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樓層禁忌多 如何選擇樓層才能規避隱患
143 2025-07-14
文|本原財經
百億富豪賣不動酒。
白酒是門暴利的生意,手握華致酒行、珍酒李杜、金六福三大王牌,湖南富豪吳向東賺得盆滿缽滿。
吳向東運作的酒業“賣鏟人”華致酒行(300755. SZ),憑借“名酒引流”效應,在2023年成功沖進百億俱樂部,代替了買宅還債的銀基集團。
然而輝煌不過一年,華致酒行就交出了一份“暴雷”的財報:營收同比下滑6.49%,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81.11%,這是其上市以來的首份營收凈利雙降年度業績。
華致酒行被殘忍地踢出百億俱樂部,吳向東的賣酒術失靈了?
01營收凈利雙壓
作為連接酒企與消費者的橋梁,華致酒行在酒類流通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2019年上市以來,從年入37億元到突破百億元營收,華致酒行僅僅用了5年時間,年復合增長率達28.28%,一時間風光無兩,被譽為“A股酒類流通第一股”。
“旺季不旺、淡季更淡”,雖然頂著“名酒廠金牌服務員”的光環,但華致酒行2024年過得確實慘淡。
財報數據顯示,華致酒行2024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94.64億元,同比下降6.49%;歸母凈利潤為4444.59萬元,同比暴跌81.11%。
其中,名酒動銷的第四季度,華致酒行實現營業收入16.33億元,同比減少12.6%,歸母凈利潤更是罕見地出現了1.23億元的虧損,頹勢難轉。
值得注意的是,這還是華致酒行極致降本后的結果。
2024年華致酒行的研發人員數量由2023年的125人銳減至33人;銷售費用為5.1億元,同比下降21.81%。其中減少的1.42億元銷售費用遠高于0.44億元的凈利潤。若非大幅降本,2024年華致酒行大概率出現虧損。
具體到產品上,華致酒行的業績主要還是依賴于白酒業務,公司超9成營收來自白酒板塊。2024年白酒業務為公司賺了87.6億元,營收同比下降6.77%,毛利率為7.33%,同比下降1.91個百分點。
第二大板塊為葡萄酒,2024年營收同比下降13.68%,營收占比約4.4%;排名第三的進口烈酒板塊,營收同比大幅下滑43.75%,營收占比不足1%。
有意思的是,雖然公司賺錢更難了,但老板們的分紅卻是毫不吝嗇的。
根據公告,2024年9月、12月,華致酒行派發現金紅利1.6億元、3.3億元,2025年4月又稱,2024年度利潤分配擬發現金紅利0.38億元。
算下來2024年度大手筆分紅5.28億元,比前五年累計的金額還要多,而這些無疑大部分都進了高管們的腰包,被質疑“重分紅輕投入”。
02賣酒生意經
賣酒雖賺錢,但吳向東這樣手握華致酒行、珍酒李杜、金六福三把鏟子的百億富豪并不多,在白酒江湖獨領風騷數十年,足見其操盤能力。
吳向東1969年出生于湖南,早年在新華聯集團工作,新華聯的實控人傅軍是他的姐夫。后來在傅軍的幫助下,吳向東創立了大家熟知的白酒品牌金六福。
1998年,第一瓶金六福酒從五糧液生產車間下線,借助當時白酒行業慣用的OEM模式,通過打文化牌,重營銷、強渠道,依靠大手筆廣告投放迅速走紅,一舉成為當時的知名白酒品牌。
狂奔3年,金六福的銷售額突破10億元,躋身全國白酒市場單品銷量前五強。吳向東通過運作金六福完成資本積累。
2001年到2009年正值“白酒黃金十年”,吳向東橫向收購了湖南湘窖、安徽臨水、陜西太白、江西李渡、貴州珍酒十余家酒廠及品牌,向上游產業進行延伸,開啟品牌重塑之路。
其中,珍酒、李渡、湘窖與開口笑四大品牌被打包重組成珍酒李渡集團,成為后來的中國第四大民營白酒集團。
吳向東曾向大家講述了兩個事例:一件是2005年春節,他邀請好友來家中吃飯,特備名酒一瓶給大家滿上,喝下去發現居然是水,場面極度尷尬;另一件,是朋友搬家,讓吳向東過去幫忙,結果發現他家里的酒大部分是假酒。
