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日本人不在臥室放鏡子?風水專家:鏡子擺放的講究很多
125 2025-08-14
天道:益而不已,必決局。決定,滿溢。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之時。夬之道 不尚剛武,益必進
人間道:人進之時居不適位必難進,君子以剛而能明,舉用賢才。九四之位為易經(jīng)曰 聞言不信,聰不明也。不知中虛,而是中實
占卜:
有一個人正在舉刀斬蛇,說明小人將被清除。勇士也,得名將也;竿上有“文字”二字,竿下有錢,代表歷經(jīng)艱難可得名利。揭竿而起,正名出師;二人同行:相輔相成,可成事也竿下有錢:行動有利也;錢下有火:燒錢狀,主喪服。地上左側(cè)有水,右側(cè)有火,說明處境不佳,需要當機立斷。前水后火:前險而后明,宜進取象,土生金象;虎和蛇在附近,說明小人當?shù)?有危險?;⑸弋?shù)?虎,有權(quán)威之人,蛇,險奸之小人阻道;蜘蛛脫網(wǎng)賽天軍,粘住游蜂翅翎毛,
幸有大風吹破網(wǎng),脫離災(zāi)難又逍遙。
陽宅:三女居父位(西北)1.婚事延宕不成;2.性剛從武,性柔從宗教,吾人可從八字中看出;3.科甲不興;4.身體健康差,不長壽,三十歲前有兇險。
先天卦:一生辛苦,白手成家,求科甲吉,求財少利,女命為師道終生吉,男子武官大利,求官求富遭害難免,婚事難成,逢虎剛斷乃亨。
后天卦:逢土金之年,前險后阻,求財不利,只發(fā)武將,逢虎大貴,逢兇化吉,夫妻相助,無子相繼。
值年卦:婚事易成,處事須外圓內(nèi)方,天地交泰,財氣欠旺,得利二三分,家有喪服。
《周易闡真》上兌下乾(夬卦第四十三)澤天夬:這個卦的上面是澤,下面是天。澤水溢出,超越天空,象征著超越平凡的境界,取得卓越的成就。
夬:揚于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初九,壯于前趾,往不勝為咎。
九二,惕號,莫夜有戎,勿恤。
九三,壯于頄,有兇。君子夬夬獨行,遇雨若濡,有慍無咎。
九四,臀無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
九五,莧陸夬夬,中行,無咎。
上六,無號,終有兇。
夬者,決也。卦體一陰居于五陽之上,陽將純而陰將盡,卦德健而和,和以行健,健而不猛,均有以陽去陰之義,故謂夬。此以陽退陰之卦,承上損卦而來。損者,止其悅而不妄悅,所以進陽退陰,以正氣而退客氣也。客氣者,識神所招,欲退客氣,莫若先去識神。人自交于后天,識神用事,酒色迷真,財氣亂性,情欲俱發(fā),思慮紛生,心君迷惑,習(xí)于性成,非一朝一夕之故,豈能斬然決去哉!不能斬然決去,必須從容行事,隨時下手,終必識滅,滅而元神復(fù),人心化而道心全,重見本來乾元面目矣。但此識神為人心所戀,欲去識神,莫若先明其心。心若一明,則道心現(xiàn),而識神易去,故夬揚于王庭也。
王庭者,心君所居之處,乃分辨邪正之地。心明邪正,則心不為識神所迷,易于去之。但識神用事已久,根深權(quán)大,非可冒然下手,必須急緩得法,方能濟事。
曰孚號者,真心實意,以聚正氣也。曰有厲者,戒慎恐懼,以防邪氣也。曰告自邑者,煉己也。曰不利即戎者,待時也。
既能聚正氣,又能防邪氣,更能煉己待時,萬緣皆空,只一識神,乘時而決之,未有不利者也。
卦德健而和,從容不迫,待時下手,其即決陰之妙訣乎?
