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節“九星五黃日”,大兇!切忌:1不吃,2不動,3不做

隨著春天的到來,氣溫逐漸回升,人們都退去冬衣,可是最近這一場接一場的春雨,讓人們又不得不拿出壓箱底的厚衣服。
正如杜牧詩中所說,清明時節雨紛紛,春雨增多,恰恰說明清明將至。
清明是我國重要的祭祀節日,這一天家人會帶著供品去祭拜亡人。
可是最近小編聽到了一種說法,說今年清明不適合上墳,為什么會有這種說法呢?今年清明要想避開禍事,該怎么做呢?

清明不上墳,是受古人言論的影響
清明上墳是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習俗,今年之所以會有不宜上墳的言論,也是受古人言論的影響。
今年清明不上墳,按照古人的說法,他們認為閏年無春不上墳,上墳厄運臨門。
所謂的無春,指的是一年沒有立春節氣,過去人們將一年劃分為24節氣,依據不同的節氣做不同的農耕活動。
由于農歷2023年閏二月,導致農歷2024年的立春出現在了農歷2023年的臘月二十五,故而真正意義上,農歷2024年是無春年。
在古人看來,立春是萬物復蘇的標志,如果沒有立春,那萬物就會缺乏生機,這一年做啥都不吉利。
根據日常的生活經驗,古人還認為無春年是寡婦年,這一年如果嫁女兒,很容易守寡,為了避開這些不吉利的事情,無春年一般不會舉辦婚嫁儀式。
后來,人們將無春年的禁忌再次擴大,不僅不讓結婚,還不讓動土,由于上墳中有一項活動是添土,因這一年忌諱動土,故而無春年也不能上墳。
另外,根據地球公轉的時間,人們確定一年有365天,可是公轉的具體時間是365天5小時48分,這也意味著每四年,就會多出來一個“整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閏年,這也是閏年366天的主要原因。
按照古人的說法,無春年和閏年恰巧遇到一年,可謂是百年難遇,往往這樣的年份注定不平凡,為了順利的度過今年,人們會減少活動,避免做不好引來老天爺的責罰。

過去,人們做任何事講究順應天時,一旦逆天而為,不僅事情做不成,還會招來禍患。
按照黃歷上的說法,今年清明恰逢五黃日,是大兇之日,這一天禁忌很多。
古人對天上的星星頗有研究,他們將天上的九顆星(北斗七星,文曲星和武曲星)按照風水顏色排列,分別是:一白,二黑,三碧,四綠,五黃,六白,七赤,八白,九紫。
其中,紫星為最吉利的星象,它也象征著皇帝的氣運。
而最不吉利的就是黃星,但凡遇到五黃日,人們就會躲在家中,生怕沾了晦氣。
今年清明不僅逢無春年,還逢五黃日,兩個不好的日子都占上了,人們難免心有疑慮,怕上墳祭祀會出現問題。

其實古人們很聰明,他們不僅能分辨出吉兇,還能想到辦法去破解,比如今年清明,上墳的時候,只要做到“1不吃,2不動,3不做”,就不用擔心禍事臨門!
一、1不吃
不吃肉
清明這天最好不要吃肉,在很多地區,講究這天素食,這是表達對逝者的尊重!
在古代,清明的很多禁忌都是沿襲寒食節,由于寒食節當天不能用火,所以肉類食物都無法烹飪,也就不能吃了。
人們一天不吃飯,肯定會出現低血糖或者胃疼等問題,所以人們選擇吃素,很多素食可以生吃,就解決了不用火的問題。
也有人認為,清明吃素,是受到“諧音梗”的影響。
舉個例子,
吃豬肉,因為“豬”和“祖”是諧音,吃了豬肉就對祖先不恭敬,所以人們不吃豬肉。
再看魚肉,因為魚肉是一道很吉祥的菜肴,象征著年年有余,清明本是逝者的紀念日,總不能祝愿逝者年年有吧,故而清明不吃魚。
最后再看雞鴨禽類,這類肉大多作為供品,讓祖先品嘗,如果后人吃了,就意味著和祖先搶食物,是會引來天怒人怨的。
既然清明吃肉講究多,人們干脆選擇這一天吃素,這樣就不用擔心哪里做的不周全。

