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六開工有講究 必看6大招財秘訣!
69 2025-07-02
回復(fù)“人人都能學(xué)易經(jīng)”,有驚喜~
豫卦第十六
【原文】
豫:利建侯行師。
《彖》曰:豫,剛應(yīng)而志行,順以動,豫。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況建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圣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之時義大矣哉。
《象》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譯文】
《豫》卦象征歡樂:利于建立諸侯、出師征戰(zhàn)。
《彖傳》說:歡樂,譬如陽剛者與陰柔相應(yīng)而心志暢行,又能順沿物性而動,就能導(dǎo)致歡樂。歡樂,既然是順沿物性而動,那么,連天地的運行都像這樣,何況建立諸侯、出師征戰(zhàn)這些事呢?天地順沿物性而動,所以日月周轉(zhuǎn)不致過失,四季更替不出差錯:圣人順沿民情而動,于是運用刑罰清明、百姓紛紛服從。“歡樂”之時包涵的意義多么宏大啊!
《象傳》說:雷聲發(fā)出,大地振奮,象征“歡樂”;先代君王因此制作音樂、用來贊美功德,通過隆盛的典禮奉獻給天帝,并讓祖先的神靈配合共享。
【說明】
《豫》卦《彖傳》先言卦“體”為“剛應(yīng)而志行”;然后反復(fù)強調(diào)卦“德”為“順而動”,揭示“順動”才能致“豫”的道理。
音樂的鼓動作用,《禮記·樂記》說:“發(fā)以聲音而交以琴瑟,從以簫管,奮至德之光,動四氣之和。”
本卦《大象傳》引申出“先王作樂”之義,似表明古代統(tǒng)治者創(chuàng)造音樂的一方面重要目的:當“功成”頌“德”之時,以及獻享“天帝”、“祖考’之際,用來渲染、鼓舞特定的“政治”氣氛,以尋求人神共相歡樂的效果。由此可以推見古代“樂”禮之一斑。
【解卦大全】
《斷易天機》
豫者,悅也。雷出于地,開蟄翼鼓,天地順動,日時不忒,先王制禮,殷薦崇德,九事無疑,上下悅怪。
豫為喜悅、安樂,此卦九四陽爻,余為陰爻均服從九四,因而喜悅,有利于建侯,有利于行師。此卦為諸葛亮討南蠻卜得之卦,后果平定南蠻得勝而歸。
筮得此卦,有利于建立公侯事業(yè),有利于行師。
占天時:晴,六二爻動,有風(fēng)晴。
求官:遲可成。
求財:逢四五吉,有三重財。
望事:成,主他就我。
田蠶:熟。
行人:不久便歸,略有失,申酉日占,行人在外吉。
風(fēng)水:近人家有水火,或無水不近人家。
交易:宜秋成,得貴人力,午未日成。
出行:身未動必有來方可出。
尋人:他人自來相尋,有好事利己,先見信,后和合,不須疑。
遺失:或小屋,或舍間,有奴婢人見可問,小兒得知,其物為青白色。
家宅:或有茅屋,竹門扇處破損難補。
婚姻:能成,但傷失,其婦有子隨嫁。
六甲:生女之兆,夏則生男,產(chǎn)婦有小災(zāi)為禍。
見貴:宜速。
疾病:咽喉痛,氣急咳嘍,骨節(jié)疼痛,往東南方求醫(yī)。
