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名為‘二’ ”
二次元禁斷綜合征(日語:二次元コンプレックス/二次コン;英語:Nijigen Complex, Nijikon),又稱二次元禁斷癥候群、二次元情結、紙性戀,是一種特殊的心理,即只對ACGN作品中(符合自身性取向的)虛擬異性或同性人物產生愛慕感情,而對現實中的異性或同性則幾乎不產生或完全沒有任何興趣。
特別提醒
“二次元禁斷癥候群”實際上是日語化的中文,而不是真正的日語表達。英文不可稱呼為Nijigen Withdrawal Syndrome, Anime Withdrawal Syndrome或Two-Dimensional Withdrawal Syndrome。
含義
二次元禁斷綜合征 ,是某些ACGN熱愛者身上這種熱愛的病態化體現。主要表現為患者只對ACGN作品中的虛構角色才有興趣,而對三次元中的異性/同性沒有興趣。
其患者大部分是男性御宅族,別稱“萌系宅男”(這一詞比“肥宅”清新脫俗多了)。許多女性也開始有類似病癥——有些女性自認無法跟三次元人物競爭,而沉溺于二次元,如部分腐女;也有女性因為過高的壓力而失去奮斗動力,成為干物女。總而言之,此病患者多為對現實生活(尤其是在戀愛方面)失去信心的人,他們在三次元世界中遭受挫折,便向二次元世界尋求慰藉。
2011年在中國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中,將“二次元情結”定義為“只對ACGN作品中的異性才有興趣,而對于現實生活中的異性則沒有任何興趣”。研究顯示,中國青年御宅族中有三成認為自己有“二次元情結”。此外,由于性別不同,青年御宅族亞文化取向也有顯著差異,偏愛萌系ACGN作品的多為男性,偏愛耽美ACGN作品的多為女性。[1]
患者中更有甚者,想和二次元角色結婚。2018年11月4日,日本一名35歲死宅近藤顯彥宣布與初音未來結婚,還花了200萬日元舉辦了婚禮。順帶一提:2020年3月31日由于版權到期且不能續約,他再不能每日與老婆聊天對話了。半島電視臺紀錄片《Finding Love In Japan》記錄了一名叫野村博之的男子,他癡迷于收集動漫人物玩偶手辦/塑料小人,并且沒有和現實中的女性談過戀愛。
歷史
“對于繪畫中虛構存在的戀愛感情”這一概念其實早在在江戶時代(1603-1868)就已經存在。“二次元コンプレックス”(二次元情結)這個名詞最早提出于1980年代初期的日本。被用來形容動漫愛好者們對動漫少女角色的偏愛行為。因為當時有許多日本男中學生過度沉迷漫畫中的虛擬世界,以至于造成了社交障礙[2]。
1986年,收錄了秀和系統交易的技術人員閑聊內容的書籍《パソコンマニアは海へ行こう》將“二次元情結”注釋為“只對投影在二次元平面上,即對畫中女性才會表現出性的興趣的心態”。
產生原因
此“病”的產生、流行,從根本上來說是由一定的社會物質條件決定的。氣氛突然歷史唯物主義了起來。1990年代「迷失的十年」,日本的經濟危機導致了社會發展陷入低迷,就業環境惡化,使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加大;[3]戀愛資本主義的盛行,使戀愛的代價越來越大,終生與愛情婚姻無緣的男性比例大增;現代社會中人際關系物化,使孤獨的人們難以找到歸屬感。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迫切需要消除孤獨、尋求釋放。以“萌文化”為核心的二次元文化為他們提供了一個逃避現實的空間,能夠消除他們的孤獨、撫慰他們的心靈,給他們情感上的滿足。于是宅文化產生了——“御宅族”大量出現,他們將自己封閉在狹窄的生活空間里,拒絕接觸社會。這也進一步使他們與三次元隔離,形成惡性循環。這種情況,直至21世紀還未得到改善。
宅文化的盛行,甚至形成了一種推動經濟發展的反作用力量。氣氛突然辯證了起來。日本秋葉原成為了二次元禁斷綜合癥患者的聚居地,這促使當地動漫產品店、電玩店、手辦店等的流行,成了宅文化的圣地。