二、2不動
1、不動土
前面也說了,今年清明在黃歷上是不吉利的日子,按照黃歷上的注釋,清明不宜動土。
過去,人們生活方式中吃的用的,都是直接或間接從土地上獲取的,土地在人們的心中有很高的地位,故而動土需要擇吉,挑選一個黃道吉日。
過去,人們死后埋葬在土地里,上面堆一個小土堆,用作標記,為了防止自然變遷導致土堆消失,于是上墳的時候,人們會給墳堆添點土。
既然今年清明不是好日子,自然也不能動土,所以大家在上墳的時候,切忌不要給祖先添土。
還有一種說法,4月4日是戊戌日,《周易》中提到戊戌日屬土,古人們為了表示對土地神的尊敬,在戊戌日這天是不能動土的。
不過,從現實角度看,現在土地資源緊張,人死后會埋葬在統一的墓穴中,這個墓穴不用土堆做標記,而是用墓碑,所以城里的人去上墳不涉及添土的問題。
但是在農村,仍有老人病逝后葬在田間,這時候去上墳的晚輩就需要留心了,千萬別添土。

2、不動他人墳墓
在城市,因為土地資源緊張,陵園的墓穴分布很緊湊,在上墳的時候,應該小心,不要踩到他人的墳墓。
在農村,如果有老人去世,親屬會把他安葬在田間,這里往往會有很多墳堆。
這些墳堆有的是逝者的祖上,也有的是別人家的墳墓,由于田間沒有明確的標識,導致這些墳墓沒有清晰的界限。
在上墳的時候,盡量小心一些,不要踩到別人墳墓,如果不小心踩到了,也要虔誠的道歉,畢竟這樣做是對逝者的不尊重。

三、3不做
1、不拍照
現在科技發達,人們生活水平提升,幾乎是人手一部手機。由于現代生活方式比較開放,再加上年輕人有拍照記錄生活的習慣,他們會將生活中重要的時刻記錄下來,發到網上,與人分享。
可是要注意了,上墳的時候不能拍照錄像,一來錄像會拍到逝者的名字和墓穴,這是對亡者的大不敬,二來,迷信的說法,認為攝影會拍到不干凈的東西,會給自己帶來禍患。
上墳是很嚴肅的事情,面對逝者,我們應該虔誠的悼念,拍照這種娛樂行為,在上墳期間做,不僅顯得自己素質低,還會引起旁人的反感。
老人們常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在上墳期間,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這樣才能避開禍事。

2、不著急
上墳的時候,人們會給逝者燒香,燒紙錢,燒供品,這些儀式非常的繁瑣耗時,有一部分人認為這都是迷信的行為,但是又礙于長輩的要求,不得不做,因此他們在上墳的時候會匆匆忙忙的把儀式舉行完成。
上墳的時候千萬別著急,尤其是燒紙錢。
過去,老人們燒紙是一張一張的燒,一邊燒一邊念叨著逝者來取錢,想著多和逝者待一會,與他們說說家里的事情,祈禱他們可以保佑子孫后人。
而現在的人們燒紙錢,都是一沓一沓的燒,目的是快一點燒,為了燒了速度再快點,有的人還會用木棍挑動紙錢。
其實這樣的做法是非常錯誤的,年長的人認為,年輕人這樣燒紙會導致紙錢破損,祖先即使收到也用不了。
雖然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沒有鬼,人死了就是死了,不會去另一個世界,可是上墳不僅僅是迷信的行為,也是弘揚孝道,讓后輩不忘前人恩澤的行為。
上墳的時候,家里的親戚都會去,這時候大家也可以趁著這段時間,聊聊家常,說說心里話,不要著急離去。
想一想,一年之中也只有為數不多的幾次是紀念逝者的日子,這時候太著急離去,是不是有點不太好呢?

3、不打鬧
上墳是很嚴肅的事情,在逝者的墓穴前,說話做事都要慎重,不能輕浮,同時上墳期間最忌諱打鬧。
有的家庭會帶著孩子一起去上墳,孩子年紀小,不懂上墳的禁忌,可能會因為新鮮,各處亂跑,甚至幾個孩子湊在一塊打打鬧鬧,這都是非常忌諱的行為。
還有的家庭,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在墳前吵了起來,甚至有的還動起手。
不論是哪種情況的打鬧,都是非常不合時宜的。
上墳期間,說話要小聲,切勿談論他人是非,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爭吵。
給祖先上墳時,旁邊也有其他家庭在上墳,大聲說話,打打鬧鬧,也會影響其他人的祭祀活動。
所以在上墳的時候,約束孩子,約束自己,做一個文明祭祀人。
清明上墳是我國流傳已久的習俗,今年關于清明上墳的講究很多,大家盡可能的避開這些禁忌,不僅是因為迷信,更多的是對傳統習俗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