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房裝修,裝修中需要注意哪些地方,過來人有哪些建議
159 2025-07-12
周國平曾經這樣說道:“家,雖是一只小小的船,卻能載著全家人穿過漫長的歲月。”
如果一個家有好的家風,就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家庭成員,不單單影響當代人,甚至可以影響好幾代人,讓整個家族長期興旺發達。
新的一年,一個家庭要往上走,不是靠讀書積累,不是靠人丁興旺,更不是靠一夜暴富,而是擁有這三個好習慣。
家人友愛,充滿歡聲笑語
博主呱梨瑩曾曬出一個視頻:
擅長做木工的公公給自己做了愛心柜子旋轉鏡,費時耗力,家人們戲稱他除了吃飯就是在“工位”。
當公公被問到“好玩嗎”時,他立刻含笑回應道:“很好玩。”
最后的成品非常驚艷,她不住地夸贊公公,其他家庭成員也紛紛捧場,公公笑得合不攏嘴,一家人有說有笑,別提有多溫馨了。
網友們紛紛評論道:
“公婆、兒媳婦都是很好的人,好羨慕這么有愛的一家子?!?/span>
“每個人眼里都有光,希望一直都有。”
現實生活中有的家庭,兄弟姐妹之間彼此抱怨,夫妻之間頻繁爭吵怒吼,家庭關系非常緊張,好好的一個家,成了槍林彈雨的戰場。
被譽為“思想巨匠”的作家史蒂芬·柯維曾寫道:
笑聲是緩解緊張氣氛的有效手段。它能促使大腦分泌出內啡肽和其他調節情緒的化學物質,而這些物質會使人感到愉悅并減輕疼痛。
讓家庭氛圍輕松愉悅其實并不難:
比如不過度苛責家人,學會寬容和松弛,把壞情緒留在家門外;
家庭成員之間互相分享今日發生的糗事或者值得開懷大笑的事情;
在做家務時,一起放開嗓子唱唱歌……
當家人變得積極向上,快樂而富有活力,在家的避風港里充滿了電,就會有更多的動力面對外面的風風雨雨。
彼此獨立,尊重個人空間
熱播的網劇《親愛的朋友》里,門程媽媽是一個控制欲極強的女人。
她對女兒的管理很專制,不允許她涂口紅、穿裙子,就連交朋友也得她說了算,成績差的不能交,成績好的也不行,結果女兒在學校變成了“孤家寡人”……
她懷疑女兒早戀,不尊重女兒的隱私,當眾宣讀她的日記。
在她眼里,孩子就是自己的附屬品,事事要求女兒聽自己的,一旦門程沒有做到,她就會失控罵人:
“我寧可當初不生下你,我后悔當初生了你……”
最后的結局是,門程通過跳樓的方式,試圖把生命“還”給母親。
這樣令人感到窒息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并不是個例。
有網友留言道:
“一模一樣的媽媽,一模一樣的話,一樣的經歷,不是考上大學就能擺脫,無數的電話,無數刀心窩子的話?!?/span>
“我媽也一樣,進房間不敲門,我都23歲了,連我頭發的長度都要管,控制欲很強,什么都管,深有體會 。”
“我父母就是這樣,他們讓你往東,你不能往西,哪怕我和妹妹都30多歲了,做什么工作都是他們說了算,否則就會說我們不孝,讓我們滾遠點。”
奧地利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阿德勒曾說:
在一個家庭中,如果母親的角色富于權威性,對家里人始終有很強的控制欲,她的女兒很可能會變得刻薄、挑剔;
她的兒子則更可能變得防衛心很重,戰戰兢兢、擔心受到批評,并且盡量尋找機會對母親恭順。
其實,不管是母親還是父親,對孩子控制欲太強,本身就是一場災難,家變得毫無溫度可言,當孩子羽翼漸豐,就會選擇逃離家里,甚至再也不想回家。
所以,即便是家人,也應該界限感分明。
比如允許家人獨處不被打擾,私人領域神圣化,尊重對方的物理空間;
不擅自替對方做決定,遇到重大事情有商有量;
允許家人擁有“不分享”的權利,當他們不想聊心事的時候,不咄咄逼人……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經說:
“很多中國式的家庭常常是共生關系,邊界感模糊,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陷入死循環。”
每個家庭成員都是平等的,沒有一方可以高高在上,以掌控者的身份隨意指指點點。
家庭成員之間,應當彼此獨立,不隨意“踩線”,擁有不強勢、不控制的勇氣。
堅持運動,多去戶外走走
不久前,一條視頻爆紅全網。
一位叫金己翔的健身教練,因為媽媽體質弱容易生病,肥胖且伴有各種慢性病。
于是他花了7個月時間,專門幫媽媽減肥,幫助媽媽成功減重50斤,重新擁有健康的體質。
那段時間,金己翔每天都盯著媽媽的身體狀況,并一點點地幫她調整鍛煉計劃。
從健身房練到戶外,從跑1公里增加到10公里……
一開始,他的媽媽覺得非常痛苦,但兒子的陪伴,是她的動力源泉。
就這樣,她堅持了下來,可喜的是,去醫院體檢,她的各項指標都恢復了正常,連藥都不用吃了。
不僅如此,他的媽媽變得更加有精氣神,自信滿滿,仿佛年輕了10歲。
很多網友羨慕的,不是阿姨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是母子之間相互陪伴,共同堅持,把運動融入家風中,讓身心得到雙重滋養。
圖源:抖音@陪伴老媽健身的金教練
正如《朗讀者》中所言:
“陪伴很溫暖,它意味著在這個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好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
無獨有偶,重慶有一位“明星爸爸”,因為孩子身體素質差,爸爸帶孩子去鍛煉。
而其他兩個孩子較小,他就用推車綁在褲腰帶上,四個人一起“跑步”。
據孩子的媽媽透露,這位爸爸從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一有時間就陪伴家人運動,主打一個高質量陪伴。
這樣溫情的例子,比比皆是。
廣東汕頭澄海退休籃球教練肖永祜一家,運動就是他們家族代代相傳的家風。
子孫三代人,不僅擁有健康的體魄,還在運動中磨練了堅強的意志,讓他們在學業、事業中所向披靡。
哈佛大學塔爾博士曾說:“運動,才是最強勁的精神藥物?!?/span>
《焦慮心理學》一書中提到腦科學研究者證實過的真理:
跑步可以提升體內神經遞質如內啡肽和大麻酚的水平,從而改善人的情緒。
閑暇時,一家人到戶外跑跑步,到湖邊散散步,到郊外騎騎車,不僅能放松身心,緩解焦慮,恢復對生活的熱愛,還能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
寫在最后
家風不正的家庭,往往禍及子孫、危害社會,被人唾棄。
好的家風,是一個家族強有力的精神內核,為家庭成員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正向的行為模式奠定了基礎。
家庭充滿歡聲笑語,少一點劍弩拔張,多一份輕松愉悅。
家庭成員互相尊重,少一點改造對方,多一份以柔克剛。
家庭踐行長期運動,少一點懈怠放縱,多一份嚴于律己。
如此,家運才能長久不衰,愈發興隆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