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老板賣酒43年,揭露白酒行業的3大謊言,別再被蒙騙了
謊言重復千百遍就會成為真理。
在白酒市場,為了增加白酒銷量,商家會想出各種營銷噱頭來吸引消費者。

但很多噱頭都是謊言,不過是資本家收攏資金的手段而已,很多消費者卻信以為真。
這點,對于廣東的李老板來說深有體會,他已經賣酒43年了,對于白酒行業的“貓膩”一清二楚,今天他就揭露白酒行業的3大謊言,酒友們千萬別再被蒙騙了!
謊言一:吹噓年份酒
最初的時候,白酒并沒有“年份酒”的概念。

直到上世紀90年代,白酒市場遭“冷遇”,為了讓市場重新熱鬧起來,便抓住消費者相信“酒是陳的香”的心理,開始營銷“年份酒”概念,并且年份越久,價格越貴。
但年份酒上的“年份”,并不是這瓶酒已經存放的時間,而是把有一定年份的基酒按照標準進行勾兌。比如10年的“年份酒”是用不低于10年的基酒,按照10年的陳年酒的口感風味與標準去精心勾調而成。
所以說,你喝的年份酒里面,只有一小部分是陳釀,大部分還是新酒。
謊言二:大廠出品必屬精品

無論買什么東西,在人們潛意識中,更加信任大廠出品,認為大廠的質量更加可靠。
但白酒行業中,大酒廠會有很多貼牌酒,市場運作不規范,缺少大廠自身的優級基酒,酒質一言難盡,和它們所依傍的大廠名聲,完全背道而馳。
所以買酒時并不是只認準大廠就行,如果是大廠貼牌酒,質量根本無法保證,買回家就知道有多坑了。
有的用“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來形容也不為過。
謊言三:純糧酒就是好酒
好酒一定是純糧酒,但純糧酒卻不能等同于好酒。

日常生活中,很多酒友在喝純糧酒后,依舊感覺口干上頭,就是很好的證明。
所以即使說原料表中只有糧食和水,也不代表能夠放心喝。
而且純糧酒也分等級,優級>一級>二級。二級純糧酒的風味永遠比不上優級。
最重要的是選用的不同原料、不同的釀造工藝,也會造成純糧酒質量的參差。
就拿近些年十分火熱的醬香酒來說。
傳統優質醬酒,必須用貴州山區、赤水河流域的本地糯高粱才能釀出,如果用其他品種、其他產地的高粱,釀出的酒味就會有所變化,始終差點味道。
在白酒行業,講究的白酒一定是經過傳統工藝做出來的。

市面上的醬香酒,釀造工藝有4種,從高到底依次為坤沙法、碎沙法、翻沙法、串沙法。
這其中只有坤沙法是傳統工藝,所以最優質的醬酒都是用這個方法釀造而成。
其他方法釀造的醬酒也算是純糧酒,但喝起來的口感卻大打折扣。
即使在相同原料、相同工藝下,不同的釀酒人也會打造出不一樣的口感。
好酒的誕生,離不開釀酒人的努力。他們對酒進行評判,進而提升酒的質量,每一個優秀釀酒人,都得來不易。
醬酒界出名的釀酒人代表有茅臺原廠長李興發,他培養出無數個優秀釀酒人,其中曾傳政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親傳弟子,曾傳政嚴格按照茅臺的工藝標準,打造出了君中元私藏酒。

酒廠緊鄰茅臺酒廠,坐落在赤水河畔,醬酒的核心產區。
釀造原料精選貴州本地獨有紅纓子糯高粱,釀造工藝采用大曲坤沙工藝,9次蒸煮,8次發酵,7次取酒,耗時整整1年才能釀出新酒。
新酒出來,還要經歷長達6年的窖藏陳放,揮發甲醇、醛類等有害物質,讓酒體變得醇厚老熟才能投入市場。
打開瓶口,醬香馥郁,噴涌而出,令滿屋生香。倒滿酒杯,酒體如同琥珀,晶瑩透亮,令人口齒生津。充滿期待地喝上一口,酒體醇厚細膩,浸潤口腔的每處角落,留下溫柔的觸感,讓人倍感舒適。

一線入喉,毫無刺激感,酒水進入消化道一會兒,暖意油然而生,身體倍感輕盈,愉悅感隨之而來,然后越喝越想喝,不知不覺,一瓶見底。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酒廠不重視宣傳,導致這款酒沒有走出當地市場。
但只要喝過的人,都會三番五次的回購。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了,白酒行業的3大謊言,你都信過幾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