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燈飾擺放風水必看 千萬不能坐...
200 2025-07-03
【原文】
10.12 席不正①,不坐。
【注釋】
①席:古代沒有椅子和凳子,在地面上鋪席子,坐在席子上。
【翻譯】
坐席擺放得不端正,不就坐。
【解讀】
注意禮儀細節
在孔子的那個時代,室內設施比較簡陋。當時沒有凳子、沙發之類的家具,不管是主人還是客人,全部都是席地而坐,像宴飲、座談等都是坐在席子上進行的。即便是如此,古人在坐席方面仍有嚴格的禮儀。
根據本章中弟子們的記載,孔子在落座之前,若是發現席子沒有擺放端正,他是不會坐下的。這雖然只是一件小事,卻讓我們看到了孔子對于禮儀細節的高度關注。對任何不合禮制的事情,他都是不會接受的??鬃舆@種執著于禮儀細節的精神,值得我們注意。究其本質,細節才是禮儀的精髓。所以,不管是學習禮儀,還是在生活中與人見禮,必須關注其中的細節。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是否合乎禮儀,幾乎都是從細節處判斷的。那些把握禮儀精義的人,游刃于社交場合,總是能在細節上體現出個人修養。當然,禮儀是一個龐大的行為體系,禮儀細節數不勝數,所以,要想處處做到彬彬有禮,就需要下很大工夫。
在本章中,孔子展現的主要是與人見面時的細節修養。我們就以與人相見為例,簡單談一下相關禮儀細節。與人相見,首先是打招呼,不管是進人新環境,與同事初次見面,還是在路上、商場、社交場合等遇到熟人都需要與人打招呼。當然,有人到自己做客,客人進門,或者自己到別人家拜訪也需要打招呼。這個看似簡單的打招呼,卻有著很多學問。
打招呼必須熱情大方,親切主動。在人與人的交往中,禮儀越周到越保險。熱情大方的態度給人如沐春風之感,親切自然的表情給人優雅從容之感,無形中拉近了你和被招呼者之間的距離,提升了你的魅力。打招呼時,還要注意得體適度,符合身份。對長輩要謙恭有禮,可以用相應的輩分稱呼對方。對同事叫名字或姓加職務即可,但態度要尊重,用語要正式。在辦公室面對前來視察的領導,應該放下手頭的工作,起立問好。關系密切的人之間打招呼,用語可輕松隨意。打招呼還要因時而變,因地而變。比如早晨相見與晚上路遇,打招呼的用語就大不相同。另外,打招呼還要分場所。在路上、車上、商場、公園、餐廳等公共場所偶遇熟人,理當問候交談,但沒有必要表情和語調夸張。如在會場、影劇院、音樂廳看到熟人,務必注意保持公共場所的秩序,不要大喊大叫,影響他人。微笑著揮揮手、點點頭即可。碰到特殊的場合,即不宜按慣例和常規打招呼的場合,或是人不便應答的場合,打招呼就得三思而行。比如兩人在廁所相遇,簡單的一個表示,點點頭表明看到對方即可,并不需要雙方談什么有實際意義的內容。在葬禮進行中遇到熟人,不必言語,點頭、以目光示意即可。遇到特殊情況,比如對方恰逢落魄、傷心或難堪的事,建議你開正題,繞開對方不愿提及的事,談些輕松話題以緩和對方情緒,等等。
打招呼還有很多禁忌,比如,打招呼時不要戴著帽子或墨鏡,也不要叼著煙卷或把手插在衣袋里,那樣會給人很無禮的印象;打招呼時不要面無表情、語調生硬或無力,一言不發和喋喋不休都是不得體的舉動:不要不理睬向你打招呼的人,更別對偶遇的熟人無動于衷;不要在對方有意回避你的情況下打招呼;打招呼的同時不要把目光投向別處,好像很不在乎對方;不要在對方無暇顧及招呼的時候刻意打招呼和等待回應。
一個小小的打招呼,就有這么多學問,打得好能增進感情和友誼,打不好就有可能得罪人,影響人際關系。由此可見,禮儀細節多么重要。作為一套規范性的程式,禮儀能調節人際關系,減少沖突,化解矛盾:也能凝聚情感,增進友誼,促進合作。學習禮儀,把握禮儀精髓,能塑造個人乃至集體的完美形象。在社交中,禮儀周全的人和企業就會得到社會的認可與尊重。懂得禮儀,能在細節體現出人格魅力,日常生活中禮儀周全,就能創造和諧:職場上注重禮儀,則鋪平坦途:商場上禮儀到位,則能贏得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