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廳養花風水 客廳放什么花風水好
155 2025-07-14
本文選自彭興韻教授所著《金融投資學通識》之前言(未編輯版)。
培根說:“不要愛惜小錢,錢財是有翅膀的,有時它自己會飛去,有時你必須放它去飛,好招引更多的錢財來。”培根道出了理財的真諦:投資理財就是把錢財放出去“飛”一會兒,日后帶著本金和回報“飛”回來。
在這個金錢至上的時代,固然仍有人視“錢財如糞土”,怡然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更多人則希望,通過金融的打理,改善自己的財務狀況。利用金融來規劃未來與人生,與道德無關,通過才智讓生活更自由,既不是搶劫,也不是偷盜,再合情理不過。
中國已經進入了老百姓投資理財意識覺醒的年代。隨著我國人均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老百姓有了更多的結余,日益增多的龐大儲蓄資產,需要多樣化的資產配置,而不是像以往那樣,把錢壓在箱底或全部存銀行。近些年里,政府也一直在倡導提高居民的財產性收入。這里的“財產性收入”,通俗講,實際上就是通過理財而增加的收入。
我國金融市場的深化、金融結構的多元化,股票、基金、銀行理財產品、債券甚至五花八門的結構化產品,已進入了尋常百姓的生活。老百姓對多樣化的資產配置,不僅有著迫切的現實需要,也有了實現的條件。
然而,投資理財,尤其是較高風險的投資理財活動,不僅專業性極強,也是對心理、情緒和人性的考驗。投資需要專業分析、前瞻性判斷和大局觀,也需要艱難地克服人性中的諸多弱點,否則,理財就會蛻變成純粹靠運氣的賭博式的投機。因此,尼爾·弗格森在《貨幣崛起》中就曾指出:“世界金融市場一體化越強……金融知識豐富的人機會越大,金融文盲趨于貧困的風險則更大。”
老百姓投資理財意識的覺醒,同時也對金融投資方面的知識提出了巨大的需求。盡管中國幾乎所有的大學都開設了“金融學”這樣的熱門專業,但以培養“金融專門高級管理人才”為目標的金融與投資學知識體系,充斥著數學模型、概率統計,這種“火箭般”的“科學”,令人望而生畏,它們既高深,又常常與實踐脫節,并不太適于普羅大眾的閱讀和學習。我始終覺得,在國家大力發展普惠金融之際,作為一名研究者,有責任讓金融學具有普惠性。
《金融投資學通識》這本書就是直面老百姓的金融與投資通識性讀物。
本書有何特色呢?
先講一個鼠小妹做松餅的繪本故事。有一天,鼠小弟請來了大象、松鼠、兔子、貓等,它們要吃鼠小妹做的松餅,但大象要吃香蕉松餅、松鼠要吃核桃松餅、兔子要吃胡蘿卜松餅、貓要吃魚松餅。開始,鼠小妹很為難,但她靈機一動,說:“我得做點不一樣的松餅”,最終,她分別做了香蕉狀、核桃狀、胡蘿卜狀和魚狀的松餅,滿足了“眾口難調”的要求。
金融與投資學也可做出“不一樣的松餅”來。針對普羅大眾多元化的知識層次、多樣化的金融與投資知識需求,我們需要改變學院派教材對知識的表達和呈現方式,但又要涵蓋最基本的、經典的金融與投資理論,就像鼠小妹既要滿足大象、兔子等等對松餅的不同要求,同時又不改變松餅的實質。因此,在《金融投資學通識》這本書中,我從讀者的立場而不是從教師的角度建立敘述風格,讓讀者對金融與投資知識更有親和感、場景感和立體感。本書沒有采用那些讓人如墜五里云霧的公式和數學模型,而是將金融與人們耳熟能詳的生動故事、日常生活融合為一體,力求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你會發現,學習金融與投資,原來不僅可以如此輕松,還可以如此有趣。
我始終秉持的理念是:簡單是美!