詞訟:有頭無尾,不見官只是破財,亦主有人牽連。
北宋易學(xué)家邵雍
雷出地上,悅服快樂;安樂之中,預(yù)防憂患。
得此卦者,順天應(yīng)時,事事吉祥,可得長輩之助,但須防色難,切不可沉迷于聲色歡場之中。
中國臺灣傅佩榮
時運:春雷發(fā)動,諸事吉祥。
財運:新貨上市,必有大利。
家宅:祈神祭祖,可保平安。
身體:禱告靜心。
《高島易斷》
“豫”字從“象”從“予”。右旁的“象”是大象的象形。大象性情柔緩,進退多疑慮,但因為外表龐大,行動安舒,一俯一仰,不抑不藏,故以安舒而不抑不藏為豫。卦體坤在下,震在上,坤以柔順負載上卦,震以動作振起下卦,外表舒暢而內(nèi)心不抑藏,所以以豫為卦名。
豫與謙相對。《序卦傳》說:“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這是為什么豫卦接在謙卦的后面。
豫,和悅的意思。震為動,坤為順,上位者發(fā)動而下位者順從,故有利。坤為國,震為侯,所以有利于“建侯”;坤為業(yè),震為行,所以有利于“行師”。不動就沒有威,不順就沒有利,以順而動,所以君王確立而百姓順從,軍隊出動而有功,利沒有比這更大的了,所以《彖傳》說“順以動”。主宰各國,聚集大眾,不豫就做不到。
卦體下為坤,上為震,震為雷,坤為地,有雷出現(xiàn)而地振奮之象。坤為靜,純陰而主關(guān)閉,關(guān)閉到極致就會郁結(jié)不暢;震為動,陽氣動而萬物出現(xiàn),所以喜悅。九四一個陽爻值于坤震之交,靜極而開始振動,閉極而開始宣泄,不早不晚,順應(yīng)時勢,所以為豫。凡事如果逆理而動,心中就常勞苦,事業(yè)就多艱難,只有以順而動才能從容不迫,心中安和,所以“剛應(yīng)而志行,順以動,豫”。“順以動”三個字是豫卦的卦德,所以“天地如之況‘建侯行師’乎”?
“天地以順動”以下,是說豫的功用無可比擬。“日月不過”,指日月的行度沒有差錯;“刑罰清而民服”,是說圣王時代實現(xiàn)天下大治的準則,即獄訟減少乃至沒有,對百姓的心志大為敬畏,調(diào)和與處理恰如其分,使百姓心悅誠服。圣人無心,只是順著形勢而動,對方善就順著他的善而獎賞,對方惡就順著他的惡而懲罰,不敢存有一點偏私。刑罰沒有過分處自然清明,而這都是出于“順動”二字。三才之道和萬物之理都不超過它,故說“豫之時義大矣哉”。
《彖傳》前面說“順以動”,后面說“以順動”。“順以動”是就卦象的本然來解釋,“以順動”是就人事的作用來說明。說“天地”,說“圣人”,是相對而言,后面的“則”字對應(yīng)上文。應(yīng)當用“故”字而現(xiàn)在用“則”字,很有意味。“天地以順動”,就是萬古也不會退轉(zhuǎn),屬于必然的定理,以“故”字來承接。《周易》中單稱“圣人”的指天子,因為只有具備圣人的德行才能富有四海,尊為天子,這叫順命。文王、周公、孔子三位圣人都生不逢時,不得君位,說明圣人在不在君位不是一定的,所以后文用“則”字來承接。這是本篇的主要眼目,易教的本意,故以天地日月四時為賓,以圣人為主,重在“圣人”一句,讀者不要匆匆地看過去。
《象傳》用“大矣哉”的共有十二卦,“大矣哉”前面有說“時義的,有說“時用”的,也有單言“時”的。其中說“時義大矣哉”的有五卦,即豫、隨、遁、姤、旅,言語淺近而旨意深微,希望人深思;說“時用大矣哉”的有三卦,即坎、睽、蹇,雖然都不是理想的事,但圣人有時用到它們;說“時大矣哉”的有四卦,即頤、大過、解、革,都因大的事變而加以警誡。它們的含義各有不同。
