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娘,網(wǎng)絡流行詞,是指把lolita(洛麗塔)服飾當成日常服來穿的姑娘。“娘”的說法來自日語,是少女的意思。與“l(fā)o娘”稱呼類似的還有“漢服娘”等稱呼。
把lolita洛麗塔服飾當成日常服來穿的姑娘,簡稱lo娘。lolita是一種做工復雜精細、深受洛可可風格維多利亞風格以及日本街頭風格等影響、裝飾感極強、及以體現(xiàn)女性可愛優(yōu)雅或肅穆莊重為目的的女性服飾風格。lolita服飾也常被稱為“洋裝”。常見的特征是:精致夸張的頭飾,假發(fā),大裙擺,裙子下部蓬蓬感,強烈的洋娃娃裝扮感。另外,隨著lolita風格的不斷演變,以男性打扮為特色的分支也出現(xiàn)了,被稱為王子向。
隨著“洛麗塔文化”在全世界流行,越來越多的中國女孩也開始了解并喜歡這些華麗可愛的服飾。而“l(fā)o娘”指的是把lolita服飾(指以哥特和古裝為基礎的服飾)當作日常服飾穿著的姑娘。喜歡穿洛麗塔風格服裝的女生被稱為lo娘,電影中的貝貝醬和塔塔醬就是典型的lo娘。
lo娘與coser(COS參與者)并不完全相同,coser一般穿的是特定角色的服裝,而lo娘則在日常生活中也蘿莉的裝扮。蘿莉,即洛麗塔的音譯縮寫,是對女性兒童的美稱。該詞出自納博可夫的小說《洛麗塔》,后在日本引申發(fā)展成一種次文化,用來表示可愛、萌萌的小女孩(通常為8-12歲),或用在與其相關的事物,例如洛麗塔時裝。被世人公認最早的蘿莉角色是1982年推出的《甜甜仙子》中的MOMO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