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蘇州觀前街,法國游客迪恩的行李箱塞得滿滿當當——漢服、刺繡圍巾、手工茶具,還有新款的智能手機,“這已經是我第二次來中國‘掃貨’了,每次都覺得買不夠。”
在北京日壇國際貿易中心,俄羅斯游客尤拉的行李箱里也滿載著“戰利品”:從最新款的手機到實用小電器,再到時尚的化妝品和服裝配飾,應有盡有。“在這里購物很實惠、很劃算,一個箱子根本裝不下。剛才店家還告訴我可以快遞回俄羅斯,太方便了。”
在四川成都,來自美國的尼爾森第一次體驗智能眼鏡,不僅可以翻譯、看視頻,還能拍照、導航。尼爾森表示:“這些產品非常實用、功能很多,我一定會推薦給朋友,尤其是第一次來中國的朋友們,我覺得對他們來說會非常有用。”
……
4月20日,北京,外國游客在北京秀水街商場購物(視覺中國圖)
2024年以來,中國免簽“朋友圈”不斷擴大,“China Travel”(中國游)持續火熱。與此同時,從北京秀水街到義烏國際商貿城,從海南免稅店到深圳華強北……高質量、高性價比、高科技的中國制造產品也吸引越來越多外國游客專程到中國買買買。
那么,“China Shopping”(中國購)背后究竟藏著怎樣的吸引力?
高科技、高質量、高性價比!
“中國游”帶火“中國購”
4月7日,上海,一艘國際郵輪上的700多位外國游客下船,開啟多彩上海之旅(視覺中國圖)
2024年5月15日起,我國開始實施外國旅游團乘坐郵輪入境免簽政策;
2024年12月17日,我國宣布將過境免簽外國人在境內停留時間延長為240小時,過境免簽人員入出境口岸增至60個;
2025年5月15日,我國再次宣布將擴大免簽國家范圍,對巴西等5個國家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免簽政策(自2025年6月1日起至2026年5月31日)……
近年來,免簽范圍的持續擴大,讓更多外國旅客有機會體驗一場“說走就走”的“China Travel”。
與此同時,近期,“一定要帶空箱子去中國!”的實用小貼士正在海外社交平臺引發持續熱議。顯然,從“China Travel”到“ChinaShopping”,外國人來華買買買正成為跨境旅游新趨勢。
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外國人出入境達111.5萬人次,同比增長43.1%。上海的不少出租車司機注意到,外國游客越來越多的同時,行李箱也越來越大。數據顯示,4月30日到5月4日,境外來滬消費4.55億元,同比增長211.6%。
“看這個錢包,每一個圖案都是手工繡的。”海外視頻平臺上,來自南非的博主薩拉和網友分享近日中國行的收獲,“還有這個會自動泡茶的保溫杯,設計太棒了!”
一名美國消費者也表示,琳瑯滿目的“中國制造”,不僅“價格親民”,品質也讓人驚喜,不少美國消費者拖著空行李箱來,“最后塞得滿滿當當才心滿意足地離開”。
一些海外消費者甚至組成“代購團”,專門飛來中國采購熱門商品。社交媒體上,有博主發起“互助代購”邀請:“如果你這周去中國,幫我代購點東西。下次我去幫你帶。”
不少外國游客還專程來定制一套中式禮服(來源:央視新聞)
而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外國游客的購物偏好也在悄然變化。
“奢侈品、有中國特色的手工藝品和電子科技產品,尤其是華為、大疆的產品,是大多數外國游客購物的優先選擇。”北京SKP一位工作人員介紹。
“以前會買小玩偶和便宜的紀念衫,現在更想帶回有特色的東西。”法國游客迪恩說,他的購物清單上,真絲制品、陶瓷、漢服占據重要位置,智能產品則是必購選項。“中國產品的質量、設計和迭代速度都令人驚嘆。”
除了中式禮物,240小時免簽政策直接拉長了外國游客的購物時間,不少人還專程來定制一套中式禮服。一位秘魯游客表示,“我在北京已經待了一周了,這里有非常優秀的裁縫,定制服務很好,質量和價格也很好,物美價廉。”
與此同時,“中國制造”商品的高質量也是國際游客選擇“中國購”的重要原因。來自幾內亞的服裝主理人拉瓦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自己在廣州旅行時的購物清單:米雕工藝品、潮牌服裝、無人機、茶葉……“‘中國制造’的種類和范圍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廣,質量也更可靠。”拉瓦說。
實惠+方便!
