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檔”的票房冠軍基本可以確定是《水餃皇后》,而口碑冠軍則毫無懸念屬于《大風殺》——幾乎所有觀影觀眾都將“五一檔”最佳投給了這部作品。
在2025年北京國際電影節斬獲最佳編劇獎的《大風殺》,通過一場驚心動魄的西部正邪對決,將觀眾帶回20世紀90年代北方邊陲小鎮的狂風黃沙之中。作為導演張琪的處女作,影片雖顯青澀,卻以風格化的視聽語言和類型化敘事上的野心,為國產犯罪片開辟了新的可能性。
故事設定在1995年全面禁槍前夕的廢棄小鎮“茫崖”。這個充滿武俠氣息的地名已然預示了影片基調——古龍書迷能從中捕捉到諸多熟悉的江湖韻味。三位警察對抗四十四名悍匪的懸殊設定,將故事始終置于劍拔弩張的危機之中。當走私頭目北山(辛柏青 飾)攜重型武器卷土重來,天平兩端分別是武裝到牙齒的犯罪集團,與僅有三人一槍、孤立無援的小鎮警局,這場背水之戰就此展開。
導演巧妙運用荒漠風沙的壓迫感,令槍戰場面既保有西部片的粗獷質感,又平添命運無常的悲愴詩意。正邪雙方最終僅存一人的結局,揭示出更深層的時代隱喻:在歷史洪流中,守護者與破壞者皆為風沙裹挾的孤獨者。貫穿全片的風沙意象,既是物理屏障,更是時代巨輪的具象化呈現。
影片的電影語言展現出驚人的成熟度。航拍鏡頭下蒼涼的戈壁,與美食城密閉空間里的刀光劍影形成強烈反差;暗紅色調的殘破招牌、風沙侵蝕的舊掛歷,精準還原了20世紀90年代邊陲小鎮的破敗氣息。
動作場面剪輯干凈利落——白客飾演的警察夏然拖傷腿躲避掃射的長鏡頭,辛柏青光腳踩過玻璃碎片的特寫,都成為令人屏息的視覺記憶點。配樂與呼嘯風聲交織,既烘托緊張氛圍,又暗喻暴力終將被黃沙掩埋的宿命。
主演白客成功轉型,塑造出背負戰爭創傷的硬漢警察形象。其踉蹌奔跑時真實呈現的生理性疼痛,令角色更具血肉質感。
辛柏青詮釋的反派北山堪稱近年銀幕經典:這個用KPI管理團伙、認真給手下“發工資”的悍匪,癲狂中透著令人膽寒的邏輯自洽。耿樂飾演的冷血殺手曲馬多,僅憑眼神就令人脊背發涼。可惜女性角色李紅塑造薄弱,成為群像戲中的明顯短板。
影片的遺憾之處還在于:主角的“不死光環”、用沙塵暴“機械降神”解圍等設計,削弱了現實主義的厚重感;北山執著重返小鎮的動機模糊、警局內鬼線的草率收尾,暴露出劇本打磨的不足。后半程的種種疏漏,使得前半段精心營造的戲劇張力有所渙散。
但作為新人導演作品,《大風殺》在劇本結構、場面調度上的完成度已遠超預期。那些生猛的暴力鏡頭,既是對類型片的致敬,也彰顯出作者表達的野心。值得玩味的是,這部口碑佳作卻遭遇票房滑鐵盧,首日800萬的票房冷遇,既折射出“五一檔”競爭的慘烈,也暴露出缺乏流量加持的風格化西部犯罪片,在當前市場仍面臨受眾局限的困境。
這種“叫好不叫座”的悖論,恰似影片中那些被風沙吞沒的孤獨者,在時代洪流中留下意味深長的注腳。
采寫:南都記者 劉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