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牡蠣帶火的寶藏小城,還有超多驚喜等你遇見

很多人認識乳山,是從那頻頻出圈、鮮甜肥美的乳山牡蠣開始的,這座低調的海濱小城,還藏著太多的驚喜,等我們去遇見。
即日起,乳山市委宣傳部聯合Hi威海新聞客戶端,共同發起“遇見·乳山”主題宣傳活動,帶你遇見浪漫山海,邂逅鄉野田園,品味山海至味。
帶你,一起出發,遇見乳山。
PART01
遇見·青綠山水
山水奇石,巍巍壯觀
乳山之名,取自峰巒,乳山之行,便避不開一場與山水的遇見。
展望山海相依的大乳山,你可以讀懂乳山之名的由來;走近福瑞祥地墮崮山,你可以遠眺石刻、登高祈福;攀登鬼斧神工岠嵎山,聽溪水潺潺,賞奇山怪石……
乳山的山,藏著乳山人骨子里的堅毅和勇敢,正因如此,與山水的相逢才更讓人感其震撼,嘆為奇觀,此行無憾。
大乳山
乳山口海灣南岸,有山脈連綿、翠峰聳立,橫看秀曼、縱觀玲瓏,形如母親開懷哺育,乃大乳山。


因其形態,流傳有“圣母化山”的傳說,也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母親山”,是乳山母愛文化孕育的搖籃,乳山之名便源自于此。

在大乳山景區,觀山海灣相鄰,看湖海灘相映,大小島嶼如珠寶點綴其間,低頭是碧波蕩漾盈上島岸,抬頭是望不盡的蒼翠郁蔥。
出云入海,山雄水秀,當是如此。
嶞崮山
同樣面海而起的山景,還有濱海新區的最高峰——“小泰山”嶞崮山。
“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風水格局和山巔天然形成的“負陰抱陽”景觀極為罕見,令人稱絕。

天下第一福摩崖石刻也在此處,其整體利用山體原有巨石為基礎,雕刻深度30厘米。該福字背山向南面海,寓意“壽比南山,福壽延年”,是乳山的地標之一。
“古剎”“廟會”“圣水”“奇石”,嶞崮山的奇景之多,需得踩著心跳加速的節拍登上玻璃棧道,方能盡收眼底。


眼下,有不亞宮崎駿筆下的絕美山水,還有360°的天高海闊,原來人間還有這等福地,讓人心之所向。
岠嵎山
看山品水觀奇景,是登山踏青的最優套餐。提到了“奇石”,便繞不開乳山的岠嵎山。

這里是位于乳山寨鎮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山水合抱,中間形成“人”字形峽谷,岠嵎山以此得名。

岠嵎山因怪石林立“出圈”,被稱為“天然石雕園”,蓮花石、婆婆臉、駱駝嶺、三方豆腐……


鋪山、水為卷,執林、石做筆,沿石路拾級而上,在樹影斑斕間放飛思緒,揮就一篇裁云剪水的山間游記。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滿目皆是青綠,環周俱是風光,散步嬌翠山水間,清風微醺使人醉,獨拾一份自由與恣意于其中。
PART02
遇見·海居生活
看海吃海,不負此行
關于大海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浪漫,觀一次海上日出,等一場橘色日落,在海浪中嬉戲,在沙灘上漫步,嘗一盆地道海鮮,才算不辜負一場逐海的旅行。
而這些關于海的理想生活,在乳山都可以實現。
金鼎·風從海上來驛站