初九,在決陰之初,獨剛不柔,冒然前進,是壯于前趾矣。前趾之壯,不但不能決陰,而反有以助陰,陽不勝陰,無咎而自致咎。此剛而不謹于決陰者也。
九二,剛而能柔,儆惕自號,戒備嚴密,雖莫夜有戎,已伺于未發(fā)之先矣。何憂恤之有?此剛而能緩于決陰者也。
九三,剛躁太過,急欲成功,壯氣現(xiàn)之于頄,宜有兇道,幸其以正去邪,為君子夬夬之決,但嫌其獨剛不柔,其行遇雨,若濡不能遽遂其志而有慍。然行既遇濡,始雖不能剛決,終必和決之,亦可無壯頄之咎矣。此剛而速于決陰者也。
九四,剛居不正,道心為人心所累,如臀無膚,其行次且而決陰不果。幸其道心未抿,能以牽引陽氣而增長,本有悔而悔可亡。但嫌其不信決陰之言,道心中猶雜人心耳。此剛為柔傷,不知決陰者也。
九五,切近上陰,陰尊陽卑,道心為人心所瞞,貪戀識神,或決或不決,如莧陸夬夬。一時不能決斷其根然。
夫道心人心所爭者,毫發(fā)之間,這邊是道心,那邊是人心,果于決陰,便是道心,不果于決陰,便是人心。心者,神之室,識神與人心相連,故夬夬不定,幸其陽將純、陰將盡之時,理終勝欲,雖決之不能自然,亦必勉強而能決,是以中于行,而可無咎。此剛為柔牽,勉強決陰者也。
上六,在決之終,群陰退盡,只有識神一陰未消,其時當決,其勢必滅,陽氣一進,陰氣即化,是以無號終有兇。陰氣之無號,即陽氣之孚號,陰氣之終兇,即陽氣之終吉。此陽氣純?nèi)?,陰氣悉化之決者也。
然則,決陰之道,不可太剛,不可太柔,必須剛中有柔,柔中有剛,漸次而決,進一分陽,退一分明,陽氣進全,陰氣自化。若不知急緩運用,速欲成功,反助陰氣,有傷陽氣,陰氣終不能退,故退陰之道,須要深明火候耳。
肆下經(jīng)
夬 卦居安思危(下乾上兌)澤天夬
[央卦異請)天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恍也。卦象:下乾上兌,為水氣上天降為雨之象。卦德:下卦為乾為健,上卦為兌為悅。全卦揭示了要果斷地澤潤于下,果斷地決去小人的道理。卦辭
[經(jīng)文+傳文]
〈夬〉 揚于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說?,決而和。“揚于王庭”,柔乘五剛也;“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
《象》曰:澤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注解]
①揚:宣布。②即:出動。戎:兵。③剛決柔:《夬》卦由五枚陽爻和一枚陰爻組成,剛的勢力大于柔的勢力,所以說“剛決柔”。“剛決柔”象征君子決定小人。④健而說:《夬》撲下乾上兌,兌是悅(說),乾是健,所以說“健而說”。⑤柔乘五剛:《夬》卦上六是陰爻,居高爻位,上六以下五爻都是陽爻,居低爻位,所以說“柔乘五剛”。⑥剛長:《夬》卦初九至九五都是陽爻,是剛,居低爻位,有向上增長的勢力和空間,所以說“剛長”。⑦譯上于天:《夬》卦下乾上兌,兌是澤,乾是天,所以說“澤上于天”。澤象征恩澤,天象征
“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忌:避免)朝廷。“澤上于天”象征朝廷的恩澤就要下施了,所以下文說佞。五陽爻蓬勃進長,全卦象征果決除去鐘佞之象。央卦一陰爻居于五陽變之上,象征盤踞在君側(cè)的好[譯文]
夬卦象征果決:在王庭上宣布好人的罪感,誠懇地號令眾人戒備,頒政令于城邑,不利于用武:準備好了前往有利。
