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喜人奇妙夜》第一期有一個節(jié)目,叫作《回音山谷》。沒有很多笑料,但最后把很多人看哭了。
包括坐在臺下的高圓圓。
故事其實很簡單,兩個高中同學,好兄弟,高考后,憧憬各自的未來,即將面對分別。
一個留在老家繼承家產——小賣部,當“小賣部太子”,過結婚生子的日子;
一個奔去北京當大律師,過世俗意義上更成功精彩的生活。
幾年后,踏上人生不同軌跡的二人,山頂再見,情義依舊。
故事之所以打動人,因為每個人生命里大概都有這樣的老朋友,不論依然見證著彼此的人生,還是已經走散在某個分叉路口。
而讓高圓圓哽咽的,是故事里的兩個人,像極了過去和現(xiàn)在的自己。
“去北京上學的那個男孩子,是現(xiàn)在的我;留在老家的男孩子,是小時候的我。”
而直到今年以前,她都在否定小時候的自己。
她不大愿意去想小時候的事情,并不是因為小時候不美好,而是覺得自己好像變了一個人,不再是自己發(fā)小的那個好朋友,不再是爸爸的那個小女兒了。盡管,彼此一直聯(lián)系著。
“現(xiàn)在的我,是經過努力之后的我,或者說,掌握了很多生存法則的我。我努力地成長,努力地變得更好,但怎么把小時候的那個自己給丟了呢?”
作為小女兒,在與父親的關系里,現(xiàn)在的她已經轉變角色,像一個大女兒管他的狀態(tài)了。
而她相信,站在父親的角度,一定更想念小時候的自己。
只是,都回不去了。
這件事,讓高圓圓覺得很遺憾。
大眾印象里,這位“國民女神”貌似與喜劇不搭界,反而節(jié)目里不設防的個人分享,讓大家看到盛名美貌之外的更多情緒與色彩。
像是一種中年解放,從她承認了自己的平庸開始,從接納人生的無常和那些“求而不得”,開始。
02
外界眼中,高圓圓的人生,順風順水。
有優(yōu)越的外貌,小學六年級就收情書,美貌對她來說不是武器,而是早已免疫。
生于北京知識分子家庭,有良好的家教,沒有嗜血的父母需要她出人頭地。
進入演藝圈順理成章,17歲接拍廣告,18歲拍了人生首部電影《愛情麻辣燙》。
此后大銀幕小熒屏都能看到她的身影,當年《倚天屠龍記》中的周芷若也算代表角色。
“在這個行業(yè)里,不用去爭取,就一直有人給你機會工作,不斷有機會向你涌來。”
高圓圓承認,這是自己的一種幸運。
而另一面,旁人眼中一手好牌的高圓圓,始終不溫不火,甚至結婚生育后多年淡出隱退。
那些成就她的,仿佛也在羈絆著她。
作為女兒,高圓圓一直是“乖乖女”角色。
母親長時間生病在床,需要有人照顧,她曾透露過,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母親的時間好像就停止在那里。
回想一下,照顧母親的時間與高圓圓在演藝圈的時間,基本是重合在一起的。
高圓圓不缺機會,但她心有羈絆。很長時間里,離家和工作,會讓她有罪惡感。
家人對她并沒有要求,但她給自己很多背負。
母親生病的日子,不論是她出去和朋友玩,還是離開北京拍戲,她都會心有不安。
可以想象,在事業(yè)與家庭中,她是做過無數(shù)次選擇的。
主演王小帥的電影《青紅》,入圍了戛納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
導演杜琪峰因此對高圓圓印象深刻,找她拍電影《單身男女》。
高圓圓說自己可以演,但現(xiàn)在不行,因為要照顧生病的母親。
杜琪峰說:“你去好好陪家里人,什么時候可以出來了,我什么時候開機。”
杜琪峰眼中的高圓圓,真實,有教養(yǎng),可以為母親什么都不做。當然,也因此看中她做人的本質。
電影《搜索》跑宣傳,突然傳來母親不大好的消息,高圓圓放下工作,立刻回到母親身邊。
那些年,高圓圓經常分享陪伴母親的感受。
那些具體細微的日常,是深深的愛,也是深深的羈絆和長久的影響。
高圓圓承認,自己與母親的關系,定義了自己的性格,這是不可改變的。
如果不是母親生病、也許年少的她會離開家,會做更多嘗試,會有更放肆的性格。
演藝圈是最不缺“我要紅”的野心的,而對高圓圓來說,她怕的,是生活的改變。
“小時候,我就是維持現(xiàn)狀,身邊和自己,不變就是最好的。”
家教也好,經歷也好,能感到高圓圓內心一直盡力維持著一種自我約束的平衡。
只是,時間會讓人明白,人生沒有哪一種平衡可以守恒,也沒有什么會永遠不變。
母親會離世,自己也會成為另一個人的母親,原生家庭的女兒會成為另一個家庭的女主人…….
成長本身就是不斷交換的過程。
45歲的高圓圓身上,依然有“乖乖女”的樣子,這也是為什么,她還會因為如今長大的自己無法回到過去的樣子,心有難過。
同時,這也是她作為演員的桎梏。
作為演員,她想過“不乖”,想要突破。
可是在那么多向她投來的機會里,沒有她喜歡的那一個。
“想做的事情,熱愛的電影,都沒有到我身邊來。”
她不想當“花瓶”,否則不會意識到美貌是一把雙刃劍。
她想做一些嘗試去證明自己美貌之外的其他才華,但覺得自己從來沒有做到過。
拍攝《南京!南京!》時,高圓圓非常努力,努著勁想演好這個與以往不同質化的角色,結果,還是不盡如人意。
她對自己很失望,也認識并接納了,自己作為演員的天分有限。
就像她說的,一段時間里還懷抱著期望,覺得任意門背后會有什么其他的東西,直到有一天推開門發(fā)現(xiàn),什么都沒有。
人到中年的高圓圓,學會接受。
接受衰老的事實、自己的平庸,與人生的無常。
03
人不可能什么都得到,也不會什么都沒有。
美貌,家庭,機遇,就算拿到所有好牌的女神,也有自己沖破不了的樊籠,和無論怎樣努力都翻不過去的那座山。
正如她想擁有卻無法擁有的“放肆的特質”。
而幸福又是什么?
不是應有盡有,是接納與珍惜,是自省但不內耗。
就像無法抵達彼岸的高圓圓,擁有了腳下的平靜與穩(wěn)定。
低調如她,鮮少曝光婚后生活,但松弛有度的平穩(wěn)狀態(tài),或許已經是答案。
人生下半場,趨于平靜,不再內耗,已然是另一種幸運和幸福。
至于“欲買桂花同載酒 ,終不似 ,少年游 ”,沒關系,擁有過,就夠了,不必回頭。
---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