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龜的“詭異市場”:是物有所值,還是“控盤”得當?霧里看花
106 2025-07-05
參考資料: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國居民健康素養監測報告(2022年)》
《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21年第40卷第6期
王大叔以前是我們街坊里的老炮兒,一口一個“我這身子骨鐵打的”,結果前年一場感冒,咳嗽咳了仨禮拜,咳得他連麻將都不打了。
去醫院一查,血壓高得像坐過山車,血糖也從不聲不響地飄到了邊緣值,肚子上的肉一掐一把抓,醫生看了眼報告單,眉頭一皺,說:“你這指標啊,得趕緊調整,不然早晚鬧出事。”
王大叔聽了這話,心里咯噔一下。他倒不是怕生病,他是怕生病之后,老伴天天逼他吃青菜、喝苦湯、戒啤酒,連燒烤都不讓碰。
他那點老來生活的樂趣,怕是一夜之間就全沒了。
王大叔以前也不是沒想過改變生活方式。只是他覺得健身房太貴,跑步太累,跳廣場舞太吵。
直到有一天,他刷視頻刷到一個老外盤腿坐著不動,閉著眼,鼻子一進一出,說是“冥想”“打坐”,據說還能降血壓、調呼吸、穩情緒。
他一開始還笑:“這不就是偷懶嘛。”
可視頻底下的評論一條比一條真誠,還有人說自己三高都穩住了,連睡眠都變好了。
王大叔心想,反正晚上也沒事,不如我也試試?他從那天開始,每晚睡前,關燈、關手機、盤上腿,閉著眼,啥也不想,就聽自己呼吸。
十分鐘,不多不少。
他堅持了一年,沒落一天。到第365天,他決定給自己一個“周年紀念”,去醫院復查一下。
結果一出來,連醫生都愣了:“你這是咋整的?血壓穩得跟年輕人一樣,血糖也回到了正常范圍,連肝功能都比去年好了。”
王大叔嘿嘿一笑:“我這不是練成‘內功’了嘛。”
我們聽著像笑話,但這事一點都不玄乎。
醫學界早就有研究,說這種靜坐冥想的方式,對身體真有不少好處,不是迷信,也不是玄學,而是腦子和身體之間的那點微妙關系起了作用。
你想啊,人一天到晚心神不寧,腦子像開了八條高速公路,一會兒想工作,一會兒想孩子,一會兒擔心房貸,晚上躺下腦子還在轉,這種狀態下,身體當然也跟著受罪。交感神經老是興奮,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腎上腺素飆著,等于身體一直處在“備戰狀態”,哪有機會修修補補、歇口氣?
而打坐這事,看著簡單,其實是個“剎車”的過程。你一旦靜下來,呼吸慢下來,大腦也跟著慢下來,副交感神經開始接手,身體就從“戰斗模式”切換到“修復模式”。
這時候,心率降了,血壓也不那么高了,血糖代謝也順了,肝臟、腎臟這些器官,終于能喘口氣,好好干活了。
王大叔的效果,其實就來自這個“剎車”機制。
你要說科學依據,還真有。美國哈佛大學醫學學院的研究發現,每天練習10到20分鐘的靜坐冥想,持續8周,參與者的焦慮水平明顯下降,血壓也有了顯著改善。
還有一項發表于《中華老年醫學雜志》的國內研究,跟蹤了120位中老年人,發現長期打坐者的空腹血糖平均下降了0.4mmol/L,收縮壓下降了7mmHg,睡眠質量比對照組高了三個等級。
王大叔也不是光靠打坐就能“逆天改命”。
他自己也說,自從開始練打坐,他晚上不再刷手機刷到凌晨一兩點,睡覺時間規律了;他吃飯也不像以前那樣狼吞虎咽,開始慢慢咀嚼,胃口反而變好了;他連心情都平和不少,跟老伴吵架的次數銳減,鄰居都說他“像換了個人”。
你要說打坐到底有啥魔力,其實就是讓人從“忙亂”中抽出來,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人這一生,最怕的不是病,而是不知道自己怎么病的。
很多人血壓高了還在喝濃茶,血糖飆了還在吃甜點,肝功能出問題還在喝酒,等到哪天一頭栽倒在地上,才想起去醫院,那時候,醫生也只能搖頭。
王大叔的打坐,其實是一種“覺察感”,就是你慢慢開始知道自己身體哪里不舒服,心里哪里煩躁,情緒什么時候開始波動。就像你開車多了,能感受到車子哪顆螺絲松了,哪兒有異響。
身體也是一樣,只有你靜下來,才聽得見它在說什么。
打坐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它能讓人戒掉一些壞毛病。
以前王大叔一抽煙就一包,后來打坐坐著坐著,發現一抽煙就咳,一咳打坐就坐不下去,慢慢地煙也少了;以前他一生氣就罵人,打坐之后,他說:“有時候氣上來了,坐一會兒,氣就沒了。”
這不是神仙,是心態的變化。
也不是每個人打坐都能立竿見影。有人一坐下就開始走神,想著晚飯吃啥、兒子作業寫完沒、明天股票漲不漲。
也有人坐著坐著就睡著了,結果把打坐變成了“閉眼午休”。其實這些都正常,關鍵是堅持。
就像洗衣服,不可能一次就洗干凈,但天天洗,總比堆成山強。
有些朋友可能會問:“我坐不住怎么辦?”
很簡單,一開始別求十分鐘,三分鐘也行;別非得盤腿,坐椅子上也可以;別非得閉眼,有人睜著眼看地板也照樣能靜心。
這玩意兒沒有統一標準,適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最好的。
還有人擔心:“我有頸椎病、腰疼,能打坐嗎?”可以,找個舒服的靠背椅,把腰撐住,別強求姿勢。
關鍵不是你坐得多標準,而是你有沒有“收心”。真正的打坐,不在腿上,在腦子里。
就像王大叔說的:“我那點心火,一坐就滅。”
有句老話說得好:“養生不在多,而在堅持。”王大叔這件事,沒花一分錢,沒吃一顆藥,靠的就是每天晚上那10分鐘的靜坐。
可這一年下來,他的身體指標、生活狀態,甚至夫妻關系,都悄悄發生了變化。
所以啊,有時候,健康不是一場硬仗,也不是一味地吃藥、減肥、戒口,而是你有沒有每天給自己一點時間,去聽聽身體的聲音,去放松那根繃著的弦。
你可能做不到像王大叔那樣一年不落,但哪怕從今天開始,給自己三分鐘、五分鐘,坐一坐,也許你會發現,那個曾經焦慮、疲憊、暴躁的你,正在慢慢變得平靜、清醒、有力量。
說不定哪天,你也會像王大叔一樣,從“老中年”變成“氣定神閑的老頑童”。
而你身邊的醫生,看著你的體檢報告,也會驚訝地說一句:“咦,你這指標,真是變了個樣。”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身體不適,請咨詢專業醫生;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識,做您的線上專屬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