逃離繁瑣、卸下疲憊,踏上潔白如銀的沙灘,感受腳下曬暖了的柔軟細膩,看海鷗在波浪間起起伏伏、時隱時現,風從海上來,心向海浪去——這里是銀灘的金鼎·風從海上來驛站。


漫步在綿長的海岸線,和濺上衣角的浪花問好,與咸濕的海風牽手,偷聽潮起潮落的竊竊私語,巍然而立的風車慢慢轉動,為這趟浪漫之行平添幾分童話色彩。

坐上乳白色的朝海秋千,蕩起的瞬間,海天一線盡展眼前,一時之間竟分不清,是你追逐波浪的恣意,還是大海奔你而來的壯闊與震撼。

福如東海文化園
濱海而居,除了看不盡的碧海藍天,還有依海而生、伴海傳承的文化底蘊。
南有三亞壽比南山,北有威海福如東海文化園。

整個園區傍海而建,各色建筑錯落布局,以福、壽、康、樂、寧的文化元素深刻演繹“福如東海”這一厚重文化內涵,描繪出“海天福國”的迷人景象。

在飛檐水榭、亭臺樓閣間穿林而行,憑欄遠望,是碧翠綠蔭倒映入海的清爽,是瑰色余暉灑滿海面的驚艷,滿目美景與典雅文化氛圍共同帶給你最舒適的游行體驗。

杜家島
風從海上來,帶來了浪漫海事,也帶來了海的味道。

同樣因著大海傳承至今的,不能不提海邊人刻進骨子里的海味飲食文化。
《論語》有言:“不時,不食。”靠海吃海的乳山人在餐桌上將這句話展現得淋漓盡致。

海陽所杜家島依托得天獨厚的海水水質,將海產品養殖業發展為島上主要營生,在這里,一年四季都能品嘗到最合季的海鮮。

谷雨時節的鲅魚是開年第一鮮,包進餃子就是海邊人逢年過節的必備菜譜。
夏日里升高的水溫豐滿了蛤蜊肉,配上一扎啤酒更是絕味。

金秋時節的石甲紅個大、肉肥、蟹黃多,清蒸出來就是海的至鮮。
冬至前后的本地刀魚眼黑肉白,紅燒出來最是肉質鮮美、湯汁濃郁。

來到這座海上“桃花源”,看遍漁船與古建,品盡最鮮口的海味大餐,享受最典型的膠東漁家生活。

PART03
遇見·詩意古村
山中慢生活,心安即吾鄉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
詩詞中讓無數人向往的慢慢生活,在乳山的古村煙火氣中吟誦,恰如其分。

玉皇山后村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古屋、驚鵲、蛙聲、稻香、山溪……走進玉皇山后村,一眼便領會辛棄疾筆下的田園美好。


在石頭墻下乘涼,跟村里的貓貓狗狗問好;住在農家民宿,夜半在小院里數天上的星盞;嘗一嘗地道的山野味道,舉杯碰出沉浸田園的自在與愜意,好像輕聲哼著兒時的歌謠,就能回到記憶里熟悉的地方。


總有些地方,我們不曾到達,但一面之緣卻輕易愛上這里,也許是對一方山水的癡迷,也許是對農家煙火的貪戀,這片像是沒有被時間改變的土地,生生不息,如舊如初。
東尚山村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被時光打磨去光澤的卵石小道、四百多歲的古老國槐、70多棟歷經三四百年歷史的的老屋……古街、古樹、古建,共同描畫出東尚山村滿是歲月滄桑的古樸民居畫卷。


但老村并不缺少熱氣騰騰的活力與煙火氣。
極具地方特色的大秧歌是東尚山村每年年末的保留節目,甚至還會被邀請到鄰村、鄰鎮、市區表演,為城市的歲末氛圍增添了充滿民俗特色的煙火氣息。


下石硼村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在乳山市諸往鎮下石硼村至井喬家村的峽谷之中,隱藏著一處被稱作神龜臥三峽的絕美景色。

乳山河從此發源,九曲回腸、水波斑駁,峽谷兩岸碧翠連綿、峰嶺巍峨,其間驚艷,即使是與酈道元筆下的“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相較,也毫不遜色。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佇立此處,領會造物者之無盡寶藏。
田家村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沿著千里山海自駕旅游公路蜿蜒而上,田家村就隱匿于群山之間,田美如畫、靜謐純粹。

村子不太大,卻也有“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煙火味道。
青磚黑瓦、炊煙裊裊,時間留給這個久經動蕩的小村落的,是遠離喧囂、嘈雜的淳樸與安寧。

紅色情懷
時光的筆豪不曾停歇,描畫了鐘靈毓秀的壯麗山河,也見證了波瀾壯闊的膠東烽火。
走近古墻青瓦,聆聽濃重鄉音,你可以從中尋覓到隱藏在時間齒輪后的紅色歲月。

在東尚山村參觀電影《山菊花》的拍攝舊址,從古舊的陳設中體會紅色老區的厚重氛圍。

走進下石硼村· 紅色密營驛站,在青磚、黛瓦、白灰墻的革命舊址感受“鐵血丹心馬石山”的磅礴氣勢。

傾聽田家·膠東乳娘驛站里的乳娘故事,從紀念館中能夠代表那個艱苦歲月的展品中讀懂乳娘精神,恍然“乳山”之名原來內含了一份精神的傳承。

偷得浮生半日閑,淺做一回山中人。過一次桃花源般的詩意生活,在高山流水間感悟古村記憶里的紅色情懷。
PART04
遇見·乳山三寶
人間至味,不可辜負
布里亞·薩瓦蘭在《味覺生理學》寫道:“告訴我你吃什么,我就能知道你是什么樣的人。”
如果說味覺偏好能夠成為一個人的標簽,那么牡蠣、大姜與綠茶將不愧“乳山三寶”之名,足以擔起乳山“名片”的重任。



