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婷(防災科技學院)
近日,山東省濟南大學舜耕校區(東校區)“校園超市10元泡面欲漲價,逼走低價食堂超市窗口老板”引發熱議。12月13日,該校一位內部人士告訴新湖南記者,六食堂超市窗口老板通過個人微信號發聲:不是個人原因撤出離校,被告知若不在12月8日撤出將被斷水、斷電,“濟大超市多次找我,要求我賣的東西必須和其價格一樣,我沒答應。其多次公開說學校將取締六食堂和七食堂與她經營相關的項目”。(12月15日 九派新聞)
據此前報道,六食堂超市窗口老板多年來一直以3.5元的價格向學生出售煮泡面,后來濟大超市也新增此業務,但售價10元,還要求食堂的泡面漲價。被拒絕后,超市將食堂泡面檔口的老板排擠出了學校。對此,校方回應稱,六食堂超市離開是歷史遺留的經營問題,系個人原因而非價格原因,校方也不會支持超市辦這種事,并已要求超市整改。
既然食堂超市老板發聲并不是個人原因離開,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關停?在雙方回應不一致的情況下,濟南大學理應進行正面回應,而不是選擇沉默不語。如果每件事都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則處理,終究會寒了所有人的心。有關監管部門也應該介入調查,還大眾一個真相。否則,輿論愈演愈烈,彼此之間的信任橋梁岌岌可危。
高價牟取暴利的手段并非生財有道。“泡面價格戰”一事正是劣幣驅逐良幣的真實寫照,不僅直接影響了食堂檔口老板的生計,還剝奪了學生對平價商品的選擇權。有網友表示,很多大學食堂和超市都有類似的情況發生,在某個學期開學時,突然發現曾經好吃又便宜的檔口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昂貴難吃的飯菜。學生失去了一個長期以來提供物美價廉服務的窗口,食堂老板則失去了維持生計的來源。因不愿參與不正當的價格競爭而被迫退出市場,這種現象也嚴重破壞了公平競爭環境。
而這一現象的背后,也涉及到了高校超市與食堂的承包壟斷問題。長期以來,承包學校食堂或超市是不少人的眼中的炙手可熱的高回報行業,中標價更是水漲船高。早在2023年8月,廣西賀州第五高級中學就以219萬元預算,招標該校校園小賣部2023學年—2024學年的承包經營權,該項目最終以224萬元中標。天價承包費的背后換來的是一家獨大的壟斷商鋪,從這個角度想,濟大超市想借10元泡面從學生身上賺回投入的承包費也不足為奇,但問題是為什么最后由學生承擔博弈的后果?學生作為消費者,本應在一個良性的市場中買到正常價格的商品,然而在校園壟斷的影響下被迫購買溢價商品,何其無辜?
在此次的泡面價格戰中,食堂大叔寧愿關停窗口,也不愿漲價多賺學生的生活費。據本校學生評論,該老板在平時還經常幫同學們看管物品,走之前將剩余的商品降價賣給學生。我們不禁感慨,為什么真誠經營的老板會被如此對待?到現在為止檔口仍是關停狀態,不少學生希望大叔還能回來繼續經營。
不要對房間里的大象視而不見。泡面價格風波看似微不足道,實則反映出整個社會的風氣。如何真正履行起監管的職責,避免校商勾結,以及切實維護各方的權益?這些都是濟南大學應該好好思考的問題。愿事件最后的結果能如濟大校訓那般“求真、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