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有點兒羞恥,上星期因為和朋友一起做活動的緣故,我看了《賽爾號大電影7:瘋狂機器城》,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接觸賽爾號系列動畫電影。和預期差不多,一部偏低幼的動畫電影,不過制作水平還算過得去,現場的小朋友看得也都挺開心。雖然能兼顧到成人和兒童觀眾的動畫電影是被推崇的,但能做到讓小朋友滿意的動畫電影也不能說它是失敗的。
不過電影到底拍得怎樣不是重點,今天想聊聊賽爾號系列的檔期和票房之間的關系。截至目前,已經公映過的賽爾號大電影共有7部。
賽爾號大電影之尋找鳳凰神獸,2011年7月28日上映,票房4355.7萬
賽爾號大電影2:雷伊與邁爾斯,2012年6月28日上映,票房3115.4萬
賽爾號大電影3:戰神聯盟,2013年7月12日上映,票房7631.4萬
賽爾號大電影4:圣魔之戰,2014年7月10日上映,票房6227.4萬
賽爾號大電影5:雷神崛起,2015年7月23日上映,票房5662.2萬
賽爾號大電影6:圣者無敵,2017年8月18日上映,票房1.03億;2018年9月8日重映,票房約500萬,累計1.08億
賽爾號大電影7:瘋狂機器城,2019年8月2日上映,票房2804.3萬(截止8月21日,仍在上映中)
其實從檔期的選擇上來看,一直都選在暑期檔,幾乎沒什么變化。從制作周期上來看,前五部每年一部,之后變成兩年一部。制作周期變長從受眾黏性的角度來說不是好事,但更審慎的制作卻會讓質量不斷進步,口碑為王的時代優先質量也不失為明智之舉。
從歷年票房來看,《賽爾號》系列對于假期的依賴十分明顯。比如2012年選在6月底上映,由于部分北方學校尚未放暑假,所以票房相對于前一年有明顯倒退。而2018年的重映選在了開學之后,重映的前兩天(9月8日和9月9日)共拿下了300多萬票房,但第三日周一卻只取得了10萬票房,開學后的工作日"賽爾號"基本上毫無市場。
對《賽爾號》票房產生致命影響的還有競爭對手。2015年全國電影市場票房大幅提升,而《賽爾號5》的票房卻相對前一年繼續下降,主要原因就是《西游記之大圣歸來》搶先在7月10日上映。而《賽爾號5》上映時,《大圣歸來》由于口碑發酵余威不退,依然占據著主要的動畫電影市場。而從另一個側面來說,《賽爾號》能從《大圣歸來》主導的動畫電影市場中搶到5千余萬票房,說明其在少兒受眾中的品牌影響力還是相當不錯的。更慘的是今年上映的《賽爾號7》,8月2日上映,僅晚于《哪吒之魔童降世》一周,此時正是《哪吒之魔童降世》單日票房的巔峰期,《賽爾號7》無疑撞在了槍口上。
而且同在8月2日上映的還有俄羅斯動畫電影《冰雪女王4:魔鏡世界》,其第3部于2018年清明檔在中國內地拿下了七千多萬票房),也算是個實力強勁的對手,遭遇哪吒外加兩片相撞,無疑《賽爾號7》和《冰雪女王4》兩敗俱傷。《冰雪女王4》目前票房2307.6萬,《賽爾號7》目前票房2804.3萬,兩部電影目前都已沒什么排片,票房沒有多少上升空間了。《冰雪女王4》票房比前作縮水三分之二,《賽爾號7》的票房創系列最低,甚至比不上七八年前的第一部和第二部。而8月9日并無動畫電影上映,如果二者錯開來上映,雖依然難免被哪吒壓制,卻各自都有幾百萬的增量空間。
由此可見,體量一般的動畫片,在面對爆發級國漫對手時,應適當示弱,改檔繞行才有可能保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