乳山牡蠣
海邊人的餐桌禮儀少不了海鮮薈萃,而生蠔就是其中的重頭戲。

生蠔,學名牡蠣,俗稱“海蠣子”,是乳山人習以為常也引以為豪的百變食材。
100萬畝國家一類海水水質的養殖海區綿延于海岸線,優質的水域和豐富的餌料,才成就了“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乳山牡蠣。

清蒸清煮可以最大程度保留住牡蠣剛出海的鮮勁兒,從蠔肉到蠔汁都是最本真的海味,乳山牡蠣顆顆飽滿、肉質緊實、鮮嫩肥美。


柔軟的蠔肉撒上炙烤過的蒜蓉,除去口感的碰撞,被炊火放大了的蒜香浸入肉質,完美中和咸腥味道。


鮮上加鮮還得屬生蠔配白干,乳山臺依湖酒莊的干白葡萄酒酸度明朗、酒體輕盈,可以給生蠔帶來口感與味道的雙重升華。

牡蠣雞蛋湯、蠣肉燉豆腐、牡蠣鮮蔥煎……在生蠔的后廚房,即使是最家常的處理,都是能鮮掉眉毛的美味。

有人說撬開生蠔就可以看到整片海,那么十八般武藝挑逗味蕾極限的乳山生蠔,足以驗證乳山絕對優質的養蠔資源。


乳山大姜
《論語》有言:“每食不撤姜。”
乳山作為中國沿海的長壽之鄉,百歲老人數量逐年增多,2005年至2010年,乳山人長壽的秘笈自然少不了吃姜,做飯放姜調味,姜茶、姜湯也是常見之物,可以說大姜貫穿了生活的全部。

乳山大姜種植歷史悠久,姜體肥胖、皮薄塊大、色澤黃亮、筋少肉脆、姜味濃郁、粗纖維含量低,憑借其卓越的品質,乳山大姜也遠銷國內外,這塊“金字招牌”名副其實,絕不含糊。

品質如此優越的乳山大姜,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的培育之道,是優越自然條件與農民從春到秋的辛苦栽培,共同成就了這塊名播海內外的“金字招牌”。


作為藥食同源之品,“早上三片姜,勝過飲參湯”,傳統醫學認為,生姜性辛、味溫,歸肺、脾、胃經。

在乳山,大姜的康養醫用價值被發揮到了極致,一杯水沖姜粉蜜,就是疏風散寒、溫中暖胃的養生佳品,一口下肚,暖胃暖身更暖心。

乳山綠茶
《茶經》有言,“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意為茶葉更適合生長于南方水土。
然而地理靠北的山東乳山,卻打破了“南橘北枳”的刻板定律,在青山綠水間種出了不亞江南園區的萬畝茶香,世人稱之“極北茶”。

乳山綠茶生長于南茶北引的最高緯度點,大溫差與長生長周期增加了茶葉的葉綠色和蛋白質含量,茶干色潤,品質優良。
在相關檢測中,乳山市茶樣中的茶多酚、Vc、水浸出物等有益物質的含量均明顯高于參考值,其質量甚至勝于南方同類茶產品。

在一茶一葉為高品質代表的茶飲界,只取芽芯的乳山綠茶經過沖泡,湯色青綠清澈,形似蘭花于杯中起舞,滋味鮮爽,醇厚甜潤。
輕品一口,味道醇厚但頗為清爽的味道自味蕾綻開,細品,竟有板栗的濃香,可以說從色到味再到口感都是不亞江南的佳品。


春日嘗新茗的鮮,夏季借綠茶祛燥,左右不過一杯清歡。
來乳山品茶,且試一把“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的自在人生。
賞山水、聽海浪、探秘古村情懷、品嘗滿口鮮香,在自然與煙火的輝映間總會有新的遇見。
不如就從這個夏天開始,遇見最美的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