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御駕親征遼國,被圍困在幽州。七郎八虎闖幽州救駕,不料遼國又設(shè)下詭計,邀請宋太宗前往金沙灘赴雙龍會。
七郎八虎飲恨疆場
幽州之戰(zhàn),血戰(zhàn)金沙灘,是楊家將之殤。這一戰(zhàn),大郎替了宋王死;二郎替了八王趙德芳;三郎馬踏如泥漿;四郎八郎流落在番邦;五郎一怒出家五臺山;七郎被潘賊亂箭射死高桿上,射了一百單三箭,七十二箭透心穿;老令公楊繼業(yè)碰死在李陵碑前;只剩六郎穩(wěn)坐中軍帳。
經(jīng)過幽州之戰(zhàn)后,楊家將再也不復(fù)興盛的局面。此后,楊六郎挑起了楊家的大梁,擔(dān)任三關(guān)大帥,與邊關(guān)二十四將共抗遼國。
多年后,宋遼和議。楊六郎夜夢老令公,得知父親骸骨仍在遼國,派出了孟良前去幽州望鄉(xiāng)臺盜骨。孟良是一員福將,粗中有細(xì),他獨(dú)入幽州盜取骸骨,不料卻誤砍跟隨的焦贊。孟良悔恨交加,把老令公骸骨交給邊關(guān)老卒請他帶回天波府,又背出焦贊,拔刀自刎而死。可惜三關(guān)壯士,雙亡北地。六郎與孟良、焦贊雖然不是兄弟,卻勝似兄弟,得知噩耗后,重病去世。
在楊六郎去世后,楊家將進(jìn)入了下一代。雖然七郎八虎的兒子很多,但楊宗英、楊宗勉在天門陣時已經(jīng)去世了,這一代最優(yōu)秀的就是楊宗保了,他繼承父位繼續(xù)鎮(zhèn)守邊關(guān)。
楊宗保陣亡前線
宋仁宗時期,西夏王背叛朝廷,率十萬大軍進(jìn)犯。
強(qiáng)敵壓境,邊關(guān)震動。三軍大帥楊宗保見敵軍來勢洶洶,認(rèn)為不可力敵只能智取,他想要出一支奇兵穿過葫蘆谷,直攻駐扎在飛龍山的西夏大軍。
楊宗保親自帶人出關(guān)探查,去葫蘆谷尋找道路。不料,山頭的哨兵突然射下一支冷箭,楊宗保不提防之下,被一箭射中胸口。等回到大營后,發(fā)現(xiàn)箭矢上有劇毒,已然救治不及,臨死前,楊宗保讓孟懷源和焦廷貴回京報信。
當(dāng)時正值楊宗保五十大壽,天波府一片喜氣洋洋。孟懷源和焦廷貴帶來的消息不亞于五雷轟頂,壽堂轉(zhuǎn)眼變成靈堂。楊家眾人義憤填膺,國仇家恨都要報,不滅敵寇不罷兵!
楊宗保陣亡的消息,也讓滿朝文武大臣深感震驚。金殿之上吵成了一團(tuán),以王輝為首的一大派人主張求和,寇準(zhǔn)等人則是主張派兵血戰(zhàn)到底。只是這時朝中已無大將可派,宋仁宗雖不想求和,奈何沒人愿意領(lǐng)兵。寇準(zhǔn)看朝中沒有一人愿意領(lǐng)兵,就推舉了楊門女將,王輝又反駁女將歲數(shù)已大,早已不比當(dāng)年。宋仁宗心里也沒有底,同意了王輝的說法。寇準(zhǔn)只能再請宋仁宗去天波府祭奠一番,宋仁宗覺得有理,就讓寇準(zhǔn),王輝陪駕,一塊去天波府祭靈。
十二寡婦征西
天波府聽聞宋仁宗來后,急忙迎接。等祭奠完畢后,老太君問宋仁宗派誰出戰(zhàn),知道他有意求和后,氣得渾身顫抖,直言自己可以掛帥。穆桂英也出面說愿當(dāng)先鋒,眾女將也紛紛請戰(zhàn)。王輝卻諷刺道,軍國大事非同兒戲,與楊宗保報仇事小,朝廷安危事大。這一番話更讓楊門女將憤怒,老太君悲憤地駁斥道,楊家自從火塘寨歸宋以來,父子們赤膽忠心為國效命,金沙灘拼死保君,眾兒郎飲恨疆場,兩狼山被困遼敵,老令公血染黃沙......論報仇,楊家的仇報不盡,論殺敵,哪一戰(zhàn)不是為了國家和黎民?
宋仁宗聽后深感慚愧,當(dāng)即命太君掛帥,穆桂英為先行官,率領(lǐng)眾女將出征。
百歲的老太君掛帥,帶著一群老少寡婦前赴邊關(guān)。這些女將也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猶如七郎八虎再世,沖鋒陷陣敗敵將,闖絕谷尋棧道直搗飛龍山。最終,楊家將全殲西夏人馬,凱旋而歸,正所謂:楊家一門皆忠勇,男女老少盡英雄。
十二寡婦都有誰?
