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創意新,“小物件”“小場景”也能勇闖全球“大市場”。
可以隨時“變裝”的化妝間、精心設置的二次元打卡墻、掛滿二次元周邊商品的“谷子店”……在安徽省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上一購物中心,傳統的老牌商場如今已“搖身一變”為炙手可熱的“吃谷地”。“谷子”店密集,很適合年輕人“吃谷”打卡,老牌百貨商場轉型以來持續保持著高人氣。
連日來,各地富有地域文化特點的“小玩物”不斷涌現,點亮周邊的同時,還在國際市場“出圈”,引發關注。比如,揚州一玩具公司拓展北美市場,蘇州一文化公司攜一批與博物館館藏文物周邊產品順利“出海”,創新推出的異形拼圖“神鹿仙林”,受到了市場的青睞。古樸的文物與水彩風格相結合,人們在玩拼圖的過程中,還能體驗到中國文化藝術之美。小小創意,贏得海外大市場,無不在告訴市場主體,不論在什么時候,都當攥緊“創新”這把金鑰匙。
大家想必還記得去年火出圈的國博“冰箱貼”。前不久,在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文化和旅游部部長孫業禮就點了“冰箱貼”的名,為“爆款”點贊。確實,以明孝端皇后鳳冠為靈感設計的冰箱貼,有美感、更有文化價值,不僅“吸睛”,更“引流”,引發排隊搶購熱潮也就不足為奇。有一種現象,在市場中興起。徽章、立牌、鑰匙扣、鐳射票等“小物件”,正成為消費者追捧的“新品”,人們把這一消費現象稱為“谷子經濟”。
什么是“谷子經濟”?簡單來說,谷子由“goods”(商品)音譯而來,其發音與中文的“谷子”相似,故而得名。這類商品其創意一般以漫畫、動漫、游戲等IP為原型制作的二次元周邊商品。或許,大家也注意到,最近在“小玩物”市場,《哪吒2》相關文創產品也結結實實“火”起來了。從不同形狀的亞克力徽章,到“排排坐系列迷你公仔”……哪吒系列文創、玩物一路走“熱”,“吒兒”的能量不僅在熒幕里,更在消費市場中。瞄準商機、深耕創新,在“谷子經濟”新興賽道上加速馳騁,民營經濟一馬當先,這股熱潮不僅彰顯了民企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洞察,更體現著民企在技術創新、產業升級方面的積極作為。
民營企業在推動“谷子經濟”持續“出圈”的進程中,扮演著IP創作和“谷子”生產生力軍的重要角色。“國谷”之所以能夠強勢“吸睛”并“吸金”,根本在于其獨特的文化價值釋放,不論是從古代穿越而來的設計靈感,還是立足當前火爆的國產原創IP,心靈中的“共鳴感”是引流的關鍵。此外,“國谷”出圈,還離不開民營企業“擇一尺寬、掘萬米深”的那股子韌勁。事實上,正準備在海外市場“闖天涯”的蘇州一家文化公司,早在2023年就以跨境電商的方式推動首批文創產品出海,并不斷豐富產品的創意和多樣性,在國際市場逐漸站穩腳跟。如今在各地,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洞察到周邊商品的巨大商機,瞄準“谷子經濟”新興產業,加入IP衍生品的生產、研發“陣營”。
年輕人熱衷“吃谷”、喜歡用“谷子”裝點生活,點亮了線下新消費場景,“谷子經濟”大有可為。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谷子經濟”市場規模達1689億元,較2023年增長40.63%,預計2029年市場規模將超過3000億元。前景可觀,市場可期,值得做強做優做大。然而,“谷子經濟”快速崛起,也應多些“冷思考”——“谷子經濟”的核心在于創新,引力在于能夠給消費者帶來“眼前一亮”,持久生命力在于文化內核。對此,對可能出現的“內卷式”比拼、“同質化”競爭、夸大宣傳等不得不防,已有苗頭的知識產權保護與原創力不足等都需要有效“破題”。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創新和豐富消費場景,加快數字、綠色、智能等新型消費發展。吸引更多消費者“吃谷”,既要順應市場潮流,在產品類型、開發新品上“快人一步”,更要沉下心來,挖掘文化價值,融入科技元素,擦亮特色品牌,以“人無我有、人有我特”的新意豐富消費場景、吸引消費者、打開大市場。(作者 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