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0 日,寧德時代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交易,發行約 1.18 億股 H 股,定價為每股 263 港元。對這家電池巨頭而言,上市是進入下一輪全球產業布局的起點。
早年,工程師出身的曾毓群在 ATL 擔任技術負責人,參與解決聚合物鋰電池膨脹等關鍵問題。2011 年,他創立寧德時代,推動公司從消費類電池轉向動力電池業務,專注于能量密度更高的電池技術路徑。十四年間,寧德時代率先建立起面向整車廠的大規模定制能力和產業鏈協同機制,并逐步在技術、產能和成本控制上形成綜合優勢,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最重要的電池供應商之一。
如今,這家以他家鄉命名的中國企業已連續八年位居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第一,全球市占率達到 37.9%,也就是說,全球每三輛電動車中,就有一輛搭載寧德時代的電池。
這次赴港上市,既是寧德時代面向海外市場、強化產業鏈布局的戰略步驟,也是其在全球新能源競爭格局中,尋求資本彈性與長期增長支撐的關鍵節點。
曾毓群在 2024 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發言丨圖源:寧德時代
01
「寧王」赴港,募資超過 230 億港元
這不是寧德時代的首次上市。2018 年 6 月,寧德時代以 25.14 元/股登陸深圳創業板,首日股價大漲近 44%,市值此后一路上揚,不到三年時間突破 1.6 萬億元,成為 A 股市場中新能源板塊的代表性企業。
但在 A 股之外,寧德時代顯然有更長遠的布局。本次赴港上市,被外界視為其全球戰略的延續與調整。相比人民幣主導的 A 股融資體系,港股具備更強的國際資本通道功能,有助于支持其在歐洲等區域的本地化投資與資源配置。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寧德時代表示,此次募集資金將重點用于海外產能擴張、國際業務拓展及境外營運資金補充。
根據招股書披露,寧德時代擬發行約 1.18 億股 H 股,發售價為每股 263 港元,募資總額約 310 億港元。其中公開發售部分占比 7.5%,認購反應熱烈,截至 5 月 17 日,公開認購金額已超過 2800 億港元,超額認購達 120 倍。
除了公開發售部分,本次 IPO 還引入 23 家基石投資者,認購超過 7700 萬股,覆蓋傳統能源、金融投資與主權基金等多個背景。其中,中石化(香港)與科威特投資局分別認購 1473.68 萬股,各占基石認購總額的 12.5%。
近年來,中東資本對新能源領域的興趣持續升溫。根據普華永道《2024 中東投資并購趨勢報告》,在「去碳化」與「經濟多元化」背景下,清潔能源、儲能和電動汽車正成為主權財富基金的新重點??仆赝顿Y局作為全球最早成立的主權基金之一,此次對寧德時代的認購,也被外界視作其能源轉型方向的體現。
寧德時代福建寧德基地丨圖源:寧德時代
02
90% 融資將投向匈牙利超級電池工廠
根據招股文件,寧德時代計劃將本次港股募資所得的約 90% 資金用于建設位于匈牙利德布勒森(Debrecen)的電池制造基地。
歐洲 48 國,電池巨廠為何花落匈牙利?德布勒森地處匈牙利東部,是寶馬新工廠所在地,奔馳與斯特蘭蒂斯也在周邊設有整車產線,具備一定的產業集聚基礎。相比西歐國家,匈牙利具備較低的綜合運營成本,且作為中東歐交通節點,可實現對德國、奧地利、斯洛伐克等制造中心的陸路高效聯通。
匈牙利項目總規劃產能為 100 吉瓦時,投資額約為 73 億歐元,占地 105 余公頃,是寧德時代在海外最大規模的投資項目。
按照規劃,該工廠將分三期建設,一期項目計劃達到 34 吉瓦時產能,投資總額約為 27 億歐元,預期將于 2025 年完成廠房建設及產線投產。二期工程規劃產能為 38 吉瓦時,投資金額約為 21 億歐元,目前處于前期籌建階段,預期將于 2025 年開始建設。三期產能尚未披露細節。
寧德時代披露,該項目是公司全球化戰略的核心工程,主要面向歐洲主流汽車客戶提供動力電池產品,支持其電動車本地化生產計劃。此外,工廠將采用寧德時代自研的智能制造系統,并針對歐洲主流車型調整電芯結構和電壓平臺。
