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國師上書中證實,國師推崇三合派風水術,講清了雙山五行用法

幾千年來,人們在實踐中觀察、猜測、思索,所以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出現了許多風水擇吉的方法和理論。如西漢時就有陰陽宅擇吉的堪輿術、擇日等,并先后有陰陽五行、陰陽宅風水等方法和理論出現。這些理論和方法內容上可能有謬誤,可能荒誕,形式上也差別很大,但其共同點都類似,那就是幫助人實現對成功的企盼和追求。歷經千年,風水術經歷史的沉淀,已經使風水學理論成為民俗文化現象。
在歷史變遷過程之中,風水術雖然得到長足發展,誕生了很多風水派別,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至今,風水術都缺乏定論,眾說紛紜。新增的派別,名字標新立異,吸人眼球,其理論,與原本風水術的面貌大相徑庭。有些風水派別的技術,完全是某些人杜撰的,缺乏邏輯,應驗率低,令到每個朝代,都有很多人對風水術提出很多批評,究其原因,就是風水術缺乏邏輯、風水師技術良莠不齊,導致社會上很多人對風水術產生懷疑,令人誤解。
楊公祠
史料記載,楊筠松,生于唐文宗大和八年(公元834年)三月初八戌時,自幼聰穎,勤而好學,才華過人,十七歲登庚午科進士,受職主管瓊林御庫,掌靈臺地理事,官封金紫光祿大夫,唐禧宗拜為國師。唐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黃巢之亂,集積義軍百萬,宣告要攻破長安,震驚朝野。筠松與仆都監,暗議棄職歸隱,于是竊取了朝廷禁書,數卷風水秘籍,與卜監都離開京城。行至鄂州(今湖北武昌)與鄂州刺史廖鑾結緣,經廖鑾引薦,沿江而至虔州(今贛州)歸隱。在贛州授徒。把原來朝廷所用的風水術,較為系統的帶來民間。為百姓卜選吉地,名揚四方。楊筠松授徒傳曾文辿,曾文辿傳陳希夷,陳希夷傳吳克誠,吳克誠傳其子吳景鸞。
吳景鸞,字仲祥,從小習得父親留下之風水典籍,成年后還拜師學藝,聰慧過人,為人做陰陽宅風水,時常準確率高,名聞縣市。公元1041年宋仁宗慶歷元年,宋仁宗下詔求明陰陽術者,郡縣推薦吳景鸞。宋仁宗親自面試通過,吳景鸞成為年輕的國師。后吳景鸞把風水術進呈皇帝,獻出《天機書》《理氣心印》。目前傳有《上陰陽天機書表》和《選擇五行表》。其中《選擇五行表》中,完全理清了各類五行的用途,并說清楚了三合派風水術中,雙山五行是不論遁運,如艮寅、丙午、辛戌六山論火,宜用寅午戌局補。坤申、壬子、乙辰六山論水,宜用申子辰局補。巽巳、庚酉、癸丑六山論金,宜用巳酉丑局補。乾亥、甲卯、丁未六山論木,宜用亥卯未局補。此以雙山而用三合補山,宜有此五行為緊要。
這說明,在宋朝,吳景鸞深得楊筠松的真傳,并把三合風水術發揚光大。在唐宋時期,三合派風水術便是皇宮所用,為風水術之正統。
僧一行
吳景鸞給宋皇帝的上書中還提到個史實。
吳景鸞奏疏提到,唐高宗永徽年間,中河東喜縣丘延翰因碰神人授之風水術,洞曉陰陽術。在開元中期,唐玄宗詔丘延翰到宮中,賜以官。丘延翰把師授《理氣心歸》三卷獻給唐玄宗,并藏在內庫。唐玄宗擔心民間有人得此風水秘術,于是命令僧一行禪師偽造《銅函經》,以混淆視聽?!躲~函經》內邏輯為倒裝生旺,反用休囚,令到社會上沒有正統風水術,流傳的都是偽術。唐僖宗末年,楊筠松把唐宮廷的風水書籍帶到民間后,李司空擔心皇宮查到丘延翰的風水術流落民間,會禍及自己,所以杜撰了卷偽書放回宮中,后來,宮中把偽書中的詩歌零零碎碎留出民間,禍害世人。僧一行奉詔作的《銅函經》在社會上流傳,導致社會上對風水術的認知,支離破碎,難成系統,顛覆了社會人士的認知,也愚惑了后人。
直至今日,風水派別眾多,缺乏標準,真的知識流傳民間線下,而在網上流傳的技術,不是缺乏系統,便是顛倒黑白的偽術,很多知識都是來自于《銅函經》,令到現在風水術和擇日術,都令人眼花繚亂。這也給想學習風水術和擇日術的朋友提個醒,不要去學習《銅函經》的內容,要懂得分別真偽。特別留意,在唐宋時期,風水技術中,巒頭理論之外,風水理氣的系統理論中,三合派理氣技術無疑是那時官方所用的風水術。
謝謝你看到這里,你有任何想法,請評論區交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