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機場落淚的行為不僅未贏得網友同情,反而被指“作秀”,這對藝人的公眾形象無疑是雪上加霜。如何妥善處理每一次的危機公關,無疑是娛樂圈眾多藝人及工作人員的長期課題。
曾黎禮物事件:錯失關鍵節點,公關失誤頻出
簡單梳理“曾黎禮物事件”的時間線,不難發現,本有許多關鍵節點可以化險為夷,但藝人方卻屢屢錯過。
事情經過如下:3月25日,粉絲發現送給藝人的禮物出現在二手平臺;3月26日,粉絲聯系工作室詢問原因,未獲回應后公開質疑并宣布脫粉;同日晚間,曾黎工作室發布聲明,稱倒賣行為系員工親屬私自操作,曾黎不知情,涉事員工已被開除,并向警方報警。
曾帶過不少人氣藝人的藝人工作人員藍可直言,僅就上述三個節點來看,藝人方在處理危機公關時,出現了諸多錯誤行為。
其一,在粉絲第一時間求證時,未及時回應,導致粉絲將事情發布到網上,引發了大規模輿情。其二,在回應公眾質疑時,聲明存在日期錯誤、未附報案回執等低級錯誤,大大削弱了聲明的真實性。
而在之后,藝人方的錯誤公關行為又讓輿情進一步升級。4月29日,涉事粉絲突然發布手寫道歉信,強調此前質疑系“不實博文損害名譽權”,曾黎工作室轉發該信并警告網友刪除相關內容,而曾黎本人卻給粉絲留言“抱抱你”,但粉絲并不領情,回復“緣分已盡”宣告脫粉,當日引發曾黎掉粉超10萬。
5月2日,該粉絲又發文澄清“工作室因徽章失竊報警”,自己僅作為證人配合核對物品價格,并再次強調曾黎不知情。
然而,上述公關行為不僅未能挽回曾黎損失的名譽,反而讓她的形象大打折扣。網友對藝人方的“徽章失竊說法”,以及工作室亮出律師函,而藝人方卻下場“抱抱粉絲”的割裂做法大為不滿,此次危機公關徹底宣告失敗。
“犯錯不認,公關大危機。”
藍可表示,“你手里接過來的禮物,最后出現在了二手平臺上,不管你知不知情,都要誠懇致歉,而不是三番五次地強調不知情,只會進一步刺激矛盾。”
藍可透露,類似的輿情在娛樂圈經常上演,稍微成熟的藝人工作人員已經有一套熟悉的流程:“工作室發函,承認管理不力,及時處理相關責任人,再表明藝人不知情。然后藝人半夜空降超話,說些安慰粉絲的話,比如承認是自己沒有珍藏好大家的禮物,不管怎樣都是自己的疏忽,因此向粉絲道歉,這樣粉絲就會說‘哇,姐姐好慘好體面,工作室不做人,讓我姐姐出來擋槍……’總之事情就解決了。”
藝人危機公關現狀:專業性不足,依賴經驗
公關一詞聽起來很高大上,但藍可透露,實際上大多數幫著藝人處理危機公關的并不是專業的公關從業者,而是藝人的宣傳或者營銷公司。
“一般只有電影才有公關團隊。”
藍可說,“因為公關團隊擅長的方向、團隊的體量和開支,綜合下來不太適合藝人的模式。當藝人真的遇到非常大的社會輿情時,一般都會直接找律師團隊幫忙處理。”
另一位業內從業者典典也直言,大部分藝人團隊所謂的“公關團隊”是一個草臺班子,并沒有專業的處理危機的流程,更多依賴于經驗。
典典總結了以下幾點經驗:
首先,要在黃金四小時內發布聲明,表明“我們已經知道了,正在核查情況”之類,先穩住大家的情緒,避免因過長時間的沉默而引發其他猜想。其次,盡快查清楚情況,如果是謠言要馬上澄清,擺證據,講事實,讓大家都看到。如果真有問題,那么該道歉就道歉,該解釋就解釋,爭取把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最重要的是,在處理輿情的時候,藝人方態度一定要誠懇,并跟粉絲保持緊密的聯系,讓粉絲知道藝人方是在努力解決問題,這樣也能增加粉絲的凝聚力。”典典說道。
藍可也直言,目前很多藝人的輿情都是先從粉絲群體中發酵起來的。
“以曾黎禮物事件為例,粉絲生氣的原因在于自己的心意被賣掉了,所以最重要的不是找出真相,而是給出態度,安撫粉絲。”