這兩件事觸動了吳向東,他決心創立一家只賣真酒,絕不賣假酒的公司。
2005年,吳向東以自身的白酒行業資源為基礎,成立了華致酒行,做起了酒類流通生意,由此開創了以“保真”為核心的新型酒類連鎖模式。
華致酒行創立后后,吳向東接連拿下五糧液和貴州茅臺代理權,還與多家全球知名酒企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其中貴州茅臺酒系列與五糧液系列堪稱“開國大將”,上市前,合計每年為華致酒行貢獻超過八成營收。
華致酒行經多年運營,形成“生產商+經銷商+品牌商+零售商”全產業鏈商業模式,吳向東一度問鼎中國酒業首富。
2019年,華致酒行(300755. SZ)登陸深交所創業板,成為酒類流通第一股;緊接著2023年,珍酒李渡(06979.HK)登陸港交所,拿下港股白酒第一股。
酒類流通生意相對透明,毛利較薄,后來,華致酒行還與酒廠合作開發產品,并獨家經銷,比如,貴州茅臺酒(金)、荷花酒、釣魚臺精品酒(鐵蓋)、古井貢酒1818、虎頭汾酒等。
華致酒行也因此撐起了百億營收,成為國內酒類流通行業誕生的第一個“百億級”酒行。
“預購+囤貨”,鎖定低價、上漲拋出,進而實現利潤轉換,在這種經營模式下,華致酒行毛利率雖不及名酒品牌,卻也能維持在20%一線,前提是“低價收高價賣”要一直行得通才行。
2022年起,名酒行業已經出現“價格倒掛”現象。以飛天茅臺為例,市場散瓶價從高點近3000元/瓶一路下跌至2100元/瓶左右,茅臺1935甚至出現批價低于出廠價的尷尬局面。
名酒價格倒掛直接影響了公司盈利水平,致使華致酒行的渠道總利潤率從200%左右驟降至100%左右,加大了華致酒行的庫存減值壓力。
截至2024年末,華致酒行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高達6083.73萬元,同比近乎翻倍;存貨金額高達32.59億元,占總資產的45.81%。按當前動銷速度測算,其庫存消化周期已超過18個月。
存貨周轉率也從2020年的2.1次降至2024年的1.2次,資金效率腰斬。
此外其資金鏈情況也堪憂,截至2024年末,華致酒行短期借款為18.62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1095.04萬元,但貨幣資金僅為13.86億元,資難抵債。
03流通商如何破局
風水輪流轉,華致酒行的境遇折射出當前酒類流通渠道普遍的生存壓力。
實際上處境艱難的不止華致酒行:
“供應鏈第一股”怡亞通,同樣2024年營收與凈利潤雙雙下降;
名酒大商銀基集團,2023年已經黯然退市;
酒行業的百億大商歌德盈香,陷入欠薪、閉店風波;
另一大酒類流通品牌酒便利,2024年上半年凈利潤腰斬,實控人余增云被立案調查,今年1月6日發布公告稱,擬以接近400萬的價格將駐馬店酒便利的股權全部出售。
電商平臺、社區團購、直播帶貨等新渠道的崛起,正在重構酒類流通格局。
2024年華致酒行財報唯一的亮點也是電商渠道營收逆勢增長72.87%。不過,這恰恰暴露了其線下渠道的潰敗。
實際上,電商渠道的高增長,是華致酒行以價格戰的方式換取的,而華致酒行營收占比近8成的線下渠道全線崩塌,七大區域板塊均呈現負增長,其中占比超3成的華東地區同比減少9.19%。
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為了轉型,華致酒行砍掉30%低效門店,轉向定制酒、老酒鑒定等增值服務,試圖穩定業績。
不容樂觀的是,2025年第一季度,華致酒行的表現延續了上一年的下滑態勢:營收28.52億元,同比下降31.01%;歸母凈利潤8539.45萬元,同比下降34.19%。
破局之路,任重而道遠,“囤貨待漲”策略失效,華致酒行依然危機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