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客戶,感覺很拘束,該和客戶聊些什么?
122 2025-07-04
受訪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泌尿外科 郭正輝教授
文/羊城晚報記者 陳映平 通訊員 王海芳 賴義明
入夏了,夏季天熱汗多,往往是泌尿系統結石的高發季節。據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泌尿外科郭正輝教授介紹,5%-10%的人在其一生中至少發生過一次尿路結石,我國尿路結石的發病率為1%-5%,而南方地區由于地域、氣候等因素,發病率會比更高,為5%-10%。
尿石癥有什么癥狀?該如何預防?郭正輝教授解釋,尿石癥可以分為上尿路結石和下尿路結石。上尿路結石會有血尿、腰部疼痛等癥狀;下尿路結石會有尿頻、尿急、尿痛、血尿、排尿不暢等表現。由于“長石”與飲食等生活習慣密切相關,所以應從以下方面預防。
誘因1
偏食
郭正輝表示,尿路結石,和人體的代謝性疾病、飲食等息息相關,不同性質結石的形成,與患者長年累月過量攝入某一類食物密切相關。因此,要預防結石的發生,在日常飲食中,不能因為喜歡吃某種食物,就“獨沽一味”,而必須多樣攝入,均衡飲食。即使檢查出身體缺乏某種營養素,需要補充某種食物時,也不宜長期大量進食,因為消化吸收不了,就容易“長石頭”。專家提醒,有三類高發的結石都和飲食不當有關。
草酸鈣結石:這種結石占全部結石的80%以上,由于雄性激素可促進草酸鈣形成,因此發病多為男性青壯年。飲食上需要少吃富含草酸的食物,包括菠菜、香菜、芹菜、青椒、西蘭花等蔬菜,以及草莓、葡萄等水果,同時需要適當控制飲用濃茶和維生素C的補充。
磷酸鈣和磷酸鎂銨結石:占結石的5%-10%,多是感染后形成的結石,而堿性尿易形成磷酸銨鎂結石。應控制尿路感染,飲食上宜低磷酸鈣飲食,宜食酸性食物。應少進食奶制品、富含磷酸的檸檬汁、可樂、咖啡。
尿酸結石:占結石的5%-10%,近年來發病率逐年上升,與現代人攝入過量的肉類和脂肪有關,男性多見。尿酸結石的患者應少吃嘌呤成分高的食品,如動物內臟、海鮮、牛羊肉、蘑菇等。
郭正輝說,若能將排出體外的碎石及時送檢,確定結石性質,就能通過少食某類食物來起到預防結石的目的。同時,如果發現自己尿液中有結晶,建議做一個尿常規檢查,因尿結晶且有感染的話,容易導致結石的發生。
誘因2
飲水少
吃肉多
此外,郭正輝指出,蛋白質攝入過多,尿道也容易長石頭。尿石癥的形成與蛋白質的攝入密切相關,食入過多的動物蛋白,如豬肉、牛肉等,可導致尿液中的鈣和尿酸含量增加,枸櫞酸鹽的減少。尿鈣和尿酸是形成尿路結石的物質基礎,而枸櫞酸鹽是一種尿石的抑制物質,其含量減少會進一步增加尿結石形成的危險。所以,佳肴雖好,不可貪食。
郭正輝提醒,由于天熱,人體會大量出汗,若加上喝水少,尿液濃縮,會促進晶體沉淀形成。同時,因夏季暴露于陽光下時間長,紫外線照射皮膚有助于體內維生素D和維生素A合成增多,維生素D和維生素A可促進小腸吸收鈣離子,尿液中排泄鈣增多,使結石的發生率大大增加。結石成因復雜,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應該綜合預防,日常生活中適宜多飲水、少吃肉。
Tips
預防結石4要點
1)夏季每天喝2000-3000ml水,以增加尿量,稀釋尿中形成結石物質的濃度,減少晶體沉積,亦有利于結石排出。一般每次50-100ml水,最好養成定時飲水的習慣,不要等口渴才喝水。
2)睡前飲一次水,可以減少尿液中晶體形成。
3)飲水主要以純凈水和白開水為主,適當喝檸檬水,少喝礦泉水。
4)注意飲食均衡,少吃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如菠菜、豆類、葡萄、橘子、李子、竹筍等;少吃高蛋白的食物,多攝入膳食纖維;控制進食高嘌呤食物,如動物肝臟、海鮮、啤酒等。
關注微信號
“羊城晚報·嶺南名醫館”
資訊·活動·咨詢
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