癥狀分級
4分級
12分級
癥狀描述
輕癥
1級
偶爾玩玩游戲看看漫畫,有些在意動畫中的異性/同性。
2級
開始有喜歡的虛擬偶像,收集以及收藏其相關的資料。
3級
對自己喜歡的二次元人物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
中度
4級
對二次元人物產生類似戀愛的情感。并產生排他心理,如看到自己喜歡的二次元人物和其他異性在一起時會感到不滿。
5級
有一個唯一承認的二次元老婆/老公,不再一季度換一個對象。對自己的喜愛情感真正地滲透進其中。與二次元人物相處已成為個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
6級
開始以帶入式思維看動漫,進入個人崇拜階段,并幻想自己是主角。愿意為ACGN相關物付出昂貴的開支。對現實逐漸失去興趣,認為現實人物不如二次元人物好。
重癥
7級
與二次元人物的戀愛開始嚴重影響生活,開始對現實生活怠慢。并且會產生“離開XXX我就活不了了”的這種想法。
8級
與現實世界逐漸脫軌,態度更加消極。開始產生幻聽和幻覺。
9級
在二次元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對比從而對現實世界開始產生絕望,從此一蹶不振,把自己封閉在ACGN當中無法自拔。
危重
10級
意識里除了自己喜歡的二次元人物以外,別無他物。與現實世界徹底分離。記憶中的一切事物,經過分解,轉化,再組合之后,都能在腦海中形成二次元場景。
11級
失去對現實的一切希望,開始對現實產生敵意,甚至作出極端舉動。
12級
世界觀徹底模糊。其靈魂徹底進入二次元世界,并開啟全新的生活。尚沒有關于這個層級有關癥狀的描述。
治療方法
萌娘百科不愿提供醫學建議。歡迎入坑 A_A
患有此病的典型人物
此處僅列舉幾位具有本萌屬性的典型人物作為示例。
內卷昴————《這個美術社大有問題!》“撒泡尿自己照照,三次元的”
西條拓巳————《混沌之腦》
社會評價
二次元禁斷綜合征只是一種心理現象,并不是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疾病。對于這種心理是否屬正常,仍有一些爭議,但僅按照定義而言,這是實質上存在的“綜合征”。
在日本,有人認為像這樣沉迷幻想的群體是造成低結婚率和低出生率的原因。[4]
與日本1980年代遇到的情況類似,早些年中國校園內的一些動漫愛好者只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拒絕與他人交流。他們常被認為是不合群的“問題學生”。在社會上,則被冠以“非主流”等標簽。當時中國御宅文化還未廣為流行,御宅族人數較少,圈子力量較小,在占大多數的宅歧視者們面前幾乎沒有話語權。實際上,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二禁病患者們往往因面臨著來自現實的各種壓力而自我封閉。喜歡“紙片人老婆/老公”只是其個人愛好而已。不危害他人和社會的愛好應該得到社會的包容。
其他評價
本田透:日本作家,著有《電波男》。闡述了御宅族對二次元異性產生好感(即二次元情結)的原因,并對這種現象給予了高度評價。
注釋 1-易前良, 王凌菲. 青年御宅族的媒介使用與亞文化取向研究. 青年探索. 2011, 2011 (4): 19–26. 2-博日吉漢卓娜. 我迷故我在:日本動漫御宅族生活方式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9-03-01. ISBN 9787520319782. 3-萌文化為何流行:二次元、治愈系與成人的“兒童化”. 澎湃新聞. 2017-11-03. 4-【紀錄片】日本人結婚難:沉迷幻想的男性vs.充滿野心的女性【自翻熟肉】 -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