藍可說,“類似的話術要給到粉絲,比如說姐姐很信任的助理做了這樣的事情,姐姐也完全不知情,工作室承諾會處理,大家消消氣,別讓別家粉絲看熱鬧之類。如果安撫得當,可能在輿論沒發酵起來之前,就已經內部處理好了。”
而典典則認為,除非是非常大的輿情,否則一般藝人還是不要親自下場,否則處理不好會帶來更大的輿情。
同樣是曾黎禮物事件,前腳工作室轉發涉事粉絲的道歉信并亮出律師函,后腳曾黎卻跑到粉絲評論區說“抱抱粉絲”,兩者割裂的處事態度,被指是“打人一巴掌再給一個甜棗”的傲慢與冷漠。而粉絲對曾黎“緣分已盡”的回復,更是讓曾黎的路人緣雪上加霜。
“藝人不下場的話,做錯了還可以用工作人員推脫,藝人自己回應了,說錯話了想把自己摘出來都難。”典典說道。
同時,藍可也直言,藝人應該避免在公眾面前輕易流露感情,因為如今輿論環境下,網友對藝人的審判格外嚴格,而粉絲對偶像期待又很高,當發現他們沒有做到時,難免要承受輿論反撲。情緒化的表現,只會引來更多爭議。
在此種輿論環境下,不少藝人更喜歡用冷處理來解決輿論危機。
“如果你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市場基礎,沒有百分百的把握,做不到無懈可擊,就不要輕易發聲延長事件的發酵時間,比如典型的戀情傳聞、出軌傳聞等等。”
藍可說,“類似的事情很多時候工作人員也搞不清楚真假,藝人也很少會說實話,所以不回應,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危機公關難度升級:信息傳播快,輿情易發酵
在娛樂圈工作多年,藍可直言,如今處理藝人危機公關越來越難。以前,信息傳播主要依賴于傳統媒體,傳播速度較慢,藝人有更多時間來準備應對策略。如今,社交媒體高度發達,信息傳播瞬間完成,藝人在危機爆發后必須快速響應,否則負面消息會迅速擴散。
“自媒體興起,人人都有話語權,不等官方聲明出來,到處都有各種偽真相的東西流傳出來。真相是什么不重要,受眾看到什么才重要。”
藍可說,“有些東西明明是假的,但因為它符合大眾某一方面的刻板印象,那個假信息的聲量就會不斷擴大。鬧到最后,不管真相如何,流量最大的那個就會成為‘事實’。”
而一旦那個“事實”被大眾接受,藝人想要洗脫掉這個“黑料”就需要花費很長時間。
藍可透露,自己曾帶過的某個藝人就曾被負面輿情“黑”了好多年,之后他們通過不斷推出優質作品,展現他在綜藝中的真實面貌,才逐漸重新贏得路人緣。
為了避免可能出現的重大輿情,藍可透露,最好的辦法就是防患于未然。
常見的辦法就是輿情監測。藍可透露,大部分藝人工作室都會利用專業輿情監測工具,實時關注網絡上有關藝人的信息,尤其是負面信息。例如設置關鍵詞提醒,一旦出現相關負面詞匯,藝人方就會及時收到預警。
“還有就是跟粉絲保持密切聯系,粉絲人數更多,對藝人也最關注,有什么動向,一般他們會發現得更早一些。”藍可說道。
同時,專業的藝人團隊也會定期對藝人可能面臨的危機進行評估,包括團隊管理、粉絲關系、作品爭議等,通過分析潛在風險點,提前制定應對預案。
“最怕的就是藝人連自己的公司、工作人員也騙,干了什么事一點都不告訴公司,導致公司在事發之前毫不知情,沒有預案,輿情來了就是洪水,一點都擋不住。”藍可無奈地表示。
在當下的輿論環境下,藍可認為,藝人工作人員要對工作有高度敏感性,避免可能出現的輿情,比如常見的藝人說錯話被審判,造型審美不過關被粉絲罵“丑”等等。團隊如果在一開始能夠幫藝人把好關,就可以避免出現類似輿情。
“現在網絡用戶越來越年輕化,大家對娛樂也越來越關心,很多人在用八倍鏡審視藝人,藝人也應該越來越謹慎,并提高公關水平。”
藍可笑說,“當然,最好的公關手段就是防患于未然,安分守己,遵紀守法,做一名品德兼優的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