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工程分部、分項工程及檢驗批的劃分
72 2025-07-01
東晉勛臣溫嶠的考古發現
本文作者 倪方六
進入正題前,先說個香艷的愛情故事。
東晉時,有個叫溫嶠的高官,原配去世后一直單著,他有個漂亮的堂表妹待字閨閣。當時,姑媽一家離散,姑媽帶著女兒一人,找到溫嶠,托他給女兒找個對象。
溫嶠滿口答應,問姑媽要找什么的女婿?說好女婿難得,像自己這樣的行不行?原話是這樣的:“佳婿難得,但如嶠比,云何?”溫嶠年輕時是個帥哥,一表人才,現在又當了大官,姑媽說現在家門不順,隨便找,有口飯吃就行了,哪還敢找你這樣的。
沒有幾天,溫嶠告訴姑媽說,表妹婿物色好了,雖然門第不咋地,但地位不比我差,將訂婚禮物—— 一玉鏡臺給了姑媽。這玉鏡臺在今天來說,可是珍貴文物了,是溫嶠北征時弄到的。
結婚那天,新娘用手撥開紗扇,發現新郎就是溫嶠。
這就是結婚找稱“卻扇"一詞的由來,溫嶠自己給自己做媒事跡也成了婚姻史上的佳話,此事見于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
(溫嶠畫像,圖源《三才圖繪》)
溫嶠是一代名將,竟然是一位情商極高的大情種。
何止是情種,溫嶠還中國歷史是一個出名的孝子,史稱其“少以孝悌稱于邦族”。但在忠孝不能兩全的情況下,溫嶠選擇了“忠”,表示去意已決的“絕裾”一詞,就發生在溫嶠身上。
當年晉元帝司馬睿剛在建康(南京)即帝位,溫嶠便去追隨他,為國效力,比后來南宋時岳飛忠君報國的事跡更早,在當時更感人,而且影響了后世的岳飛!
(岳母刺字)
事見《世說新語·尤悔》:“溫公初受,劉司空使勸進,母崔氏固駐之,嶠絕裾而去。”
很可惜,在42歲那年,因一次小小拔牙事故而喪命。
溫嶠死后葬在哪?據記載,溫嶠死后謚號初葬于豫章(今江西南昌)。
溫嶠為東晉朝廷立了赫赫戰功,對東晉政權造成極大危機的“王敦之亂”、“蘇峻之亂”,都是他平息的。
朝廷追念溫嶠的功德,賜葬都城建康(今南京),在晉元帝、晉明帝二帝陵的北面(今南京下關區郭家山),給他選了一塊風水寶地,重新修造了高檔次的大墓。
但溫嶠是否真的移葬回南京,一直有不同的說法。
2001年2月,南京博物館在下關區郭家山的一次考古發掘,意外揭開了溫嶠墓址的歷史真相。
(南京南朝墓考古現場,與本文無涉)
南京發現溫嶠墓一事,直到當年的10月底,才在當地媒體上公開披露。當時,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部為配合在這一地區的基本建設,主持了溫嶠墓的考古發掘。
發掘前并不知道是溫嶠墓,當時只稱是“一座六朝時期的古墓葬”。
1980年代以來,南京市文物部門先后在城北的郭家山發掘過8座六朝時期的古墓葬,其中有幾座墓被推測為王導一支家族墓葬。
(南京東晉大墓發掘現場,與本文無涉)
溫嶠墓位于郭家山西端的南坡,為一附長甬道的單室磚砌墓,坐北朝南。
據發掘報告,溫嶠墓全長7.49米。其中甬道長3.53米,前進甬道長1.6米,后進甬道長1.4米。墓室長3.96米,寬3.75米,頂部內高3.38米,墓室頂部距地表僅1.5米。
(南京六朝墓發掘現場。與本文無涉)
在墓室前部,發現的一塊近方形磚質墓志。墓志用隸書刻寫,豎行左讀,共10行104字。現錄文并標點如下——
祖濟南太守恭,字仲讓,夫人太原郭氏。父河東太守衤詹 ,字少卿,夫人穎川陳氏,夫人清河崔氏。使持節、侍中、大將軍、始安忠武公、并州太原祁縣都鄉仁義里溫嶠,字泰真,年四二,夫人高平李氏,夫人瑯玡王氏,夫人廬江何氏。息放之,字弘祖。息式之,字穆祖。息女膽。息女光。
(民間下葬正位現場)
溫嶠葬在哪?至此真相大白,解決了歷史懸疑。
溫嶠墓出土了豐厚的隨葬品。不只如此,溫嶠墓的發現還創造了一項考古紀錄,它是迄今為止南京地區發現的墓主身份明確、地位最高的東晉勛臣墓葬。
(東晉貴族夫人形象,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