《老傳》說:夬,指決斷。陽剛君子果決絕裁陰柔小人,君子剛健和悅,行事果斷,堅定而又溫和有度。"揚干王庭”,是說小人凌駕君子;"心懷誠懇地號召眾人戒備危險”,是因為只有長存或備之心方能轉(zhuǎn)危為安;“頒告政令干城邑,不利于武力制裁”,這是說好戰(zhàn)是行不通的:“利有攸往”,這是因為陽剛君子勢力增長,小人陰柔勢力到頭了。
《象傳》說:澤在天上,這就是《央》卦的象征。君子取法《夬》卦,把福祿施給百姓,避免
275
以功德自傲。[經(jīng)文+傳文]
初九 壯于前趾,往不勝,為咎《象》曰:“不勝”而“往”,“咎”也。
[譯文]
初九 仗著前腳趾強壯前往,無法取勝,會惹禍。《象傳》說:不能取勝卻硬要出征,是有害的。[經(jīng)文+傳文
九二 惕號 ,莫夜有戎,勿恤?《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注解
①惕: 恐懼。②莫:即“暮”,夜。③恤:憂慮。④得中道:本爻九二是陽爻,居下卦中位。[譯文
九二 恐懼地號叫,原來是夜里敵兵來襲,但不用憂慮?!断髠鳌氛f:“有戎勿恤”,是因為君子能守居中慎行之道。[經(jīng)文+傳文]
九三 壯于頎 :有兇;君子夬夬獨行?,遇雨若濡°,有慍?:無咎《象》曰:“君子夬夬”,終“無咎”也。[注解
:面頰。②夬夬:果決。③若:而。濡:沾濕。④慍:不快。[譯文]
九三 面頰強壯(比喻炫耀勇猛):有兇險;君子果決獨行,撞上下雨,淋濕了,心中不快:無害。
《象傳》說:君子辦事果斷(有果決除奸之心)--結(jié)果是無害的。[經(jīng)文+傳文]
九四 臀無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象》曰:“其行次且”,位不當也;“聞言不信”,聰不明也。
[注解
①無膚:沒有完整的皮膚。②次且:同“趑趄”,走路困難。[譯文]
九四 臀無完膚,走路困難,據(jù)說牽著羊一樣的陽剛尊者,就可以消除悔恨,他聽了這話不信。
《象傳》說:“行動猶豫不決”,是因為君子地位不妥當;“聞言不信”,是說君子的判斷力有問題。肆下經(jīng)
[經(jīng)文+傳文] 鐘立
九五 莧陸夬夬,中行:無咎。《象》曰:“中行無咎”,中?未光行。[注解]
①莧陸:一種草本植物,柔而易折。[譯文
九五 要像鏟除莧陸草那樣果決地清除小人持守正道,無害?!断髠鳌氛f:“合乎中道而沒有咎害”,這是說中道尚未光大。彩繪全注全譯全解周易
[經(jīng)文+傳文
上六 無號,終有兇。
《象》曰:“無號之兇”,終不可長也。
【譯文]
上六 不要痛哭,兇險終究是難逃的。
《象傳》說:上六哭也沒用,必定兇險上六陰柔小人不可能長久了。
第43卦 澤天夬 (夬卦) 決而能和 上上卦
象曰:蜘蛛脫網(wǎng)賽天軍,粘住游蜂翅翎毛,幸有大風吹破網(wǎng),脫離災(zāi)難又逍遙。
這個卦是異卦(下乾上兌)相疊。乾為天為健;兌為澤為悅。澤氣上升,決注成雨,雨施大地,滋潤萬物。五陽去一陰,去之不難,決(去之意)即可,故名為夬(guài),夬即決。
事業(yè):處在興盛階段,但已孕育著普遍的危險。務(wù)必施恩澤給他人,勿居功自傲,主動團結(jié)他人,不干冒險的事。時時提高警惕,防止小人的破壞。但不可莽撞,應(yīng)持和緩的手段去決斷小人,避免過猶不及。
經(jīng)商:市場正在走向衰落的狀態(tài),不宜大量活動,隨時注意轉(zhuǎn)向。開拓新領(lǐng)域時,加強同他人的合作。但務(wù)必充分注意別有用心的奸詐小人趁機搗亂和破壞。
