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盧夢雪 北京報道
近期,多家中小銀行大幅下調存款利率,開啟新一輪存款利率下調行動。不僅三年期、五年期存款利率倒掛的現象更為明顯,還有銀行出現了一年期存款利率高于五年期的罕見現象。
新疆庫爾勒富民村鎮銀行公告顯示,該行調整后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為2.0%,高于五年期存款利率1.95%,在市場上引起強烈反響。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述現象是商業銀行精細化管理存款付息成本、對被動負債主動管理的表現。中小銀行積極提升自主定價能力,短期內或提高其資產負債管理和流動性管理的難度,但也會成為其推進業務升級的動力。
長短期限利率“倒掛”現象愈發常見
5月12日,新疆庫爾勒富民村鎮銀行的一則公告,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注。該行公告顯示,自當日起調整部分人民幣個人存款掛牌利率,其一年期、二年期存款利率分別為2%、2.05%,三年期、五年期存款利率則均為1.95%,一年期存款利率已高于五年期存款。
在年初招商銀行出現“存5年不如存1年”的罕見現象后,銀行存款利率的極致倒掛現象再度出現在中小銀行身上,引起市場關注。
近年來,隨著銀行凈息差壓力的逐步增大,“降低負債成本”成為很多銀行的共識,“穩息差”成為眾多銀行業績發布會上的關鍵詞。在存款利率持續調降的情況下,存款期限越長、利率越高的金融定價常識正在被打破,存三年不如存二年、存五年不如存三年的存款利率“倒掛”情況愈發常見,但此前主要發生在國有大行、股份行。
隨著中小銀行近期的密集降息,這種情況在中小銀行也開始變得普遍。
以山東沂南藍海村鎮銀行為例,該行從5月9日起調整部分人民幣存款利率后,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分別為1.8%、1.9%、2.0%、1.8%,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高于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0個基點。
廣東清新農商行自5月13日起調整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后,該行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分別為1.1%、1.2%、1.53%、1.5%,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高于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個基點。
五月份以來,聊城滬農商村鎮銀行、廣東清新農商行、哈密市商業銀行、華通銀行、億聯銀行等村鎮銀行、城商行、農商行、民營銀行等均對旗下存款產品利率進行了調整。調整后,部分機構三年及五年期的中長期限存款利率跌破2%,各期限利率全面邁入“1時代”。
銀行壓降負債成本
在當前凈息差收窄、中長期存款占比高企背景下,記者注意到,多家銀行出現了存款增速高于貸款,且貸款規模增長乏力的情況。
舉例來講,2024年財報顯示,廈門銀行存款總額2141.5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17%;貸款及墊款總額2054.55億元,較上年末下降2.02%;蘇農銀行各項存款總額達到1702.49億元,較年初增長8.03%;各項貸款總額達到1293.34億元,較年初增長5.76%。存款增速均明顯高于貸款增速。
此外,存款也表現出日漸“定期化”的趨勢。上市銀行2024年年報顯示,個人定期存款增長顯著,銀行在負債管理方面仍面臨不小的壓力。截至2024年末,上海農商行個人定期存款占比從2023年的43.91%提升至46.09%,公司定期存款占比從2023年的15.40%提升至16.09%;長沙銀行個人定期存款同比增長19.02%;重慶銀行個人定期存款同比增長25.29%;鄭州銀行個人定期存款同比增長38.17%。
北京財富管理行業協會特約研究員楊海平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指出,越來越多的銀行出現存款利率的倒掛,主要原因是商業銀行基于利率下調的預期,?運用利率定價對存款行為進行主動調節引導,以縮短負債的平均到期時間,增加重定價的機動性,更加精細化地管理存款付息成本。這也表明商業銀行存款經營正在從規模情節走向精準控制;更加注重對被動負債的主動管理;更加積極地規避高成本存款。
與此同時,記者注意到,隨著中小銀行密集開始“補降”存款利率,其部分調整后存款利率已開始逼近國有大行,部分期限存款利率甚至低于股份行。
楊海平認為,這種現象的出現,是中小銀行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調整資產負債配置策略,并積極提升自主定價能力的表現。這種現象短期內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資產負債管理和流動性管理的難度,但也會成為中小銀行積極轉變客戶經營理念、推進業務升級的動力。
5月7日,央行宣布將通過利率自律機制引導商業銀行下調存款利率,并下調政策利率0.1個百分點。預計帶動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隨之下行0.1個百分點。業內預計,新一輪全國性銀行集體“降息”即將到來。
“從存款降息的時間規律來看,我們認為今年二三季度,市場很可能再度迎來存款利率調整。”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研報中提及,新一輪存款降息落地,有利于銀行控制利息成本,但同時也會加大攬儲難度,銀行理財等低風險資管產品迎來增量資金。
楊海平認為,當前利率下行趨勢未變,商業銀行不得不調整存款經營思路,存款利率倒掛或將更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