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到底是不是迷信?它包含的知識理論,對現代社會有何影響
199 2025-07-05
最近廣州市政府大樓成為網紅,但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一座使用了近百年的民國建筑,卻很少有人知道大樓背后的故事,今天就聊聊很多人不知道的有關這座大樓的前世今生。
有關大樓的風水問題。
人民公園與市政府大樓這一塊從隋唐時期就是官府所在地。
清初,平南王尚可喜、尚之信曾在此地建立王府,三藩之亂平定后,康熙二十三年(1683)開始,此地是廣東巡撫衙署所在地,也就是說從隋唐開始一直到清朝都是重要官府所在地。
古人是講究風水的,如果說風水不好的話歷朝歷代官府能選這嗎?當然,沒必要迷信風水,風水只是反映人與環境和諧相處的一門科學,不能夸大它的作用。
另外有一個故事,可以聽聽。
清朝末年,八國聯軍入侵,兩廣總督李鴻章奉旨北上與洋人談判,兩廣總督由廣東巡撫德壽代理。
革命黨人認為,只要把德壽這個廣東最高軍政長官刺殺,清朝在廣東的統治秩序必將大亂,就可以一舉拿下廣東。
革命黨人為實施計劃先租住了后樓房緊貼撫署的一所住宅,從澳門購買了炸藥以及引線,接著在這所住宅開挖地道,一直挖到德壽在撫署的住處下面,安放炸藥,接上引線。
1900 年 10月27日凌晨,革命黨人點燃引線后出城等候,可到了預定時間,依然沒有聽到動靜。革命黨人史堅如就冒險回到租房入門察看,這一看才發現原來是引線熄滅了。
天已大亮,他只好在屋里停留到28日凌晨,再次點燃了引線,這次引線沒滅,雷管也響了,但并沒有聽到撫署有多大動靜,代理總督德壽也照常上班。
后來發現雷管只引爆了少部分炸藥,恰好又遇上大石頭,炸力受阻,最后只炸塌了一小段巡撫署圍墻,代理總督德壽只是受到了一點驚嚇,而沒有受傷。
這是因為風水好保護了建筑嗎?我想只是巧合吧。
陳濟棠主政廣東時期,政府部門分散辦公,工作多有不便,于是準備蓋一棟大樓把土地、公安、工務、財政、社會、教育六個局合署辦公。
有關部門初步選址現在的南越王博物館那里(當年那還沒有發現南越王墓,好在沒選那,不然有點尷尬了)建大樓,但是當時廣東的主政者陳濟棠是一個篤信風水之人,風水師極力推薦處于廣州龍脈中央公園北面這塊地,這風水更好。
陳濟棠還做了一個宏大的遠期規劃,把中央公園(人民公園)與越秀公園連成一體,變成一個大公園,中山紀念堂置于其中,改名為中山公園。
這個規劃確實不錯,即使是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規劃,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如此宏大的計劃在動蕩的民國時代注定是難以實現的。
市政府合署大樓才建好一期(設計共 3 期),陳因反蔣失敗流亡海外了。最后因局勢變化,規劃更改,這個宏偉計劃半途而廢。
地選好了,接下來就是設計建造了。
1929-1930 年間,民國廣州政府向社會征集市府合署辦公樓建筑設計方案,收到包括上海,香港等設計機構設計方案 10 多份,可讓人意外的是,最后被選中的方案設計者,是一個初出茅廬才 29 歲的年輕人,這個年輕人就是林克明。
林克明, 1900年生于廣東東莞市,1918年入讀廣東高等師范學院英語系,1920年赴法國勤工儉學,次年被選送到剛成立的里昂中法大學進修建筑工程。1926年畢業于法國里昂建筑工程學院。1926年回國,1928年到廣州,任市工務局設計課技士。
之所以選中林克明的設計是因為該方案切合實用、造價經濟和具有美觀性;采用中國傳統宮殿式,既有中國傳統建筑藝術之美,又融合了現代實際需要,創成新中國式之建筑,東方文化之精神。
大樓外觀采用中國傳統的宮殿式,與中山紀念堂建筑相呼應。外觀三層,內分五層,坐北朝南,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前座總面闊88米。
考慮到中山紀念堂高度為57米,為了烘托紀念堂,符合中國建筑北高南低的傳統習慣,合署樓高度定為33.3米。
大樓在功能上按土地、公安、工務、財政、社會、教育六個局合署辦公來設計,根據民族傳統形式圖樣及合署的精神,采用合座式結構。
最難得的是大樓內六個局既可分又可合,各部分各自有獨立門戶,內部有縱橫通道,便于相互溝通。
這個設計就算現在也可以大聲說句:遙遙領先!優秀的設計是這座大樓直到現在依然能正常使用的原因。
大樓于 1931 年 7 月 開建,1934 年 10 月一期 竣工,只可惜因為時局動蕩,原計劃的 3 期工程只完成了一期,也就是我們現在看的廣州市政府大樓。
不得不說設計者林克明真的是很牛,不過我覺得陳濟棠更牛,如果領導沒眼光,不采用,再牛的設計也只是一張紙。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領導的眼光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各大城市都建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建筑,真正做到東方經典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少之又少,各大城市幾乎淪為外國建筑設計師的實驗場。
優秀的建筑縱使過了百年依然是精品,就如一杯美酒,越陳越香,而那些奇奇怪怪沒有靈魂的建筑百年之后就是一堆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