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信不信,屬相禁忌:1、第一:屬龍的人,不宜養小白兔
62 2025-07-13
2018-01-27 16:42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周玲璐
網絡配圖
閑坐海邊,靜觀潮涌靜聽潮聲,這樣難得的人生幸事,對于很多舟山人來說,卻不過是茶余飯后的一個小小消遣。
不過舟山人看“潮”,可不只是看好看、看熱鬧,更多的是看“門道”。
畢竟“潮”對于海島人們的意義,遠不只在于它的觀賞性,更關系到生產生活的許多方面。
在舟山有這樣一份流傳已久的“潮水口訣”,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
網絡配圖
一、關于“漲潮”、“落潮”的
初一、月半晝過平,潮水落出吃點心。
初二、十六,早北夜北(1)。
初三、十七,潮漲日出。
初四、十八,起更爬(2)。
初五、二十潮,天亮落半潮。
初八、廿三,三平潮(3)。
初九、廿四,早晚南水。
初十、廿五掉落晚,日落西山夜南水。
廿五、廿六,潮漲早飯熟。
廿七、十二雞啼漲,潮到埠頭大天亮。
廿九、十四潮水旺,魚網扯斷剩條綱。
上半個月月催潮,下半個月潮催月。
注:(1)北:北水,落水。;南水:漲水。(2)更:頭更,潮水開始漲。(3)三平潮:早夜漲平,中午落平。“
二、關于“大潮”、“小潮”的
初一、月半,正大水(潮)。
初八、廿三,當小水(潮)。
廿七、十二,是起水(1)。
初五、二十,稱下五(2)。
注:(1)起水:小水階段結束,逐漸向大水過渡。(2)下五:大水階段結束,逐漸向小水過渡。
網絡配圖
在海島人的潮汐理念里,潮水根據漲落幅度大小有大潮、小潮等之分,也有漲潮、落潮和平潮、停潮的區別。
舟山海岸潮汐屬于半日潮,一個太陽日內出現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前后兩次高低潮的潮差大致相同,漲潮落潮歷時基本相等。
舟山的“潮俗”大致有三:一是漁業捕撈的潮俗。二是船舶出海航行的潮俗。三是民間風俗禮儀的潮俗。
這些潮俗很多都以民間諺語等形式流傳下來,通俗形象,又富有科學哲理。
舟山漁業捕撈潮俗的諺語
做官要才智,抲(捕)魚識潮水。抲得來是老大,抲勿(不)來是亂大。
如果老大會算潮,產量定會躍一躍。
大水(潮)捕黃魚,小水(潮)捕鰳魚。退潮泥螺漲潮蟹,大水螄螺小水蝦。漲水七星多,落水蝦潺多。
農歷初一、十五前后幾天,潮水漲落幅度大,稱大水;初七、廿三前后幾天,潮水漲落幅度小,稱小水。
一潮夜東漲,高產有指望。
魚叫隨潮,產量必定高。
潮水要漲,蟹肚臍要癢。
十二、十三喜上洋,十八、十九魚滿艙;二十、下五潮未下,初八、廿三有魚抲;十一、廿六魚啼潮,十二、廿七雙船搖。
舟山船舶出海航行潮俗的諺語
老大勿識風,不知潮,苦煞伙計搖。(注:在以前無動力木帆漁船的時候,航行全靠自然氣象的恩賜,風和潮水左右著漁船的航行安全和行進速度,因此作為一船主心骨的船老大,必須具備識別風象和潮水的本領。)
漲潮(時)潮勿漲,漁船莫出洋。
小潮像大潮,臺風隨著到。
北洋潮急,南洋礁多;旋渦勿散,必有暗礁。
老大好當,灌門和西堠門難過。
南風夾北水,老大吃不住。
舟山民間風俗禮儀中的潮俗
舟山人對“漲潮”情有獨鐘。在海島人的理念中,“漲潮”是興旺、發達的象征。所以舟山人家辦喜事,如“謝年”“祭海”“造屋上梁”“喬遷新居”“新人結婚”等等,都會選在漲潮時舉行。甚至一些喪葬習俗,也會選在漲潮時刻。
舟山一些俗語如“手一搖,人一潮”“無潮無落”等,也與其“潮俗”密切相關。
除了關于“潮俗”的諺語,舟山還有很多有意思的“漁業諺語”。
如說明捕撈航行要關注天氣現象的:
“日落胭脂紅,明朝雨夾風。
日出太陽白,明朝大風發。”
“東風帶雨勿攏洋,挫轉西風叫爹娘。”
“南風發一發, 心頭鹵水喝。
西風串一半, 心頭寬一寬。 ”
如形容各種魚類習性特征的:
“黃魚咕咕叫,蝦潺張嘴笑。”
“梅童勿是黃魚種,鯧魚不是“婆子”生。”
“老蟹還是小蟹乖(聰), 小蟹打洞會轉彎。”
“海蜇撐涼傘, 玉鰨單邊眼”
“九月九,“望潮”吃腳手(望潮:章魚)”
還有形容漁民捕魚之艱辛的:
“上山靠勤,落海靠韌。
千網萬網,候著一網。”
“柯魚靠三硬:人硬、船硬、工具硬。”
“莫看海上平如鏡,要知海底萬丈深。”
小編覺得最有道理的一句漁諺是“小魚柯光大魚稀,眼前快樂后來苦。”,你覺得呢?
這些“海味十足”的“潮俗”“漁諺”,是海島人們在生產生活中,一代一代、一點一點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是舟山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很多至今仍具有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