以這一卦比擬人事,卦中五個柔爻一個剛,在人必定柔多剛少。柔主順,剛主動,柔只有與剛相應(yīng)才能行動,故應(yīng)說:“剛應(yīng)而志行,順以動,豫。”天地運動,日月往來,四時才能確定;圣人效法它來制定刑罰,百姓才能順從。人處在天地當中,沐浴圣人的德化,雖然在下位,無所謂“建侯”,但求友、求親、求師等事可以類比;無所謂“行師”,但嫉惡祛邪等事可以類比。凡有所行動,都應(yīng)當效法天地的順,這樣才不會失當。人能順天地,天地也會順人,并使人長保他的豫。如果超過了豫的限度還不能自省,則必將導(dǎo)致初六的兇、六三的悔、六五的疾、上六的冥,那就自己失去豫了,他的豫就是憂的根源了,所以必須像六二那樣介,九四那樣“勿疑”才行。人固然應(yīng)當順理而動,順理的動才能無咎,才是真正的豫。
通觀全卦,要旨不出“順以動”三個字之外。凡順到極致的,不動就不悅豫,動而順應(yīng)才悅豫。形勢未順的時候不先動,已順的時候不后動,一概任由氣機的自然。處于豫的時運,心滿意足,快樂達到極致,于是至于縱情逸欲,流連忘返,也是常情所難免的。圣人憂慮這一點,故以沒到豫時就先豫為“鳴豫”,以到了豫時卻不為所動為“介”豫,以坐而觀豫為“盱豫”,以致豫而順應(yīng)為“由豫”,以過豫而不忘為“疾豫”,以極樂而流漣忘返為“冥豫”。豫在初爻,戒止人“志窮”;在六三,警告人“有悔”;在六五,要人防止有疾;在上六的“有渝”,慶幸其終于悔改鳴、盱、疾、冥四者,屬于居豫的過咎,即所謂“失豫”的人,只有六二的“介于石”,能夠熟練考察憂與樂、治與亂的機緘,所以順沒有比貞更好的,動沒有比由更好的。用貞等待順的時機,用由的道理來行動,未豫而豫的時候必定到來,已豫而豫中不含隱憂。天地和圣人悅豫無邊,是因為善于處豫。讀這一卦,圣人諄諄教導(dǎo)世人的深意就可以體會了。
象辭所說的豫,是眾人和同的豫;爻辭所說的豫,是各人自己的豫而六爻所說的豫各不相同。總結(jié)其中的要點,是悅豫必須與眾人相同,而不可偏私的意思。人事上不可無豫,人心卻不可有豫。
雷,得到時令就會奮然出于地上,使陽氣宣發(fā),震動的聲音足以鼓動天地的和氣。發(fā)越陰陽二氣,使它們通達和暢,是豫卦之象,所以先王效法震卦的動來制作音樂,以宣鳴事業(yè)的盛大;效法坤的柔順來崇尚德行以表明本體而報告功用。音樂,近自閨門,遠到邦國,顯著者如人事,隱幽的如鬼神,沒有不用的,以至獻給天帝天帝就來感通,配享祖考祖考就來享用。幽冥感應(yīng),人間交乎,這就是豫為什么叫做豫。所以履為《周易》中的禮,豫為《周易》中的樂,君王能體會這個意思而使億萬百姓和樂,就是豫的極致。
問時運:目前如春雷發(fā)動,正得時運,凡事都吉。
問商業(yè):正值新貨剛到,市價飚升,是絕好的機會,必定得到大的利益。
問家宅:防止有變動,應(yīng)該拜神祭祖,求神降福和保佑,能夠得到安寧。
問疾病:應(yīng)該祈禱。
問征戰(zhàn):雷厲風(fēng)行,是必勝的征兆。
問功名:所謂“平地一聲雷”,是指日高升之象。
問失物:自然出現(xiàn)。
問胎孕:生男孩。
