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Play,脫胎于costume,也就是服裝扮演,加上Play,組合成一個新的詞匯Cosplay。最早的Cosplay可以追溯到迪斯尼的米老鼠,當時穿著玩偶招攬游客的布偶就是cosplay的最初形態。
最終現代Cosplay還是由日本起源,作為同人文化的一種,最初由日本的ACG同人制作者們找到一些男女,Cos自己所出作品中的人物,用作在漫展上招攬生意的手段。然后,便受到了動漫粉絲的狂熱追捧。
在1984年美國洛杉磯舉行的世界科幻年會上,赴會的日本動畫家暨日本藝術工作室“Studio Hard”行政總裁高橋伸之把一種自力演繹角色的扮裝性質表演藝術行為正式以一條和制英語詞語“Cosplay”來表示,Cosplay因而得名。
國內的Cosplay直到98年才逐步興起,到了2000年時才中國大陸有了第一屆Cosplay大賽。但是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國內的Cosplay的水平在不斷提高。
COS社團“龍猿圣武”成員“七雪”
國內較早時,Cosplay作品并不多,但是質量相對較高,還未與攝影PS等修飾手段掛鉤。比如名噪一時的社團“龍猿圣武”,該社團團長為日本伊賀斷影流下忍,并且社團也有一定的武術功底,因此該社團作品往往有較高難度的打斗,也是國內較早期登上電子媒體的社團之一。
但是該社團并非是一個專門的Cosplay社團,而是武道技能表演組織。也曾揭秘過一些忍術,因此,在06年開始,龍猿圣武銷聲匿跡,從視線中消失。
但是,依然有社員活躍,如今的“七雪”是不是已經脫胎換骨了呢?
近幾年,開始從事Cosplay活動的人越來越多,年齡層也越來越小。一方面是因為現在國內粉絲接觸動畫機會增多,動畫質量上乘之外,也因為經濟發展較快,很多人有了可以從事這一活動的本錢。
早些年,一套Cosplay裝備幾百上千的花銷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負擔的起的。需求有了,自然就有了市場,一批道具師、服裝師開始起家,制作道具、服裝參與到Cosplay中去。再加上攝影、后期、后勤等環節,Cosplay產業鏈已經完整。
Cosplay的本質仍然是表達自己對作品的喜愛,過分的演繹并不是可取之道。同樣的,Cos活動、漫展也是一項充滿愛的活動。不應該出現太多的雜質,比如騷擾,比如其他。
自然,Cosplay要發展,就免不了商業的用途。商家在發現Cosplay在聚攔人氣和表達作品上的共用后,經常會邀請著名Coser來Cos自己產品中的角色,更好的表達產品。也是給Cosplay提供了一條可以回收成本的方式。也改變了最初的Cos表達愛、成本高昂的局面,讓更多人可以有機會參與進來。
Cosplay已經有了更多的表現形式,如舞蹈、舞臺劇等等,宅歌、宅舞更是成了二次元文化中重要的一環。漫展上鋪天蓋地的初音、LL就能讓你明白。更是成立了專門的宅歌宅舞社團,在漫展演出,也會接一些商業演出。
圈子大了,人多了,就有會各種各樣的情況出現,只是希望,大家能夠時刻謹記,Cos的本質和本來目的是什么,不要曲解、歪解Cos,不要用Cos來掩蓋一些不良的事實。
比如,用二次元掩蓋自己販賣SQ的本質。以上で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