匈牙利電池廠的部署,正處于歐盟推動清潔技術本地化的大背景之下。2024 年 5 月,《凈零工業法案》(Net-Zero Industry Act)正式通過。該法案提出,到 2030 年,歐盟希望至少 40% 的關鍵清潔技術產品能在本地完成生產,以降低對外依賴。盡管這一目標不具強制約束,但為電池等核心產業的本地產能建設提供了政策指引。法案中將電池列為重點支持領域,鼓勵企業在歐盟內設廠、開展合資合作與技術轉移,以提升產業自主能力。
除了匈牙利項目外,寧德時代已在德國圖林根建有電池工廠,未來也將在西班牙等地推進區域業務合作。
寧德時代匈牙利德布勒森基地丨圖源:寧德時代
03
國際化背后:「寧王」的擴張挑戰
據 IEA 數據,2024 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同比增長 25% 至 1700 萬輛,動力電池年需求首次突破 1 太瓦時(TWh)。同時,全球儲能裝機規模也在迅猛攀升,2024 年新增儲能裝機量達 205 GWh,同比增長 53%。這一系列數據表明,無論是電動車動力電池還是儲能電池,市場對電池的需求正持續高速增長。作為行業龍頭,寧德時代深度受益于此趨勢。
此外,寧德時代在產品技術方面具有優勢。一方面,「麒麟電池」等拳頭產品體現了其在電池集成和能量密度上的領先地位;另一方面,公司不斷推陳出新,2023 年發布的「神行」超充電池、25 年發布「Naxtra 鈉離子」電池品牌。這些產品與技術創新,不僅鞏固了寧德時代在高端動力電池領域的口碑,也為其打開新的市場空間。
盡管市場空間廣闊,寧德時代的盈利模式正受到價格戰的挑戰。近年來電池行業競爭白熱化,主機廠壓價趨勢明顯。2024 年在新能源汽車終端大打價格戰的背景下,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銷量分別增長 18.85% 和 34.32%,但對應營業收入卻同比下滑 11.3% 和 4.4%——這意味著單位電池價格顯著下降。
激烈競爭中,寧德時代甚至在 2023 年第三季度對車企客戶提供了返利支持,以幫助下游降本。所幸受益于鋰礦價格暴跌和成本管控加強,公司毛利率未出現大幅下降。
但不可忽視的是,一旦原材料價格回升或競爭進一步加劇,電池業務「高投入、低回報」的風險便會凸顯。總體而言,電池行業的價格內卷正在侵蝕利潤空間,寧德時代的盈利模式面臨的潛在風險需要持續通過技術升級和成本優化來抵御價格戰的沖擊。
寧德時代的客戶生態也在發生變化。眾多頭部整車廠正嘗試打造自有電池供應鏈,以降低對寧德時代的依賴。這一「去寧化」趨勢已初見端倪:特斯拉的 4680 電池開始量產,蔚來也投入自研高性能電池,寶馬、大眾等歐美車企則扶持 Northvolt 等本土電池企業崛起。目前,寧德時代前五大客戶的營收占比已從過去的 60% 降至 50%,客戶更加多元分散。當整車廠有了替代選擇,寧德時代在合同談判中的地位難免下滑,被迫以更具競爭力的價格和服務來留住訂單。
國際化擴張是寧德時代應對這些挑戰的重要一步,而本次 H 股上市正是寧德時代歐洲戰略的一部分,但在國際化擴張道路上,公司同樣面臨諸多外部不確定性。
一方面,全球貿易保護和地緣政治博弈加劇,隨著歐美出臺《通脹削減法案》《新電池法案》,對電池產品的產地、原材料來源設限,中國企業面臨更高的準入門檻和合規成本,迫使寧德時代加快推動本地化生產以滿足監管要求。地緣政治的不穩定性令一些合作蒙上陰影。此前寧德時代與福特擬在美合建電池工廠,就因政策原因而改為技術授權輸出,在美直接投資受挫。
盡管寧德時代努力通過「技術換市場」等策略來融入本地產業鏈,以專利和合作綁定海外伙伴從而降低貿易摩擦風險,但總體而言,國際市場的政策多變和地緣博弈成為橫亙在寧德時代繼續高速擴張道路上的一大變量。
曾毓群曾提出,寧德時代「不希望被定義為電池制造商,而要成為新能源產業的開拓者」。這句話的背后隱含著對單一制造盈利模式可持續性的警覺。展望未來,寧德時代的擴張邏輯能否持續,一大關鍵在于其利潤獲取能力能否與龐大的產業體量相匹配。
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當下,這家電池巨頭能否在體量和利潤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點,仍有待時間檢驗。
本文源自:極客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