求名:虛心求教,充實自身實力。但應(yīng)量力而行,不可盲目自大。更不可同小人合流,徒虛名而敗壞事業(yè)。
外出:不宜過于頻繁,以逸待勞最佳。外出旅行吉利。
婚戀:防止上介紹人的當,也應(yīng)注意對方的目的。
決策:性格矛盾,往往表面剛強而內(nèi)心虛弱,在關(guān)鍵的時刻,敗壞事業(yè)。虛心聽取他人勸告,切勿魯莽,多謀深思,用柔和的態(tài)度待人處世。
(下乾上兌)
夬:揚于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注解】:“夬”guài,卦名。夬卦是下乾上兌,亦即“澤天夬”?!缎蜇詡鳌氛f:“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皦睗Q。乾為君、為王。夬卦是一陰五陽之象,上六位于五陽之上,故說“揚于王庭”。上卦兌為口,上六居于卦之極位,故說“孚號有厲”。地雷復(fù)卦為一陽位于初位,陽爻往上發(fā)展,能形成夬卦。故說“告自邑”。一陰居于五陽之上,有“不利即戎”之象。陰爻最終爻退去,陽爻占據(jù)六爻,會成為乾卦。故說“利有攸往”。
《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說,決而和。揚于王庭,柔乘五剛也。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
【注解】:“夬”, 決斷。夬卦為五個陽爻在下,故說“剛決柔也”?!罢f”通悅。乾為健,兌為悅,故說“健而悅”。一陰柔之爻乘于五陽剛之爻,故說“柔乘五剛也”?!肮狻保瑥V?!?尚”,通上?!案F”, 窮盡。“終”,終結(jié)。
《象》曰:澤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
【注解】:上卦為兌、為澤,下卦為乾、為天。故說 “澤上于天”。 猶如天上有水傾注而瀉之,這是夬卦的取象。水潤澤天下,能化育萬物。君子察觀此象, 應(yīng)該要分配利祿給下面的人。 忌諱以有德而自居。
初九:壯于前趾,往不勝為咎。
【注解】:雷天大壯卦,陽爻繼續(xù)上升,出現(xiàn)夬卦。大壯卦初九說“壯于趾”,故而夬卦說“壯于前趾”。初九以陽爻居于陽剛之位,上與九四不相應(yīng),上臨兩個互卦乾,故說“往不勝”。結(jié)果為“咎”。
《象》曰:不勝而往,咎也。
【注解】:初九與九四不相應(yīng),上臨兩個互卦乾,猶如有所阻隔,力量不足,結(jié)果當然為咎了。
九二:惕號,莫夜有戎,勿恤。
【注解】:九二爻變,下卦為離,離為戈兵;出現(xiàn)互卦巽(六二、九三、九四),巽為號。九二以陽剛之爻居于陰柔之位,為不當位,有“惕”之象。合而觀之,故說“惕號”?!澳蓖ā澳骸?。九二爻變,出現(xiàn)離卦,離為日、為晝;下卦乾錯坤,坤為暮夜。故說“莫夜有戎”。“恤”,擔憂。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注解】:九二以陽爻居于下卦之中位,故說“得中道也”。
九三:壯于頄,有兇。君子夬夬獨行,遇雨若濡,有慍,無咎。
【注解】:“頄”kuí ,顴骨。九三在下卦乾之上位,乾為首,猶如顴骨之象,故說“壯于頄”。九三在互卦乾中,又以陽剛之爻居于陽剛之位,上與上六相正應(yīng),猶如前進之象,但處于夬卦,必然要決斷。故說“有兇”?!熬訅鴫毿小薄I县詢稙闈?,夬卦之時為雨,故說“遇雨”?!板Α?,打濕。乾為衣。故說“遇雨若濡”?!皯C”,生氣。九三爻變,下卦為離,離為火,故說“有慍”。九三為當位,故又說“無咎”。
