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名為“清檸味的小冰妹”的主播自稱今年只有14歲,從其發布的視頻截圖可以看到其裸露的腹部隆起,疑似懷孕。
法治周末記者 劉嘉
在90后還忙著找對象、談戀愛時,一些00后已經在直播平臺上發布自己懷孕的視頻了。
近日,不少網友發現,在生活分享平臺——快手上竟然看到一些未成年女孩發布的懷孕視頻,這些女孩年齡多在十六七歲,有的甚至才14歲。
對此,專家認為,“未成年人懷孕”本身即屬極為敏感的、有違公序良俗的網絡信息內容,不應當在互聯網公開傳播。
未成年寶媽視頻仍存在
據快手官網顯示,快手的前身叫“GIF快手”,成立于2011年,是一個動態圖片拍攝和分享App,2013年10月轉型為短視頻社交平臺,2014年11月正式改名為快手。今年3月,快手獲得了騰訊領投的3.5億美元D輪融資。
據媒體報道,10月30日,微博用戶“傳媒老王”發布消息稱,在快手上看到有14歲女孩發布了懷孕視頻,并配有多張視頻截圖。
“嚇了一跳”的“傳媒老王”又隨便搜了一下,發現“竟然還不是個例,00后當媽的視頻簡直隨處可見,快手已經掀起‘00后寶媽流’了嗎?真震驚了。”
記者注意到,這份網絡上流傳的截圖顯示,快手ID為“清檸味的小冰妹”發布了多條視頻,從視頻截圖中能看到其腹部隆起,疑似懷孕。該主播自稱“14歲寶媽”,截圖中還有一張超聲診斷報告單,報告單顯示年齡14歲,超聲孕齡約22周+6。
當晚,快手官方微博作出回應稱,公司注意到,近日網絡流傳疑似涉及未成年人懷孕的視頻截圖,并表示:“我國女性的法定婚齡是20歲,法律不鼓勵、不提倡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懷孕,與不滿14周歲的幼女發生性關系,更是犯罪行為;為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快手已將疑似涉嫌犯罪的案例報警,并按照法規管理平臺視頻。”
為了進一步了解這起事件的后續發展情況,11月2日,法治周末記者向快手官網公布的郵箱發去了采訪函,不過截至發稿時,尚未收到回復。11月3日,法治周末記者在快手App上搜索“清檸味的小冰妹”時發現,該用戶先前發布的孕照內容已被清除。
11月6日,記者發現“傳媒老王”微博上此前發布的相關內容已被刪除,而快手官方微博中10月30日作出的回應也已刪除。
不過,當天,記者在快手App上輸入關鍵詞“17歲寶寶”“00后夫妻”時,依然能夠找到許多自稱是未成年寶媽的賬號,在她們此前發布的視頻里,也包含許多懷孕期間以及生育后母子互動的視頻及照片。
如一名ID為“17歲雙胞胎寶媽”的用戶自稱今年17歲,是一對雙胞胎的寶媽,3個月前,在她發布的內容中有一張“黃梅縣婦幼保健院彩色超聲報告單”,報告單顯示“年齡:17歲”“超聲提示:宮內妊娠,雙活胎”;此外,她還發布過3段腹部隆起的視頻。
事實上,這并不是快手上第一次出現未成年人懷孕的視頻。早在今年4月,就曾有微博用戶發狀態稱,在快手上看到未成年媽媽發布懷孕視頻。
平臺應嚴格審核視頻內容
在不少網友看來,未成年孕婦之所以能夠順利在快手上發布相關視頻,還在于其審核環節出現疏漏。
互聯網行業觀察家洪仕斌認為,快手在發現未成年媽媽懷孕的視頻后,及時處理并上報相關部門,這樣的做法是可取的。不過,作為直播平臺還應當加大監控審查力度,由于未成年人結婚生育明顯違反我國婚姻法及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關規定,作為平臺應當避免相關視頻大范圍傳播。
專注于直播和網紅行業的自媒體“今日網紅”創始人彭超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像快手這樣含有大量UGC內容(指用戶原創內容)的平臺,一旦審核不嚴格,就很容易出現不合規的內容。
就快手平臺出現未成年寶媽的視頻而言,彭超認為,如果平臺從源頭上嚴格審核,加大技術和人工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類似事件的發生,不過這會犧牲掉一部分運營的效率和用戶體驗,平臺需要進行取舍平衡。
記者了解到,近兩年來,視頻、直播的火爆帶動了網紅經濟的發展,個別主播為了吸引眼球,試圖通過低俗內容、情色表演,一時間直播行業亂象頻現。如主播攜無人機偷拍高校女生宿舍、直播違規飆車、酒駕等。
不過,今年以來,在網信辦、文化執法部門多次對直播行業進行清理整頓,并關停查處了多家涉黃違規平臺后,行業亂象得到了遏制,各主要直播平臺對主播的篩選和審核機制更為細化和嚴格,一旦網絡主播的行為不妥,就會面臨直播平臺的處罰。
據媒體報道,10月26日,因為一些原因,前英雄聯盟職業選手、戰旗TV主播“死亡宣告”在直播時踹翻了電腦桌及攝像頭,毆打了自己的女友,雖然攝像頭被“死亡宣告”打翻沒有拍攝到其毆打女友的畫面,但從直播視頻中傳來乒乒乓乓的聲音以及女友的哭聲,還是讓不少網友心驚膽戰。
戰旗平臺隨后于10月27日發布聲明稱,事情發生后,平臺工作人員立即與“死亡宣告”本人聯系,目前已對其直播間予以冷凍處理,待向本人和公安機關核實詳情后,再做進一步處理。
專家建議嚴格執行黑名單管理制度
浙江墾丁律師事務所聯合創始人麻策律師介紹,《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制作、復制、發布、傳播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等等信息,平臺若違反相關規定未履行相關法律責任,作為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由發證機關即通信管理局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經營許可證,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罰;對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由備案機關責令暫時關閉直至關閉網站。
“未成年人懷孕”本身屬極為敏感的、有違公序良俗的網絡信息內容,因此,這類侵害他人人身權益以及法規禁止的違法內容不應當在互聯網公開傳播。麻策認為,“一旦遇到相應事宜,平臺應當立即采取屏閉、斷開、刪除鏈接或內容等措施,并將相關違法行為向主管部門進行報告。”
麻策表示,對于視頻及直播行為的平臺服務提供者,首先應當落實主體責任,配備與服務規模相適應的專業人員,健全信息審核、值班巡查、應急處置、技術保障等制度;其次,應當建立直播內容審核平臺,根據互聯網直播的內容類別、用戶規模等實施分級分類管理;最后,應當依據國家網信辦要求,建立并落實黑名單管理制度,對違法用戶限制、禁止發布信息。
記者了解到,早在2016年11月,國家網信辦就發布了《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明文要求建立失信主播的“黑名單”,對納入黑名單的主播“禁止重新注冊賬號”,并向省級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報告。
業內人士指出,作為直播平臺應該嚴格執行“黑名單”制度,這樣一來,被列入“黑名單”的主播就不能肆意以“用腳投票”來“要挾”平臺,也會更加自律,進而推動整個行業向更為規范的方向發展。
新浪科技公眾號
下一篇:形容一個人生活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