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什么?
是犧牲自我生命的自私?
是愛有所愛也要愛的痛苦?
天龍八部中不僅有俠肝義膽的英雄氣概,也有至死不渝的兒女情長,她們雖占筆墨不多,但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們的存在才讓英雄成為英雄,才讓英雄成為一個實際的“人”。
阿朱與阿碧兩位女性的出現與結局是不同的愛情詮釋,但卻是一樣的悲劇,對她們來說,愛情的追求遠重于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她們的悲劇來源正起于她們對愛情的追求與犧牲。
蕭峰是出道即巔峰,社會地位、名譽、武學一應俱全,沒有他兩位義弟的成長過程,也不像那兩位一樣和自己心愛的女子相伴到最后,甚至連他的結局都有些悲涼,或許這也是阿朱悲劇愛情的原因。
當蕭峰深陷胡漢身份之糾結、遭人陷害之苦時,阿朱充滿了對蕭峰的憐憫與了解,在這其中又夾雜著對于英雄的仰慕。在阿朱的陪伴、安慰下才讓蕭峰走出陰暗擺脫心理沖突。
阿朱的愛情是一種自我犧牲,當蕭峰深知自己為契丹人時讓阿朱離開他,自今而后再也不用見他,但阿朱卻說:“喬大爺,你若撒下我而去,我便跳入這山谷之中。阿朱說得出做得到,你是契丹的英雄好漢,瞧不起我這低三下四的丫餐賤人,我還不如自己死了的好?!?/p>
阿朱的愛源于她十分強悍而且自尊心極重的性格,不然,不是所有人都真的可以走到犧牲這一步的。即使當蕭峰已經成為天下人人得而誅之的大惡人之時,阿朱仍矢志相隨、不離不棄。
正是源于這種愛情的模式,也造就了后來的天人兩隔,當受到康敏的挑撥,蕭峰以為自己苦苦找尋的大惡人是段正淳時,阿朱來到了人生最艱難抉擇的時候,一邊是父親一邊是愛人,她無論選擇站在哪一邊都是一生的悔恨,所以她選擇了站在自己這一邊,易容段正淳保全父親,死在愛人之手幫他達成心愿。
但其實在她的心里,他還是選擇了站在了蕭峰一邊,她雖為保全父親,但其實也是為了保護蕭峰。原文寫道——“蕭峰一直低頭凝望著她,電光幾下閃爍,只見她眼色中柔情無限。蕭峰心中一動,募地里體會到阿朱對自己的深情,實出于自己以前的想象之外,心中陡然明白:‘段正淳雖是她生身之父,但于她并無養育之恩,至于要自己明白無心之錯可恕,更不必為此而枉自送了性命。’顫聲道:阿朱,阿朱,你一定另有原因,不是為了救你父親,也不是要我知道那是無心鑄成的大錯,你是為了我!你是為了我!"
其實阿朱的死源于蕭峰,也源于那復仇的心。最后為了保住蕭峰不再樹敵大理段家,只能犧牲自己讓他就此止步。對于阿朱來說,此時的愛情已經重于生命,她愛的時候跌跌撞撞,最后也坎坎坷坷。
也許這也是為什么小說里邊的人物都那么招人喜歡,他們不僅有血有肉有故事,還有那拋開瑣事的心,很多人都極為向往這樣的愛情,但實際上,你很難成為蕭峰,沒有那個高度你也遇不到阿朱。
阿碧在小說中是配角,作者在她身上并沒有著墨太多,她深深的愛著慕容復。
但因為阿碧本身性格的原因,她選擇對慕容復默默的奉獻與等待。她在小舟中所唱:“二社良辰,千家庭院,翩翩又睹雙飛燕。鳳凰巢穩許為鄰,瀟湘煙瞑來何晚?亂入紅樓,低飛綠岸,畫梁輕拂歌塵轉。為誰歸去為誰來?主人恩重珠簾卷?!?/p>
詞中除了盛夸慕容家對她的恩重,更將她心底對慕容復的感情,含蓄的流露出來,這首歌正是她心情的深刻寫照。書中并未提及慕容復是否知情阿碧這般少女的心思,而她的“癡”與“苦”似乎只有阿朱才知道了。
從始至終的阿碧一身綠色衣衫,給讀者一種幽幽的傷感,慕容復最后眾叛親離,瘋瘋癲癲。只有阿碧選擇陪伴慕容復完成他的皇帝夢,然而在這里,神志不清而志得意滿的慕容復與面有柔情而心態凄涼的阿碧形成強烈對比。
阿碧和阿朱對比起來各有得失,阿朱得到了蕭峰的愛但卻無法常伴,愛的熱烈也短暫,阿碧從始至終都是暗戀,雖然后來一直陪伴在愛人身邊,但是卻從未得到過回應,阿碧正是“我愛你,與你何關”的愛情。
其實,從阿朱與阿碧這兩個人的名字也能看出兩人的命運,熱烈短暫的紅,悲涼持久的綠。
這或許正代表了
人世間的無常與完美愛情的難以追尋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上一篇:臨界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