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孩子上學以后,家長比孩子更怕過節。一到重大節日,學校就會布置手抄報的作業。這項作業對于高年級的孩子可以勉強自己完成,對于低年級,尤其是幼兒園的孩子就是家長作業了。
一提到孩子的手抄報作業,家長們就氣不打一處來,明明是給孩子的作業,大多數作業都是家長直接代勞了。
同事小麗最近也遇到了類似的事情,讓她很是窩火。她有個兒子,今年10歲了,上小學3年級。一天兒子上完網課,一直悶悶不樂。
小麗看到兒子不高興,就關心的問:“怎么不高興啊,老師講的沒有聽懂?“
兒子說:“不是,上周做的手抄報,我覺挺好,結果沒有獲獎。”
可是當她看到那些獲獎的“學生作品”后,氣就不打一處來。那些獲獎的作品明顯超出了孩子的能力,完全就是家長代勞的。而孩子們自己做的無一獲獎,全部落榜。
小麗氣不過,就找老師理論。老師回答讓人又氣又恨:“這個責任在家長,我們沒有辦法判斷哪個作品是家長做的,哪個是學生自己做的。“
什么是手抄報作業呢?
手抄報作業是一種很好的活動形式,具有較高的可塑性和自由性。孩子在完成作業的同時,可以鍛煉孩子的思考能力,設計能力,文字編輯能力,繪畫能力,屬于綜合能力的實踐作業。
布置手抄報,老師應該注意什么?
1、把握選題
老師在布置手抄報作業前,應該對選題精心挑選,盡量選擇孩子比較感興趣、難度適宜的選題。只有這樣,老師才能更好的激發孩子創作興趣,想象力和創造力。
2、控制難度
一個有經驗的老師,對孩子的能力了如指掌。手抄報的難度過高,過低都達不到應有的教育目的。
3、點評代替評獎
評獎會增加孩子的功利心,容易養成攀比的心理。老師不妨用點評代替評獎,點評每一個學生作品的優劣,幫助孩子發揮長處,補足缺點,孩子才能更快的成長和進步。
完成手抄報作業,家長應該注意什么?
1、引導,不是代勞
在孩子完成手抄報作業的時候,孩子遇到困難,家長可以給予一定的幫助,點撥和指導孩子動腦、動手、協助找一些材料,慢慢地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一些“心疼”孩子的家長,看到孩子犯難,就直接上手代勞。這樣一來,孩子再遇到困難,就有較強的依賴心理,家長累不說,孩子也沒有任何收獲。
2、不要固定孩子思維
手抄報本來就是一個靈活度比較高的作業,家長不應該用成人的眼看去評判孩子的作品。孩子年齡還小,作品難免和大人要求差距很大。如果我們用孩子角度去看,作品充滿想象力,構思奇特,很有創意。
用成人的眼光去評判孩子,尤其是那些剛剛接觸手抄報的孩子,是不公平的。
做手抄報時的注意事項
1、不要先畫框,再寫字
很多孩子在做手抄報的時候,喜歡先畫好框架再寫字,因為字數算不準,就需要不斷的更改框架,看上去很死板。
2、見機行事,不能死板
制作手抄報的時候,建議畫到哪里設計到哪里,不會畫畫就用顏色鮮艷的蠟筆把寫好的文字框起來,這樣看起來就不雜亂了。
3、字不要太緊
寫字的時候,先要用鉛筆打好格子,防止寫歪了,寫好后再擦掉就可以了。字不要寫的太緊,否則看上去很雜。
4、用貼圖代替畫畫
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有美術天分的,不會畫畫,可以從網上打印一些圖片,讓孩子剪下來,貼上去即可,也很漂亮。
5、筆的選擇
做手抄報的時候,低年級的用鉛筆,高年級的孩子用黑色鋼筆或者水筆寫,不要用圓珠筆、熒光筆書寫,整體效果并不好。
家長代勞全獲獎,孩子自己做的都落榜,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