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座位禁忌:避開這兩點,事業順風又順水!
99 2025-07-02
憑吊南陽臥龍崗 感受深厚文韻 鑒賞歷代墨寶【文化印記·362】
南陽臥龍崗,這里是三國時期 “智圣” 諸葛亮躬耕隱居之處,漢昭烈皇帝劉備“三顧茅廬”的圣地,也是承載千年中華文脈的文化高地。
南陽市城西不遠,北倚伏牛山余脈紫山,南接南陽盆地,白河、梅溪河、三里河三水環抱,形成 “回龍顧主”,這片崗丘因山勢蜿蜒如臥龍得名“臥龍崗”。臥龍崗海拔僅 120 米,卻孕育了改變三國格局的智慧傳奇。據《三國志》記載,建安二年(197 年),諸葛亮隨叔父避亂至此,結草為廬,躬耕隴畝十年,晴耕雨讀間洞悉天下大勢,被稱為 “臥龍”。
日前山人有幸親臨現場實地憑吊這座名傳華夏的千年祠廟,“ 武侯祠”建筑群。 這座占地 15.3 萬平方米的古建筑群,自魏晉始建,經元明清三代擴建,形成 “一軸九進” 格局,現存 267 間殿堂房舍,融合了祠廟、園林與民居風格。
古樸的景區大門,門前的劉備騎馬前來“三顧茅廬”的雕像,旁邊還有諸葛亮的“黃牛廟記”石碑;
景區內雕刻有三國故事的石墩;
千古人龍石牌坊:高 9 米,四柱三樓式,題額 “千古人龍” 寓意諸葛亮是人中之龍,兩側楹聯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概括其生平。
再向前就是最主要的建筑“大拜殿”,主體建筑分為拜殿與大殿,中塑諸葛亮坐像,兩側為其子諸葛瞻,其孫諸葛尚。殿內匾額 “伊呂允堪儔” 將諸葛亮比作伊尹、呂尚,岳飛手書《出師表》碑刻分列兩側,狂草間可見 “還我河山” 的家國情懷。大殿前碑碣林立,各朝代的君王名人眾多墨寶,難得一見的文韻值的好好鑒賞;
“草廬”是八角尖頂茅亭,郭沫若手書 “諸葛草廬” 匾額高懸,內額 “諸葛廬” 為民國著名書法家于右任所題。這里是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 “三分天下” 戰略的核心場景。
“寧遠樓”祠內最高建筑,取《誡子書》“非寧靜無以致遠” 之意。頂層藻井繪有明代二十八宿星象圖,與諸葛亮夜觀星象的傳說呼應,登樓可俯瞰南陽城全景。這里還可以看到近代塑造的“三顧茅廬”的故事;
武侯祠景區內還可以看到其它很多景觀,恕不一一贅述。
歷史上關于諸葛亮的故里所在地曾有河南南陽和湖北襄陽之爭,延續數千年之久。山人以為清朝的顧嘉衡說的絕妙,顧嘉衡是湖北人,當時卻在南陽當郡守,面對多次兩方爭訟。他于是寫下了一副著名的對聯,和了一手好稀泥:“身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須辨襄陽南陽"。
靜遠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