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銀臺#店鋪#住宅有講究
196 2025-07-02
饑荒頻發(fā)的那些個年代,榆樹儼然化身為“救命神樹”。扮演起了救苦救難的“活菩薩”的角色。冬去春來,冬藏的食物已經(jīng)幾乎耗盡,而春天的糧食尚未成熟。此時正是青黃不接的艱難時刻。也正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歲月。
恰巧此時的榆樹“春風(fēng)拂過,榆樹掛果”,滿樹掛滿嫩嫩的,綠綠的榆錢,一簇簇的掛滿一根根枝條。這榆錢可是好東西,妥妥的救命糧。《本草綱目》中記載:唐代就有人用榆錢泡酒或做菜。到了宋朝人們又將榆錢美食進行了發(fā)揚光大,創(chuàng)新出了許多新鮮吃法。比如《宋史.食貨志》中就記載了一道榆錢美食,名曰:雞蛋炒榆子。這榆子就是榆錢,就是將雞蛋和去皮的榆子一起 炒。
到了明清時期以及以后的時期,春季食用榆錢的習(xí)俗,就更為普遍,衍生了品類繁多的“榆錢飯”,“榆錢粥”,“榆錢窩頭”,“榆錢糕”等等。可以毫不夸張的來說,榆錢美食就是百姓心目中的“救命糧”。
等榆錢變黃,變白,飄落樹下以后,青黃不接的窘境尚未消除,此時怎么辦?嫩嫩的榆樹葉照樣是美味的食材。明朝就有記載:采取嫩葉淘凈煠食。
嫩葉吃完了,還沒解決冬去春來無糧可吃的尷尬情況,人們還將榆樹皮剝下來,磨成面,也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榆皮面”。和其他食材搭配照樣是一種美味食材。
所以,在以前的那個年代,人們賦予了榆樹很高的“地位”,認為榆樹是一種通靈樹種。同時還賦予了榆樹很高的吉祥寓意。所以,榆樹在以前人們的心目中的地位很崇高。
農(nóng)村地區(qū)一直流傳著“有錢難買西北榆”的說法。何為西北榆?這句老話其中蘊含著怎樣的傳統(tǒng)文化?
首先來說一下什么是“西北榆”?西北,其實就是四面八方當(dāng)中的“西北方”,而榆就是指的榆樹,所以,西北榆說的就是西北方的榆樹。和家庭的住宅結(jié)合到一起,說的就是庭院西北方位栽種的榆樹。那么,前人為什么會這樣看重西北方栽榆樹呢?其實是和古代的傳統(tǒng)文化有密切的關(guān)系。基本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在古代風(fēng)水學(xué)當(dāng)中認為,中國由于受季風(fēng)氣候的影響,所建的房屋應(yīng)該建坐北朝南的最為理想。庭院的西北方,在風(fēng)水學(xué)當(dāng)中被認為是一個家庭的財位,象征著一個家庭的權(quán)利,財富,事業(yè),以及家庭當(dāng)中長輩在社會當(dāng)中的身份地位等。
西北方在風(fēng)水學(xué)當(dāng)中被看做是天門,也就代表了一個家庭的上限。所以,古人認為,在庭院西北方的位置,如果種樹的話,盡量選取寓意吉祥的樹種。古人都有圖吉利的說法,吉祥的方位栽吉祥的樹木,豈不就是吉上加吉,旺上加旺?會令整個家運蒸蒸日上。
而榆樹就是那么一款非常具有理想寓意的樹種。
1,榆樹春風(fēng)過后,先結(jié)的就是榆錢,榆錢,圓圓的外形,薄薄的,榆錢的籽在正中央。和古代圓形錢幣非常相似。非常吉祥的外形。寓意極好。
加之榆錢的榆,和“余”諧音,所以人們又將榆錢稱作“余錢”,寓意極好,意思是“年年有余錢,家庭富足,和睦且幸福美滿”。古人將榆樹看做是妥妥的財富之樹。
2,古人有陽宅栽“陽樹”的說法。陽代表的是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的。他能抵御負能量的影響。比如冬季的西北風(fēng),古人就認為帶有一定的負能量,會對人體的健康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而榆樹那高大挺拔,豐茂的樹冠,在一定程度上就能抵擋西北風(fēng)的侵襲。而榆樹又恰好非常符合“陽樹”的要求。
二,榆樹,生命力非常頑強,能在非常惡劣的環(huán)境下生存,根系非常的發(fā)達。對于土壤的貧瘠程度,土壤的濕度要求不高。所以,古人也就賦予了榆樹很高的評價,認為榆樹的品格,象征了人的堅韌不屈的高貴意志品質(zhì),象征了長壽與健康,家業(yè)興旺,子孫繁榮。所以古人就認為,在庭院栽種榆樹,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家人的意志品質(zhì),助力家人的健康長壽,多子多孫。
三,庭院種植榆樹,在以前那個年代,饑荒頻發(fā),戰(zhàn)亂時有發(fā)生。余糧不多,為了家人們能很好的生存下去,栽上一兩棵榆樹,關(guān)鍵時刻它能救命,無論是榆錢,榆葉,榆皮都能作為糧食來充饑。庭院中種榆樹,就占得了先機,榆樹是自家的,采摘榆樹的果實也就更加心安理得,不需要看人臉色。所以,也就給家人提供了一條生存的保障,關(guān)鍵時刻真的能救命。
農(nóng)村老話所說的“有錢難買西北榆”,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某種社會環(huán)境下,還是非常正確的。雖然古人都有圖吉利的思想,我們可以不做參考,但院中有榆樹存在,能讓一家人徹徹底底的享受實惠,享受美食,遠離饑餓之苦,就這幾大特點,就值得我們隊榆樹的尊重,對榆樹的贊美,前人給予榆樹那么高的評價也算實至名歸了。千金也買不到西北方栽有榆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