傳統(tǒng)解卦
這個卦下坤上震,坤為地,為順;震為雷,為動。雷依時出,預(yù)示大地回春。因順而動,和樂之源。
大象:雷出于地上,陽氣奮發(fā),萬物欣欣向榮。
運勢:如意安泰,可得長輩扶助,但須防色難,凡事應(yīng)有備而戰(zhàn)。
事業(yè):十分順利,事業(yè)可獲成功,但須符合實際,順應(yīng)潮流,謹慎小心,不可陷于懶散享樂,否則,必將后悔莫及。
經(jīng)商:時運已到,應(yīng)大膽行動,即使發(fā)生挫折,也可以很快化險為夷。加強同他人的合作,開誠布公,共同開發(fā)事業(yè)。
求名:天資聰穎,如能堅守正直,嚴于律己,不驕傲滿足,不惰不怠,奮發(fā)前進,定可有大成。
婚戀:十分順利,一生順利吉祥,但萬不可掉以輕心,更不可玩弄感情,否則將會出現(xiàn)悲劇。
決策:順利,不會出現(xiàn)大的波折,容易得到自己應(yīng)得的。關(guān)鍵在于努力奮斗,不得耽于安樂,不可玩物喪志,時時嚴格要求自己,樂不忘憂,居安思危。
【原文】
初六,鳴豫,兇。
《象》曰:初六“鳴豫”,志窮兇也。
【譯文】
初六,沉溺于歡樂自鳴得意,有兇險。
《象傳》說:初六“歡樂過甚自鳴得意”,是說歡樂之志窮極導(dǎo)致兇險。
【說明】
《謙》 上六“鳴謙”有“利”,《豫》初六“鳴豫”致“兇”可見謙虛不妨有聞于外;歡樂之初,不能得意忘形。《折中》引龔煥曰:“《豫》之初六,即《謙》上六之反對”,“謙而鳴則吉,豫而鳴則兇”。
【解卦大全】
《斷易天機》
初六,鳴豫,兇。【兇】
豫,厭也。鳴豫為令聞既彰,而持事厭倦,此為志驕意盈之象,故兇。
求財望事吉,行人不至,訟勝,失物在。
北宋易學(xué)家邵雍
兇:得此爻者,不順,有口舌之爭,前進有阻力。做官的不要得意忘形,須謹慎,以免生禍。讀書人則可能會一鳴驚人。
中國臺灣傅佩榮
時運:得意忘形,致遭困境。
財運:初可得利,切忌過貪。
家宅:怪異之驚,應(yīng)防兇險。
身體:頗為不利。
《高島易斷》
“鳴豫”,自鳴得意的意思,指悅豫的情緒發(fā)動在心里而表現(xiàn)為聲音,初爻陰柔而無才干,居最低的爻位而與四交相應(yīng),仗恃四爻的垂愛和眷顧,心中不勝喜悅而自鳴得意,它的兇險就可以預(yù)知了,故說“鳴豫兇”。
《象傳》說“志窮兇也”,“窮”指志得意滿到了極致。初爻剛剛得志就盈滿至極,是時運剛來志愿就已經(jīng)窮盡了,所以兇險。一說“窮”在“兇”下,作“志兇窮”
豫卦初六與謙卦的上六相反對,謙卦上六說“鳴謙”’,是應(yīng)九三而鳴:豫卦初爻說“鳴豫”,是應(yīng)九四而鳴。鳴別人的謙遜吉,鳴自己的豫樂兇,所以說:謙可以鳴,豫不可以鳴。
問時運:初運比較好,但一經(jīng)得意,假如加以夸飾,就會導(dǎo)致窮困。
問商業(yè):初次一定得利,但不可過于貪求。
問家宅:恐怕鳥啼嘯,有怪異現(xiàn)象的驚嚇,兇。
問疾病:不利。
問訟事:鳴冤而不得申,應(yīng)當自己中止訴訟。
問失物:得不到。
【原文】
六二,介于石,不終日,貞吉。
《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
【譯文】
六二,耿介如石,不等候一天終競(就悟知歡樂必須適中的道理),守持正固可獲吉祥。