《象》曰:君子夬夬,終無咎也。
【注解】:君子剛毅決斷,終究沒有災(zāi)害。
九四:臀無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
【注解】:九四爻變,上卦為坎,坎為臀;上卦兌錯艮,艮為膚。故說“臀無膚”。乾為行。九四爻變,上卦為坎,坎為險;出現(xiàn)互離(九三、六四、九五),離為火。故說“其行次且”?!按吻摇保瑉ījū,即趑趄,行動困難的樣子。上卦兌為羊,兌錯艮,艮為手。合而觀之,牽羊之象。九四爻變,當位之象,又上承九五,故說“悔亡”。九四爻變上卦為坎,為耳,故說“聞”。兌為口、為言、為毀折。故說“聞言不信”。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當也。聞言不信,聰不明也。
【注解】:九四以陽剛之爻居于陰柔之位,故說“位不當也”。九四爻變上卦為坎,為耳;兌為毀折。故說“聰不明也”。
九五:莧陸夬夬,中行無咎。
【注解】:“莧”xiàn?!扒{陸”,這里應(yīng)該指山羊細角。上卦兌為羊,故說“莧陸”。“夬夬”,果斷的樣子。九五之尊位,既中且正,但被上六爻所乘。故要“夬夬?!边M而“無咎”。
《象》曰:中行無咎,中未光也。
【注解】:“中未光也”,中正之道未能發(fā)揚光大。
上六:無號,終有兇。
【注解】:上卦兌為口、為號?!疤枴保栠?。上六爻變,上卦為乾,故說“無號。”上六為夬卦之終位,物極必反的局面逃避不了,故說“終有兇”。
《象》曰:無號之兇,終不可長也。
【注解】:上六為一陰爻居于卦之終位,被五陽所逼,故說“終不可長”。
周易正義
乾下兌上。夬:揚于王庭,孚號有厲。告自色,不利即戎。利有攸往。夬與剝反者也。剝以柔變剛,至於剛幾盡。夬以剛決柔,如剝之消剛。剛隕則君子道消,柔消則小人道隕。君子道消,則剛正之德不可得直道而用,刑罰之威不可得坦然而行?!皳P于王庭”,其道公也。
[疏]“夬揚于王庭”至“利有攸往”。。正義曰:夬,決也。此陰消陽息之卦也。陽長至五,五陽共決一陰,故名為“夬”也?!皳P于王庭”者,明行決斷之法,夬以剛決柔,施之於人,則是君子決小人也。王庭是百官所在之處,以君子決小人,故可以顯然發(fā)揚決斷之事於王者之庭,示公正而無私隱也,故曰“揚于王庭”也。"孚號有厲”者,號,號令也。行決之法,先須號令。夬以剛決柔,則是用明信之法而宣其號令,如此即柔邪者危,故曰"孚號有厲”也。以剛制斷,行令於邑可也。若用剛即戎,尚力取勝,為物所疾,以此用師,必有不利,故曰“告白邑,不利即戎”。雖“不利即戎”,然剛德不長,則柔邪不消。故陽爻宜有所往,夬道乃成,故曰“利有攸往”也。
《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說,決而和?!敖《f”,則“決而和”矣。
[疏]“《彖》曰”至“決而和”。。正義曰:夬,決也?!皠倹Q柔”者,此就爻釋卦名也。"健而說,決而和”者,此就二體之義,明決而能和,乾健而兌說,健則能決,說則能和,故曰“決而和”也。
“揚于王庭”,柔乘五剛也。剛德齊長,一柔為逆,眾所同誅,而無忌者也,故可“揚于王庭”。
[疏]正義曰:此因一陰而居五陽之上,釋行決之法,以剛德齊長,一柔為逆,無所同誅,誅而無忌也,故曰“揚于王庭”,言所以得顯然“揚于王庭”者,只謂柔乘五剛也。
"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剛正明信以宣其令,則柔邪者危,故曰“其危乃光也”。
