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道士挖井

明朝嘉靖年間,徐州有一個小山村,位于干旱的地區。這個山村的百姓日子過得十分艱辛,因為每天都必須翻山越嶺前往幾里之外的山間取水。這種苦痛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百姓們的生活愈發艱難。
有一天,這個貧瘠山村迎來了一個老道士的到來。老道士心懷善意,他詢問了村民一個重要問題:“鄉親們為何不挖井來取水呢?”百姓們紛紛解釋說,這個地方多年來一直干旱,挖了數十米的深井也未曾找到水源,因此他們不得不放棄挖井的希望。

老道士在村子里四處走動,仔細尋找水源的跡象,最終他指向村西的一個洼地說道:“這塊地勢相對低洼,被三面環山所包圍,如果向下深挖十余米,很可能會找到水源。”
然而,村民中有一些人對老道士的建議心存疑慮,他們引用了風水學家的話,表示這個地方并不適合挖井。一些人甚至公然質疑老道士,認為他的提議或許是錯誤的。他們問老道士如何確定這里有水。老道士很是無奈,他意識到自己要在這里挖井需要克服重重困難。
突然,村里一位老者站出來,勸說村民們:“并不是百姓們不相信你,但古人說得好,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我們真的挖了井卻沒有找到水,那豈不是白白浪費了時間和精力嗎?況且,風水學家都說這里不適合打井,你怎么能確定這個地方有水呢?”老道士沉思片刻,明白自己的難處,最終黯然離開了這個村子。
然而,老道士的善意未曾磨滅,他下定決心,要為這個山村挖一口井。他花了數月的時間籌集了足夠的資金,然后返回到這個山村,著手挖掘水井。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里,老道士的堅持終于得到了回報,他們在那個洼地挖到了清澈而甘甜的水源。村民們欣喜若狂,終于可以方便地獲得水源,不必再每天冒險前往山間。

然而,這個故事的轉折點發生在接下來的幾天里。老道士告訴村民,這口水井是他用自己的錢修建的,因此希望每個人在取水時都付兩文錢。這一要求引發了一些年輕人的不滿,他們視老道士為無恥之徒,對他進行了辱罵和侮辱。老道士雖然遭受了一些耳光,但他并未生氣或報復,而是平靜地說:“如果你們再這樣無禮,我寧愿死在井中。水井毀了,你們也將無法取到水!”村民們聽到老道士的警告,不禁膽戰心驚。
有人氣憤地說:“百姓窮困潦倒,哪有兩文錢給你?”老道士沉思片刻后提出一個新的建議:“如果沒有兩文錢,你們可以選擇搬些石頭到這里,我將用它們來蓋幾間房屋?!北M管一些人心存不滿,但他們逐漸接受了這個妥協。他們明白,相對于每天翻山越嶺取水,搬運石頭會更為方便。也有人覺得兩文錢并不多,因此仍然選擇支付。
自那時以來,老道士搭建了一個小棚子,住在井旁。百姓們在取水時都會付出石頭或少量錢。隨著時間的推移,老道士積累了越來越多的錢財和石頭。他利用這些資源,將原本簡陋的小棚子改建成了寬敞而壯觀的房屋。村民們開始感到不滿,紛紛聚集在一起商議如何將這位老道士趕出山村。
然而,他們發現并沒有容易的方法可以將老道士趕走。老道士的智慧和善意讓他克服了這一切。只有一些脾氣暴躁的人仍然對他心懷怨恨,他們經常在老道士居住的地方詛咒和侮辱他。老道士始終保持冷靜,平靜地面對這些挑釁。漸漸地,大多數村民意識到他們無法找到有效的方法將老道士驅逐出村莊。
隨著時間的推移,老道士生病了,但沒有一個人愿意幫助他。百姓們憤怒地指責他,認為他得了病是應得的,因為他之前曾經用百姓的辛苦賺來的錢。老道士沒有生氣,而是堅韌地度過了疾病。
數月后,老道士最終康復了,但村民們已經對他失望透頂。有人感嘆:“好人不長壽,壞人卻能長壽!”他們看到老道士開始在房前房后種花養草,認為他將會一直活下去。村民們無法理解老道士的動機,為什么他會做出這些事情。

再過了幾個月,村莊遭受了蝗災的侵襲,莊稼幾乎全部被毀。百姓們感到絕望,因為他們將面臨食物短缺。老道士用自己的錢購買了大量糧食,分給了村民,幫助他們度過了難關。然而,一些人仍然懷疑老道士的動機,他們認為老道士可能是出于某種自私的原因,希望以此來擺脫村民的敵視。
一名村民無法忍受,發表了抱怨:“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壽命不多了,所以想做一些好事來獲得大家的諒解?既然你知道現在如此困難,為什么當初不早點這樣做呢?無論你多么騙取了大家的銅錢,死了也無法帶走!”老道士微笑著說:“的確,我的壽命已經不長,但是這個村子不能這樣。我建造的這些房子,將作為學堂,留給你們的后代,使他們能夠獲取知識。如果每一代人都只追求自己的利益,不愿意幫助他人,這個村莊將永遠陷入貧困。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必要。人們只有在互相幫助的基礎上,才能擺脫困境。貧道這么做是有原因的。要知道,不僅富人需要互相幫助,貧者之間也應該互相協助。沒有人愿意付出,正是這個村莊多年來貧困的原因之一。所以,我只能采取這種方式來引導你們理解。”村民們默不作聲,他們開始認真思考老道士的話。
幾天后,老道士修建了一條道路,并用最后一點銅錢聘請人在村口挖了幾口井。村民們對他充滿感激之情,因為老道士的善舉終于帶來了水源,使他們的生活更加容易。他們開始明白,老道士一直以來的行為都是為了幫助他們,而不是出于自私或欺騙。
老道士的善行成為村莊的傳說,他成了這個村子的英雄。然后,老道士去世了,但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善行,為他修建了一個名為“善行觀”的道觀。這個道觀吸引著人們前來參拜,香火不斷。這個村子終于脫離了貧困,生活過得更加富足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