《象傳》說:六二爻辭“不等候一天終競(就悟知歡樂必須適中的道理),守持正固可吉祥”,是因為居中持正。
【說明】
六二歡樂得體,以“中正”獲吉。《系辭下傳》引孔子語,稱其“上交不諂,下交不瀆”,有“知幾”之德。《宋書·謝靈運傳》謂“時來之機,悟先于介石”,即屬此義。
【解卦大全】
《斷易天機》
六二,介于石,不終日,貞吉。【吉】
介,古之作春,喻石堅。介于石,不終日,言堅剛之度,不敢持之終,堅剛者易敗。
謀事求財宜進,官事求人方散。
北宋易學(xué)家邵雍
吉:得此爻者,會獲利。做官的宜急流勇退,讀書人有成名之機。
中國臺灣傅佩榮
時運:人品高尚,不逐浮華。
財運:自定其志,快速獲利。
家宅:嚴正持家,拒斥小人。
身體:新病可愈,宿疾即忘。
《高島易斷》
“介于石”,指操守堅固而不可移易。豫悅之道,縱就失正,所以豫卦的各爻多數(shù)不得正,只有二爻以柔中而居陰位,與九四剛爻非應(yīng)非比象征有介然獨立的操守,像巖石一樣堅定。人在豫悅中,或者洋洋自得或者戀戀不舍,或者昏迷不悟,都失去了中正之道,以至豫悅的時運剛來,禍患就隨后而到。世上不知道自守的人往往是這樣。六二節(jié)操堅固不為外物所動搖,知道豫樂不可貪戀,離去不等到終日。它對道理想得很明白,持身很堅固,審察幾微很堅決,躲避憂患很迅速,所以說“介于石,不終日,貞吉”。
介,堅確不拔的意思,即所謂“不以三公易其介”。正由于介,它才是中正的。《象傳》說“以中正也”,正由于“以中正”,所以能明白地辨別、迅速地知道。這一爻互卦為艮,艮為石,故有“介于石”之象。
問時運:這人品行高尚,不隨世俗沉浮,吉。
問商業(yè):有自己的志愿,不為奸商所蠱惑,販運迅速,得以獲利。
問家宅:主持家事的人應(yīng)該態(tài)度嚴正,凡不正派的人來了,就馬上斥退,并與他們斷絕關(guān)系吉。
問征戰(zhàn):所謂“守之如山,發(fā)之如火”,善于審度機宜。
問疾病:新病馬上痊愈,舊病馬上死亡,時間在一天內(nèi)。
問胎孕:生女孩,馬上生產(chǎn)。
【原文】
六三,盱豫悔;遲有悔。
《象》曰:“盱豫有悔”,位不當也。
【譯文】
六三,媚眼悅上尋求歡樂,必致悔恨;要是悔悟太遲必將又生悔恨。
《象傳》說:“媚眼悅上尋求歡樂,必致悔恨”,說明六三居位不正當。
【說明】
六二知幾疾速,以“貞”獲吉;六三若悔悟太遲,將悔上加悔。兩爻之義適可對照。《折中》引胡炳文曰:“‘盱豫’與‘介石’相反,‘遲’與‘不終日’相反:‘中正’與‘不中正’故也。六三雖柔,其位則陽,猶有能悔之意;然悔之速可也,悔之遲則又必有悔矣。”
【解卦大全】
《斷易天機》
六三,盱豫悔;遲有悔。【平】
盱作旭,《詩經(jīng)》:“旭日始旦。”盱豫為辰而厭倦,有與又通用。此爻為:晨而厭倦,其業(yè)必荒,悔將頻至,故曰盱豫,悔,遲有悔。
詞訟兇,行人至,出往不利、求財無,謀事不成。
北宋易學(xué)家邵雍
兇:得此爻者,投機取巧,是非不一。
中國臺灣傅佩榮
時運:本身不正,因而有悔。
財運:稍縱即逝,快速得利。
家宅:速防竊盜。
身體:立即就醫(yī)。
《高島易斷》