[疏]正義曰:以明信而宣號令,即柔邪者危厲,危厲之理,分明可見,故曰“其危乃光也”。
"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以剛斷制,告令可也。“告自邑”,謂行令於邑也。用剛即戎,尚力取勝也。尚力取勝,物所同疾也。
[疏]正義曰:剛克之道,不可常行。若專用成錳,以此即戎,則便為尚力取勝,即是決而不和,其道窮矣。行決所以惟“告自邑,不利即戎”者,只謂所尚乃夯故也。
"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剛德愈長,柔邪愈消,故“利有攸往”,道乃成也。
[疏]正義曰:終成也,剛長柔消,夬道乃成也。
《象》曰:澤上於天,決,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澤上於天”,夬之象也,穿上禁天’,必來下潤,“施祿及下”之義也?!稕Q》者,明法而決斷之象也。忌止也。法用斷嚴,不以慢,故“居街”以用禁也。宛而能嚴,嚴而能施,健而能說,決而能和,美之道也。
[疏]"《象》曰”至“居德則忌”。。正義曰:“澤上於天,夬”者,澤性潤下,雖鰒穿上於天,決來下潤,此事必然,故是“夬”之象也?!熬右允┑摷跋拢拥聞t忌”者,忌,禁也?!坝卸?,《像》則回來潤下,《彖》則明法決斷,所以君子法此決義。威惠兼施,雖復(fù)施祿及下,其在身居德,復(fù)須用其禁令,臺於健而能說,決而能和,故曰“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也。
初九:壯于前趾,往不勝,為咎。居健之初,為決之始,宜審其策,以行其事。壯其前趾,往而不勝,宜其獨也
[疏]正義曰:初九居夬之初,當須審其籌策,然后乃往。而體健處下,徒欲果決壯健,前進其趾,以此而往,必不克勝,非決之謀,所以“為咎”,故曰“初九,壯于前趾,往不勝,為答”也。
《象》曰:不勝而往,咎也。不勝之理,在往前也。
[疏]正義曰:《經(jīng)》稱“往不勝。為若”,象云“不勝而往,笞”翻其文者,照星或馮向,孔子所忌,誰張用壯,必無勝理,孰知不勝,果決而往,所以致於輸過。故注云"不勝之理,在往前”也
九二:惕號,莫夜有戎,勿恤,居健理中,以斯決事,能審已度而不疑者也,歐品有憧懼號呼,莫夜有戎,不憂不感,故“勿恤”也。
[疏]正義曰:九二體健居中,能決其事,而無疑感者也,雖復(fù)有人憎懼號呼,語之云更夜必有戎卒來害已,能番已度,不感不憂,故“勿恤”也。
《象》曰:“有或勿恤”,得中道也。
[疏]正義曰:“得中道”者,決事而得中道,故不以有成為憂,故云“得中道”也
《象》日: 有我血,將中道也
[疏]正義曰:“得中道”者,決事而得中道,故不以有戎為憂,故云“得中道”也。
九三:壯于頏,有兇。君子夬夬,獨行,遇雨若濡。而慍,無咎。頏,面權(quán)也,謂上六也。最處體上,故曰“權(quán)”也。剝之六三,以應(yīng)陽為善。夫剛長則君子道興,陰盛則小人道長。然則處陰長而助陽則善,處剛長而助柔則兇矣。夬為剛長,而三獨應(yīng)上六,助於小人,是以兇也。君子處之,必能棄夫情累,決之不疑,故曰“夬夬”也。若不與眾陽為群,而獨行殊志,應(yīng)於小人,則受其困焉?!坝鲇耆翦Α?,有恨而無所答也。