離境退稅“即買即退”含金量持續上升
實惠+方便,是吸引外國游客來華買買買的重要因素。
4月8日起,全國推廣的離境退稅“即買即退”政策為國外旅客“中國購”提供更多便利。“退稅優惠帶來了‘旅游+購物’雙贏。”有業內人士表示,退稅的優惠能夠有效降低外國游客的購物成本,使中國的商品在價格上更具競爭力。
5月2日,在位于重慶市渝中區解放碑商圈的千葉眼鏡旗艦店,顧客在店內選購商品(新華社圖)
那么,“即買即退”全國推廣后,在華購物到底能省多少錢?
在南京德基廣場,意大利游客馬里諾通過“即買即退”服務,“足不出店”就領到近1000元退稅款,轉身又購入一套睡衣。“手機上操作幾步就能到賬,超級方便,這讓我更想多買些特色商品。”
無錫某商場財務總監陳友平介紹,按退稅率11%計算,再扣除2%手續費,外國游客消費1萬元人民幣商品可節省900元。“這對購買奢侈品、高端電子產品等商品的消費者來說,吸引力尤為突出。”
在緊鄰首都機場的一個北京購物小鎮,新開了外國游客服務中心,一個大箱子里都是退稅單,隨便拿出來一張,購物小票都很長。工作人員表示,系統還會經常識別到很多外國游客都是回頭客,或者多次客。
當下,不少周邊國家游客來華購物熱情高漲。在韓國,一些年輕消費者甚至掀起“周五下班飛中國”的短途購物潮。
與此同時,外國游客可選用的支付方式也更多樣、便捷——外卡POS機覆蓋率提升,支付寶、微信等移動支付的“外卡內綁”和“外包內用”能力不斷迭代,讓不少地區實現了“碰一下”可支付。
以支付寶為例,目前,外國游客可用“外卡內綁”和Alipay+跨境服務“外包內用”兩種辦法便利消費,其中后者為來自10個國家和地區的13個境外錢包用戶,來華可直接用自己熟悉的家鄉錢包掃碼支付。
來自Alipay+跨境服務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入境游客用家鄉錢包游上海,跨境消費金額增長了1.49倍。“中國制造”的各式商品,如文創紀念品、衣服鞋子、電子產品等,都成為來華游客掃貨目標。
緊抓“中國購”熱潮乘勢而上
讓全球游客“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
免簽政策穩健推進、來華簽證流程持續簡化、離境退稅“即買即退”便利措施加持……由政策紅利與市場活力共同推動的“中國熱”,正在重塑全球消費版圖。
“中國購”熱潮反映出我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發展潛力。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指出,2024年我國入境消費占GDP比重約為0.5%,與世界主要國家1%至3%的水平仍有差距;若提升至占GDP的1%,可帶動超萬億元新增消費規模。
4月27日,北京,外國游客在前門步行購物街的一家時尚珠寶店試戴耳環(視覺中國圖)
受訪人士建議,需緊抓入境消費熱潮乘勢而上、主動作為,積極打造全球游客“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的消費引力場。
有商場負責人提出,退稅標識是國際消費的“認證”,應鼓勵更多不同等級的納稅信用企業申請離境退稅和“即買即退”商店。目前不少免稅店仍以銷售進口商品為主,可鼓勵更多國產高質量商品入店,讓境外游客有更多消費選擇。
江蘇省社科院社會政策所所長張春龍表示,各地可利用免簽政策,整合碎片化的入境旅游場景,如通過“坐著高鐵去旅行”,城市間統籌串聯資源推出“一程多站”精品線路。同時,打造集旅游、購物、文化、體育、健康于一體的綜合消費場景,鼓勵游客深度體驗本土生活方式。
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有限公司入境部歐洲市場室總監周占峰則認為,不可忽視入境游客普遍喜愛的“地攤經濟”,夜市、集市、服裝攤位、農貿市場等具有煙火氣的商業氛圍能讓更多境外游客愿意停留甚至留戀不舍。
華略智庫高級研究員王旭認為,當前網紅博主和國際游客攻略筆記等傳播方式導致不少游客目的地和消費偏好逐漸趨同,應鼓勵國貨品牌開辟“海外首店”,各方充分利用“觸媒”效應,精準制定營銷策略,吸引更多外國游客“常來常買”。
(海報新聞編輯 石慧 綜合 新華社、工人日報、央視財經、中國新聞網、半島都市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