盱,張目企望,譬如發(fā)現(xiàn)鳥飛而仰瞻太空,看見魚游而俯視深淵,不勝眷戀的樣子,故說“盱豫”。六三陰爻居陽位,不中不正,見九四為一卦的主爻,居大臣的位置而專擅權(quán)力,眾陰爻都歸附它,所以六三攀附它,以鞏固和擴大自己的豫悅。它窺探竊視,行為不中不正,為九四所鄙棄,所以有悔。既然知道后悔,就應(yīng)當幡然改正,效法六二的介,堅決遠避而不等到終日;倘若一會兒后悔,一會兒又覺得豫樂,遲疑不決,流連不返,悔恨就難免了,故說“悔。遲有悔”。“遲”字可以說是當頭一棒提醒那些昏昏的人,令他們及早省悟,最值得玩味。
《象傳》說“位不當也”,指六三陰柔而居陽位,優(yōu)柔不決,不當其位。這一爻變陽則下卦互巽,巽為不果,所以知道悔恨卻不改正,有遲疑不決之象。
問時運:目前不是氣運不好,而是自己的作為不正派,所以有悔恨。
問商業(yè):能窺探商情是商家的本事。但一得到消息,賣買就應(yīng)當決斷,如果遲疑,就會落在別人后面。
問家宅:必須防止盜竊,應(yīng)當迅速戒備。
問失物:趕快尋找,可以得到,遲了就沒有了。
問訟事:應(yīng)當迅速了結(jié)。
【原文】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譯文】
九四,人們依賴他獲到歡樂,大有所得;剛直不疑,友朋像頭發(fā)括束于簪子一樣聚合相從。
《象傳》說:“人們依賴他獲到歡樂,大有所得”,說明九四的陽剛志向大為施行。
【說明】
九四是全卦唯一的陽爻,群陰因之獲“豫”。卦辭謂“建侯、行師”,正俟此爻施行。但因居于陰位、“臣”位、“多懼”之位,恐其疑慮,故爻辭特勉以“勿疑”。馬其昶曰:“一陽,化則無陽;九四疑位,曰‘勿疑’,懼其以失位為疑而化也。”(《重定費氏學(xué)》)馬振彪又取《乾》四相比較,指出:“《乾》九四‘或’之者,疑之也。是審情而行,不敢以輕心掉之也。《豫》九四‘大有得,勿疑’,是直道而行,不敢以‘貳心’失之也。”(《周易學(xué)說》)
【解卦大全】
《斷易天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吉】
由當讀為游,古人謂畋獵之事為游,由豫為對畋獵厭倦,必交改其荒嬉之度、補其闕失之德當然有所成功,盍疑為嗑,指多言,簪疑為落,皇疏:“譖,謗也。” 勿疑,朋盍簪,即勿疑朋友多言譖己。
官事,他有氣,婚成,謀事遂,疾病流連。
北宋易學(xué)家邵雍
吉:得此爻者,進取成名,經(jīng)營獲利。做官的會得到知己,進取有望。
中國臺灣傅佩榮
時運:大運正行,不必擔(dān)心。
財運:眾貨聚集,大有利市。
家宅:得福有財。
身體:不必擔(dān)心。
《高島易斷》
九四以一個陽爻統(tǒng)率眾陰爻,為全卦的主爻。眾陰交的豫都是由九四的豫所成就的,故說“由豫”。四爻挨近五爻,居大臣的位置,上承柔弱的君王,擔(dān)負天下的重任,包容眾多陰交,獨自得到任用和倚重,故說“大有得”。但信任過重,容易招致疑慮,只有開誠布公才能消除疑慮“勿疑”才能率領(lǐng)眾陰爻而尊奉和擁戴君王,像貫穿頭發(fā)而不亂的一樣盍,合的意思。朋,指眾陰爻。四爻陽剛而居陰位,可以與眾陰爻為朋類,故說“勿疑,朋盍簪”。疑慮造成嫌隙,嫌隙造成忌恨,忌恨使人離心離德,凡事叢勝,即使有“由豫”的偉大事業(yè)也無法善始善終,所以戒止說“勿疑”,使猜疑完全斷絕,上下同心同德,眾多賢人匯聚一,一起謀劃,廣施德澤,足以成就天下的豫樂的,就是這一點吧?