[疏]“九三壯于煩”至“無咎”。。正義曰:“壯于頏,有兇”者,頏,面權(quán)也,謂上六也。言九三處夬之時,獨應(yīng)上六,助於小人,是以兇也。若剝之六三,處陰長之時而應(yīng)上,是助陽為善。今九三處剛長之時,獨助陰為兇也。"君子夬夬”者,君子之人,若於此時,能棄其情累,不受於應(yīng),在於決斷而無滯,是“夬夬”也。“獨行,遇雨若濡,有慍無咎”者,若不能決斷,殊於眾陽,應(yīng)於小人,則受濡濕其衣,自為怨恨,無咎責於人,故曰“有慍無咎”也。
《象》曰:“君子夬夬”,終無咎也。
[疏]正義曰:眾陽決陰,獨與上六相應(yīng),是有咎也。若能“夬夬”,決之不疑,則“終無咎”矣。然則象云“無咎”,自釋“君子夬夬”,非經(jīng)之“無咎”也。
九四:臀無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不剛而進,非已所據(jù),必見侵傷,失其所安,故“臀無膚,其行次且”也。羊者,抵狠難移之物,謂五也。五為夬主,非下所侵。若牽於五,則可得“悔亡”而已。剛亢不能納言,自任所處,聞言不信以斯而行,兇可知矣。
[疏]“九四臀無膚”至“聞言不信”。。正義曰:“臂無膚,其行次且”者,九四據(jù)下三陽,位又不正,下剛而進,必見侵傷侵傷,則居不得安。若“臀無膚”笑。次且行不前進也,臀之無膚,居既失安,行亦不進,故曰“臀無膚,其行次且”也?!盃垦蚧谕?,聞言不信”者,羊者,抵狠難移之物,謂五也。居尊當位,為夬之主,下不敢侵。若牽於五,則可得悔亡,故曰“牽羊悔亡”。然四亦是剛陽,各亢所處,雖復(fù)聞牽羊之言,不肯信服事於五,故曰“聞言不信也”。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當也。“聞言不信”,聰不明也。同於噬嗑滅耳之“兇”。
[疏]“無不明也”。。正義曰:“聰不明”者,聰,聽也。良由聽之不明,故聞言不信也。。注“同於噬嗑滅耳之兇”。。正義曰:四既聞言不信,不肯牽系於五,則必被侵克致兇。而《經(jīng)》無兇文,《象》稱“聰不明”者,與《噬屾》上九辭同,彼以不明釋兇,知此亦為兇也。
九五:莧陸夬夬,中行無咎。莧陸,草之柔脆者也。決之至易,故曰“夬夬”也。夬之為義,以剛決柔,以君子除小人者也。而五處尊位,最比小人,躬自決者也。以至尊而敵至賤,雖其克勝,未足多也。處中而行,足以免咎而已,未足光也。
[疏]“九五”至“無咎”。。正義曰:“莧陸,草之柔脆者也。夬之為義,以剛決柔,以君子除小人者也。"五處尊位,為夬之主,親決上六,決之至易也,如決莧草然,故曰“莧陸夬夬”也。但以至尊而敵於至賤,雖其克勝,不足貴也。特以中行之故,才得無咎,故曰“中行無咎”。。注“莧陸,草之柔脆者”,。正義曰:“莧陸,草之柔脆”者,子夏《傳》云:“莧陸,木根,草莖,剛下柔上也?!瘪R融、鄭玄、王肅皆云“莧陸,一名商陸”,皆以莧陸為一。黃遇云: “莧,人莧也。陸,商陸也。”以莧陸為二。案:《注》直云“草之柔脆”者,亦以為一同於子夏等也。
《象》曰:“中行無咎”,中未光也。
[疏]正義曰:“中未光”者,雖復(fù)居中而行,以其親決上六,以尊敵卑,未足以為光大也。
上六:無號,終有兇。處夬之極,小人在上,君子道長,無所共棄,故非號眺所能延也。
[疏]正義曰:上六,居夬之極,以小人而居群陽之上,眾共棄也。君子道長,小人必兇,非號眺所免,故禁其號眺,曰“無號終有兇”也。
《象》曰:“無號”之“兇”,終不可長也。
[疏]正義曰:“終不可長”者,長,延也。兇危若此,非號眺所能延,故曰“終不可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