總體來說,寫給普羅大眾的這本金融與投資通識通俗讀物,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有趣。
大學里的金融與投資學教材,復雜的數學模型讓許多學生讀起來“乏味”,正是那一堆又一堆的公式,讓許多人覺得金融投資學“太難了”,澆滅了他們學習金融與投資的興趣。本書則通過人們所熟知的故事,聊天式地簡釋了金融投資學里的原理與概念,讀起來不僅有趣,而且在“故事”的重新解讀中領悟到那些原本“高深”的金融與投資知識。
比如,正統金融與投資學里的“尾部風險”,一般讀者聽起來就會摸不著頭腦。本書用曹操兵敗赤壁的故事來解釋這樣一個金融統計學上的概念。通俗地說,人們認為不太可能發生的事,偏偏發生了,而且還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這就是“尾部風險”。
為什么曹操兵敗赤壁是一個尾部風險?當時,龐統給曹操獻了連環計,將曹軍停泊在長江上的戰船鉤連在一起。對此,程昱曾提醒曹操,將戰船鉤連在一起,一旦周瑜用火攻,問題就大了。可曹操認為,周瑜用火攻,必借助東南風,可在隆冬季節,北半球刮的是西北風,不會有東南風。在曹操的眼里,隆冬季節刮東南風,是不可能發生的,周瑜火攻并不占據“天時”。因此,他并沒有聽從勸告,直接將隆冬季節刮東南風的可能排除在決策之外。結果,曹操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終究發生了,隆冬季節的東南風,讓曹操兵潰于赤壁。后來人們常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本意卻道出了金融與投資的一個重要風險:尾部風險。
再比如,書中用守株待兔的故事說明了啟發式決策的危險性,用小兒辯日的故事說明了人們面對同樣的信息總會有不同的判斷和結論,用劉備借荊州來簡釋信息不對稱及其后果,等等。總之,從金融的視角重新解讀歷史與寓言故事,又從歷史與寓言故事中解釋金融與投資的原理,讓金融與投資學鮮活起來。
第二,有料。
《金融投資學通識》這本書內容飽滿,素材豐富多樣,對金融與投資知識的闡釋是立體的、全方位的。不僅有歷史視角,通過金融簡史洞悉金融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從不同金融機構、市場與金融工具的產生中理解它們對老百姓的投資理財有哪些不同的功用;而且還從一個個具體的、簡單的現實生活事例中逐漸引出原本是抽象的概念和理論知識,將讀者帶入現實豐富的金融與投資活動的場景中。為什么許多人會在投資理財中上當受騙?為什么上了一定年紀的人買不到健康或重疾險?為什么保險公司對上一年沒有出現雙方事故的車主在續保時會優惠?在投資理財中有沒有被他人帶過節奏?有沒有因過度自信而出現控制幻覺?有沒有在賺錢時對自己的“高超能力”竊喜,虧錢時哀嘆“財運不好”之類的“歸因偏差”?利率上升的時候,債券價格會下跌、債券基金的收益會很不好?決定股票價格長期趨勢最基本的因素是什么?如此種種的理財問題,不一而足,在本書中都有深入淺出的解答,而且都有現實的案例或故事的佐證,可謂“干貨”不少。
第三,有用。
理論是灰色的,實踐之樹常青。
人們學習任何知識,總是要來指導實踐的,正所謂“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更何況,“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金融投資學不是躺在故紙堆里的玄學,而是實實在在的致用之學,學習金融投資學,無非最終要為投資理財服務,而不是在與朋友們聊天時,夸夸其談這個模型、那套理論,顯得高深玄虛。有用的金融投資通識,不僅要幫助讀者掌握和理解基本概念,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厘清投資理財的思路、建立一套體系化的分析框架。
是故,本書更強調,讀者在掌握與理解金融投資一般性原理的基礎上,更應該能夠靈活地應用于投資理財的實戰之中,進而,實踐性與應用性所占有的地位,在本書中就遠甚于理論介紹。
金融與投資的基本原理,或許可以在一本不太厚的教科書中就可以得以完整地介紹,但金融與投資的實踐則是變化多端。雖然投資理財的實踐變化無窮,這一時期與別一時期環境各異,但好在“萬變不離其宗”,這里的“變”,就是指人們面對的理財工具、內外環境的各異,“宗”無非就是“收益、風險、流動性”等金融與投資的內核。當然,我們期望的“有用”,并非簡單的操作指南,而是圍繞“收益、風險”等方面的分析精華。立足于此,對學院派從數學模型中推導出來的金融投資理論,本書只做了非常簡單的介紹,而對投資大師們在實踐中悟出和總結的經驗(或說是從實踐中總結的“理論”)則著墨更多。比如,對格雷厄姆的安全邊際與價值投資原理、費雪的價值投資理念的發展等都做了較詳細的介紹,這些對老百姓來說更具有啟發性。它不僅僅是投資分析的技巧與藝術,更給了我們一架望遠鏡和顯微鏡——在宏觀上,透過金融可以更好地認識和理解經濟與社會發展;在微觀上,通過金融可更通透地看穿人性和心理,更理性地規劃金融和投資。
在這里,我想借用金庸《笑傲江湖》中風清揚的一段話,來說明金融投資原理與實踐之間的關系。令狐沖在華山絕頂面壁,風清揚傳授他“獨孤九劍”時說:“學他的劍法,要旨在一個‘悟’字,決不在死記硬背。等到通曉了這九劍的劍意,則無所施而不可,便是將全部變化盡數忘記,也不相干,臨敵之際,更是忘記得越干凈徹底,越不受原來劍法的拘束。”“招數是死的,發招之人卻是活的。死招數破得再妙,遇上了活招數,免不了束手束腳,只有任人屠戮。”風清揚繼續說:“活學活使,只是第一步。要做到出手無招,那才真是踏入了高手境界。”這即是說,在實際的江湖對決中,需要化有形于無形,臨敵應變,而不是按照“劍訣”花式表演,否則,那就萬難制勝了。但須知,關鍵在于,能夠把劍術忘掉的前提,是先要學會、背誦劍訣。金融投資又何嘗不是如此?在能夠獨立做出任何金融投資決策之前,都得需要理解金融與投資的“劍訣”。
現在,就讓我們開啟一段有趣、輕松的金融投資通識之旅吧!
↓ 可點擊下方圖片進入購書鏈接
作者:彭興韻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設立于2005年,原名“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實驗室”。這是中國第一個兼跨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國家級金融智庫。2015年6月,在吸收社科院若干其他新型智庫型研究機構的基礎上,更名為“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2015年11月,被中國政府批準為首批25家國家高端智庫之一。
本公眾號獨家文章未經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摘編。如若轉載,請聯系我們,并注明來源,文章標題文字和內文文字(包含文末責任編輯)禁止二改!否則一經發現,將追究相關責任,謝謝理解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