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讀創客戶端首席記者 魏沛娜
文學典故是如何生成的?
如何解讀《琵琶行》相關主題的書畫作品?
古畫在不同時期可以讀出怎樣的新意?
《琵琶行:詩與畫的生命史》一書以白居易千古名篇《琵琶行》為主軸,細繹白居易科場得意、仕途坎坷、文章傳世的一生,逐段詳釋《琵琶行》的詩作匠心,回溯名篇誕生的白香山前史,凝視詩歌創作的文學史瞬間,并鉤沉文學典故生成的全過程,最終梳理作品在后世的接受與余波。
《琵琶行:詩與畫的生命史》
陸蓓容 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24年10月
此外,該書還詳細討論了《琵琶行》相關主題的書畫作品,以實例說明古代畫師在處理這一文學名篇時所需面對的限制、挑戰和應對,找到貫通圖像與文字兩個世界的通幽小徑。
據了解,本書作者陸蓓容為上海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研究員,從事中國古代美術史研究,主要關注明清書畫收藏與創作問題。談及本書的創作緣起,陸蓓容介紹道:“藝術的創作和欣賞都與心理學相關,繪畫的技藝又可與語法相發明。于此兩端淺嘗一番,便知綆短汲深,現學現賣絕無可能。此時只好在文本問題上,多談構思,少談效果。在歷史影響上,舉典故涵義轉變的例子,描述文學傳統中的普遍情形。圖像世界里,多談創作、生產的邏輯,講述它可以變化的各種方向,說明畫家所應對的難題究竟何在,他們會怎樣想辦法。”
陸蓓容表示,詩與畫的主題傳統歷史悠久。文學、藝術兩界學者一直都在關心它。不過,因為實例往往太多,“研究”很難從描述中掙脫出來。“其實,我想,任何主題,總得有一個易于生發、根植于日常經驗的起點,才可以被引向世人心上的縱橫溝渠。后來者脫離原初語境,制造出許多相近相似,乃至不再相近相似的復調,幾乎是一定的,非如此不足以談使用。而且,在支流上載航的人,也并不一心想著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