楊家將的故事傳頌千年,十二寡婦征西的故事廣為人知。不過,要說十二寡婦的名字,可能沒幾個人知道了。
楊家將的故事眾多,有著很多的版本。從北宋開始,楊家將就有了很多話本,到了明朝有了文本的《楊家將演義》、《楊家府演義》,到了現(xiàn)代有劉蘭芳評書《楊家將》,還有郝艷霞整理的西河大書《十二寡婦征西》以及眾多的連環(huán)畫等等。在這些書中,有些書中提到了十二寡婦的具體名字,有的沒有全部提及,而且就是提到的名字也多有不同。
下面是三個版本的十二寡婦:
1、《楊家將演義》中的十二寡婦
《楊家將演義》是熊大木創(chuàng)作的小說,創(chuàng)作于嘉靖年間,是現(xiàn)存最早描寫楊家將故事的一部長篇小說。這部小說搜集了宋元話本和元雜劇中以及民間故事中的楊家將故事,加以整理,雖然有著很大的缺陷,不過后面的小說、戲曲、評書都是從這部小說找的素材。
在《楊家將演義》中,楊家七郎的名字也大有不同,分別是淵平、延定、延輝、延朗、延德、延昭、延嗣。十二寡婦基本上都是七郎的妻子,分別是楊大郎妻子周夫人、孟四娘,楊二郎妻子耿金花、鄒蘭秀,楊三郎妻子董月娥,楊四郎妻子單陽公主,楊五郎妻子馬賽英,楊六郎妻子黃瓊女、重陽女,楊七郎妻子杜夫人,再加上楊六郎女兒楊七姐、楊秋菊。
雖然稱為十二寡婦,但是并不都是寡婦。此時,宋遼已經(jīng)和議,楊六郎剛?cè)ナ啦痪茫睦梢呀?jīng)返回中原。六郎去世前還說四郎福而有壽,要他好好照顧母親,因此單陽公主不是寡婦,而且楊七姐、楊秋菊也沒有結(jié)婚。另外,穆桂英、八娘、九妹也都參與了征戰(zhàn)。
不同于楊宗保戰(zhàn)死的故事,這時的楊宗保是被困在金山,十二寡婦請命前去救應(yīng)。
十二寡婦雖是女將,但各有本事。周夫人最有智識,運(yùn)籌帷幄之中;孟四娘有力善戰(zhàn);耿金花擅使大刀;鄒蘭秀極善槍法;董月娥有百步穿楊之能;單陽公主武藝高強(qiáng);馬賽英善使九股練索;黃瓊女、重陽女善使雙刀,重陽女還有飛刀之能;杜夫人是天上星宿下凡,跟隨九華仙人學(xué)過秘法,會藏兵接刃之術(shù),武藝出眾,使三口飛刀,百發(fā)百中;楊七姐槍法高超;楊秋菊武藝高強(qiáng),箭法更精。最終,眾女將大破西夏,從此四方寧靖,海不揚(yáng)波。
2、《楊家府》中的十二寡婦
《楊家府演義》是明代創(chuàng)作的小說,由秦淮墨客校閱、煙波釣叟參訂。這部小說從楊業(yè)歸宋開始,到楊懷玉殺奸臣舉家夜走太行山隱居結(jié)束,寫了楊家將五代的故事。
楊文廣征討西番時,被八臂鬼王困在白馬關(guān)。楊家十二女將領(lǐng)兵前去救援,十二人分別是楊宣娘、滿堂春、鄒夫人、孟四嫂、董夫人、周氏女、楊秋菊、耿氏女、馬夫人、白夫人、劉八姐、殷九娘。
這十二人以楊宣娘為首,她是楊文廣的姐姐。這個版本主要突出的就是楊宣娘,又是找王母娘娘又是找太上老君的。其余人中,只知滿堂春是楊宣娘的侄女,至于其他人沒有過多描述。
這個版本的十二寡婦流傳不廣,少為人知。
3、《十二寡婦征西》
《十二寡婦征西》是郝艷霞整理,王潤生編寫的西河大書。書中的十二寡婦是佘太君、大郎妻子張金定、二郎妻子李翠平、三郎妻子朱玉梅、四郎妻子林素梅、五郎妻子馬賽英、六郎妻子王蘭英、七郎妻子杜金娥、八郎妻子周淑榮、楊宗保妻子穆桂英、楊宗英妻子姜翠屏、楊宗勉妻子焦月娘。
這個版本是流傳較廣的一個版本。不過這個版本的姜翠屏,和劉蘭芳的評書《楊家將》有沖突。在評書中,大破天門陣時,楊宗英被沈達(dá)打死后,姜翠屏上前報仇一合擊殺沈達(dá),隨后就殉情了。這兩個畢竟不是一個故事情節(jié),這個也很正常。
按照不同版本的故事,楊門女將有二十多人。在這些女將中,除了七郎八虎的妻子,還包括佘老太君、八姐楊延琪、楊九妹楊延瑛、燒火丫頭楊排風(fēng)、楊宗保的妻子穆桂英、楊宗英的妻子姜翠屏、楊宗勉的妻子焦月娘、穆桂英的女兒楊金花等人。
在民間傳聞中,十二寡婦中必然包括佘老太君、穆桂英、大刀王蘭英、五郎妻子馬賽英、七郎妻子杜金娥。至于其他人名字有很大出入,而大郎妻子花解語,六郎妻子柴郡主雖然也是寡婦,但都不包括在內(nèi)。花解語智勇雙全,是五陰少將之一,不過金沙灘血戰(zhàn)后,楊大郎戰(zhàn)死,花解語傷心欲絕,離開了楊府,所以后來的十二寡婦中已經(jīng)沒有了她。柴郡主是后周世宗柴榮的女兒,八賢王的妹妹,因?yàn)樗錾砘首澹⒉粫涔Γ虼耸褘D中也沒有她。
楊家十二寡婦征戰(zhàn)沙場,為國為民之心不亞于楊家兒郎,也更為楊家將的故事增添了一絲悲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