《象傳》說“志大行也”,即所謂“得志則澤加于民,功施于后”,大道的運行可以由豫而達到,就可以體現(xiàn)交泰之道了。
從初爻看,九四為權(quán)臣,它的豫是逸豫;從四交本身看,則為執(zhí)政的賢臣,它的豫是和豫。易道的變動不居就是這樣。
問時運:目前正是大運剛剛通達的時候。
問商業(yè):會聚眾多貨物,很能得到利益。
問家宅:門庭豫樂順利,得到錢財和福祉,是富有人家。
問功名:馬上就有彈冠的喜慶。
問訟事:從現(xiàn)在停止訴訟,兩家都豫悅。
問行人:必主滿載而歸。
問出行:從這里前去,一路順風(fēng),深得喜悅,可以“勿疑”。
問胎孕:生男孩,容易長大成人,并且主貴。
問失物:馬上得到。
【原文】
六五,貞疾,恒不死。
《象》曰:六五“貞疾”,乘剛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譯文】
六五,守持正固防備疾病,必將長久康健不致滅亡。
《象傳》說:六五“(必須)守持正固防備疾病”,說明陰柔乘凌陽剛難免危患;“必將長久康健不致滅亡”,說明居中不偏就未必敗亡。
【說明】
六五慮“疾”而“不死”,猶如懼危則安。王宗傳曰:“《孟子》曰:‘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則六五之得九四,所得‘法家拂士’也。故雖當豫之時,不得以縱其所樂;夫惟不得以縱其所樂,則‘恒不死’,宜也。”又曰:“夫當豫之時,而不為豫者,以正自守也,六二是也;當豫之時,而不得豫者,見正于人也,六五是也。此《豫》之六爻,惟六二、六五所以不言‘豫’焉。”(《童溪易傳》)此說頗為可取。
【解卦大全】
《斷易天機》
六五,貞疾,恒不死。【兇】
貞疾為久疾,筮遇此爻則不死。
官事宜和,婚姻進則成,求財利,事成
北宋易學(xué)家邵雍
兇:得此爻者,多心事,有災(zāi)難,或有腹疾。做官的多洋洋得意,持恩固寵,難免有失。
中國臺灣傅佩榮
時運:性格柔弱,難以振作。
財運:用人不當,致生損失。
家宅:恐被侵占。
身體:帶病延年。
《高島易斷》
“貞疾”,即痼疾,指無法痊愈的疾病。上下都耽于逸樂,就是“貞疾”的癥結(jié)所在。五爻柔中而居君位,倚重九四;九四陽剛而執(zhí)掌權(quán)柄眾爻都歸附它。六五柔弱的君王受制于專權(quán)的大臣,想豫樂也做不到,戰(zhàn)戰(zhàn)兢兢,心中凜然,常像身體有痼疾一樣,故說“貞疾”。疾是豫的反面即《尚書·金滕》所說的“王有疾,不豫”。六五雖然陰柔,但是居君位這是貞;受制于臣下,這是疾。雖然失去了權(quán)柄,但是君位沒有丟掉,故說“恒不死”。《孝經(jīng)》說:“天子有諍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
就是這個意思。太平的日子久了,君王常常耽于逸豫,這樣,不是因為剛暴而失去勢力,就一定因為柔懦而失去權(quán)柄。勢力孤單而在上位,權(quán)柄卻移到臣下手中,即使不滅亡,國事也會日益敗壞,身為君王的人怎么可以不戒止呢!
《象傳》說“中未亡也”,是由于為六五為九四所逼迫,心中常像有病一樣,幸而得中道,所以“未亡”。但說是“未亡”,實際上也幾乎亡了,危險得很啊!
六二與六五都貞。貞即不以利益為志愿,所以不說豫;但它們貞的因由不同,所以六二得吉,六五得疾。六二本來不屑于順從九四,可以上進就上進,否則就隱退,所以吉;六五以陰交居陽位,力量不足以制約九四,而心里卻很疑忌它,所以它的貞適足以為疾。而貞雖然為疾,其中的所守卻沒有失去,所以“恒不死”,可見居貞到底還是可以仗恃的。
問時運:這人本來尊貴,因為一向性情柔弱,所以不能自己振作。
問商業(yè):基業(yè)很好,但因為用人不當,錢財落入別人手中,幾乎導(dǎo)致虧耗。
問家宅:恐怕被借居的人侵占,房主反而無法自主。
問征戰(zhàn):因為偏將擅權(quán),主帥失去威風(fēng),雖然沒有損失軍隊,也屬于幸免。
問疾病:是帶病托延年月之象。
問胎孕:生男孩,一定有病。
問失物:可以得到。
【原文】
上六,冥豫成,有渝無咎。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長也?
【譯文】
上六,已形成昏冥縱樂的惡果,及早改正則無危害。
《象傳》說:“昏冥縱樂”居上位,這種歡樂怎能保持長久呢?
