖射,宜用倚法葬之,稱閃煞法。
穴位離星體遠而另起小泡者,用拋法扦之。如在平田平地結者,宜用撞法葬之,稱為藏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