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家庭風水”,這些事,盡量不與外人說
118 2025-07-17
◎徐報融媒記者 吳悠 曲美慧
為深入推進全市移風易俗工作,做到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余事儉辦、孝老愛親,日前,徐州市印發實施《徐州市移風易俗推進辦法(試行)》,有效遏制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婚事新辦 促節儉
倡導新型婚禮儀式。倡導舉辦集體婚禮、旅游結婚等綠色節儉、富有紀念意義的婚禮,力求婚禮既有儀式感、又儉樸溫馨,樹立時尚文明的婚俗新風。倡導黨員、機關干部、青年志愿者等帶頭在道德講堂舉辦婚禮。廢除陳規陋習,杜絕講排場、擺闊氣、互相攀比的婚嫁舊俗。倡導不收受禮金。
堅決抵制“天價彩禮”。大力倡導低彩禮、零彩禮,提倡新人為老人購買養老保險或為老人繳納養老儲蓄、健康儲蓄等。不索要婚房或購房款、裝修款、購車款等。
推廣設立宴席場所。倡導依托村居綜合服務設施設立免費宴席辦事場所,組織宴席志愿服務隊服務婚事新辦,防止大操大辦、攀比浪費。
從嚴控制宴席規模。倡導酒席不超過15桌,每桌10人左右,農村宴席標準人均不高于100元,縣城宴席標準人均不高于150元,市區宴席標準人均不高于250元。用煙每桌不超過2盒,市區和縣城每盒不超過50元,農村每盒不超過25元。用酒每桌不超過2瓶,市區和縣城每瓶不超過200元,農村每瓶不超過100元。
提倡節儉迎親方式。辦理婚事時,不請樂隊,不走“星光大道”,農村鼓勵不燃放或少燃放煙花,各種形式的“拱門”數量不超過2個,不占用公共空間或道路,不組織豪華車隊,車輛不超過4輛。
■喪事簡辦 破迷信
簡化喪禮程序規模。提倡由紅白理事會主持召開追思會,介紹逝者生平,逐步代替傳統喪禮模式。禁止大操大辦,宴席標準不超過婚宴標準,縮短治喪時間。不提倡使用鮮花圈,各種形式的“拱門”數量不超過2個,不占用公共空間或道路。播放哀樂不擾民,禁止大吹大唱和各類低俗表演。不以守夜為名組織吃喝、娛樂、賭博等活動。倡導不收受帛金。
杜絕封建迷信活動。堅決取締假僧假道、陰陽先生、風水先生進行超度、算卦、占卜等封建迷信活動,杜絕使用各種紙扎等封建迷信用品,嚴禁請人哭喪。倡導佩戴白色胸花、黑色袖章,通過鞠躬、默哀等方式進行哀悼。
落實殯葬改革要求。在集中埋葬點或公墓埋葬,嚴禁私選墳地埋葬,禁止占用耕地、林地修建墓葬,禁止為活人建墳墓等。倡導實行樹葬、花葬、草坪葬、骨灰撒散、深埋等綠色生態節地安葬方式。
完善殯儀守靈設施。倡導城區社區、農村各行政村設立集中守靈點,各鄉鎮建設殯儀服務中心,建立志愿服務隊并提供必要的文明儉樸服務項目。
倡導文明儉樸祭掃。提倡只在清明節和中元節開展祭掃活動,鼓勵群眾采用鮮花祭掃、網絡祭掃等文明儉樸的新型祭掃方式,禁止燃燒紙錢、冥幣等不文明行為。
■孝老愛親 弘孝道
孝順父母、尊敬老人。倡導成年子女與父母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自覺贍養和照料父母。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應當提供必要的經濟保障,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鼓勵同城居住子女每周不少于1次對老年人進行探視,異地子女每年不少于一次對老年人進行探視、電話問候每周不少于1次。倡導子女在父母生日當天為他們送一份禮物、洗一次腳、做一頓飯。鼓勵通過勤問候、常聊天、送祝福、多擁抱、做家務、同就餐等形式奉獻孝心、弘揚孝道。
家庭和睦、愛護親人。家庭成員之間要互敬互愛,傳承良好家風家訓,鼓勵共同制定和遵守家庭幸福協議、家庭宣言。夫妻之間要相敬如賓、彼此愛護,杜絕家庭暴力;父母對子女要關心愛護、科學教導,杜絕打罵體罰;兄弟姐妹之間要互謙互讓、互敬互勉,杜絕猜忌攀比;親戚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理解,杜絕以利相交。對困難困境親人,做到不離不棄、照顧關愛。
扶危濟困、鄰里互助。鼓勵和支持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各類志愿服務活動,為空巢、留守、孤寡、病殘、高齡等生活困難群體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余事儉辦 揚新風
除婚喪事宜外,慶生祝壽、升學入伍、建房喬遷、孩子滿月等事宜盡可能不辦,如需操辦僅限于家庭成員、直系親屬或少量摯友范圍。提倡不收受禮金,宴請不超過3桌,宴席標準不高于婚宴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