【說明】
上六爻義主于誡勉盲目縱樂者改過從善。王應(yīng)麟舉《升》上六“冥升”與此爻比較,指出:“冥于豫而勉其‘有渝’,開遷善之門也;冥于升而勉其不息,回進善之機也。”(《困學(xué)紀聞》)
【解卦大全】
《斷易天機》
上六,冥豫成,有渝無咎。【平】
冥為夜,冥豫為夜而厭倦,成疑借為城,渝為墮為敗。夜既厭倦而息,而城忽圮,筮遇此爻無咎。
官事有頭無尾,行人至。
北宋易學(xué)家邵雍
平:得此爻者,因為心氣太高,會有訴爭之擾,但若能改過自新,心態(tài)平和,則不會有過失。做官的會有貪污之嫌,須明哲保身。
中國臺灣傅佩榮
時運:冬去春來,奮發(fā)有為。
財運:改舊從新,將可獲利。
家宅:遷居改造為宜。
身體:應(yīng)有轉(zhuǎn)機。
《高島易斷》
“冥豫”,指昏冥于豫樂,流連忘返。上爻陰柔而居豫樂的極位,只顧放縱欲望而不知厭倦,如同進入了黑暗的屋子,故稱“豫”。下卦為坤,坤為冥,屬于過順的過咎;上卦震為動,動就變,變即渝,所以“有渝無咎”。人沉溺于淫情私欲,也苦于不知改變。這一爻有雷厲的特點,昏迷雖然已經(jīng)造成,但是一旦陽剛發(fā)動,就能改變心志而復(fù)歸正道,這樣還有什么災(zāi)禍?
《象傳》說“冥豫在上,何可長也”,垂示逸豫的不可長久,以勸導(dǎo)人反省和自新。故爻辭不指責(zé)上爻“冥豫”的兇險,反而稱揚它“渝”的“無咎”,其中大有深意。上爻變陽則全卦為晉,再沒有暗的過。凡《周易》說渝的,應(yīng)當作變卦來看。
問時運:目前壞運已經(jīng)到了極致,好運即將到來,只要奮然振作就大有可為。
問商業(yè):應(yīng)該改變計劃,去掉舊的,改就新的,這樣一定得到利益。
問家宅:老宅不利,遷居或改造都吉。
問征戰(zhàn):應(yīng)該另派主帥,改變旗幟,變易轍跡,這樣才能得勝。或者從別的路進兵。
問訟事:應(yīng)該停止訴訟,彼此和好,無咎。
問胎孕:過月可以生產(chǎn),得女。
【總論】
《豫》卦揭示“歡樂”所寓含的意義,強調(diào)處“樂”的兩個要點:一、應(yīng)當順性而樂、適可而止,即《象傳》“順以動”義;二、必須與物同樂、廣樂天下,即《彖傳》“剛應(yīng)而志行”之義。
卦辭取“利建侯行師”為喻,其旨在于:順天下之勢而動使天下同歸安樂。《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敘趙文子語日:“樂而不荒,樂以安民”,正與《豫》卦大義有合。
卦中六爻,九四一陽主于施樂,故全卦的“歡樂”由之而得;五陰主于處樂,故吉兇得失不同:初過樂自鳴得意致“兇”,三諂媚尋求歡樂“有悔”五居尊不可沉樂忘憂,須守正防“疾”,上昏冥縱樂,不改必有“咎”,唯六二“中正”不茍豫獲“吉”。
《豫》卦雖以可 見,“歡樂”為義,但處處戒人不得窮歡極樂。《禮記·曲禮上》謂志不可滿,樂不可極”;《孟子·告子下》稱“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漢武帝《秋風(fēng)辭》日“歡樂極兮哀情多”(《樂府詩集》引《漢武帝故事》):均含同類誡意。
若進一層從事物矛盾的規(guī)律分析,“憂”、“樂”兩端又是互為依存的;九四以廣施歡樂為已任而“大有得”,實屬作《易》者所表露的使萬物去“憂”存“樂”的一種良好愿望。范仲淹抒發(f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的情懷,近似于九四爻義,但反映的思想境界顯然已遠遠高出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