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2期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與中國早期審美意識的形成
王陶峰
1.南開大學哲學院,天津300350;
2.洛陽師范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河南 洛陽 471934
摘要
先秦時期是中華美學精神的形成和奠基期,魚等水生動物在先民進入農耕社會之前的物質生產和精神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對魚習性的觀察和飲食味道的體驗激發了相關審美意識的萌生。在《詩經》中,魚從形、色、味等生理感官的欲望之物升華為倫理、禮樂文明的象征,從生命繁衍和男女情愛的隱喻推衍到“以禮節情”,在鐘鳴鼎食的宴饗詩禮中包含著國家安定、人民富足的政治理想,是儒家重生樂生美學思想的原發點;《莊子》以物喻人,“游魚之樂”成為道家追求逍遙自由精神的象征。儒家和道家將原發于“魚”中的審美意識進行禮制化和哲學化的改造,“魚”從自然生理官能性的欲望之物轉化為人的樂生與逍遙精神的象征,塑造了中國人早期的審美意識。
關鍵詞
魚;《詩經》;《莊子》;樂生;逍遙
基金項目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王肅《詩經》學研究”(16CZW017)的研究成果。
原始時期,先民對動植物的外在形態、生活習性的視覺觀察和對食物的味覺體驗激發了審美意識的萌生。新石器時代,魚成為彩陶上的主要紋飾,從寫實向抽象化、幾何化演變,被賦予圖騰、生殖崇拜的意涵。先秦時期,魚的審美從自然走向人文?!对娊洝分械聂~從形、色、味等生理感官的欲望之物升華為倫理、禮樂文明的象征,從隱喻生命的繁衍和男女情愛推衍到生命充盈和對現世的熱愛的“以禮節情”;在鐘鳴鼎食的飲食禮儀中,包含著儒家國家安定、人民富足的政治理想,成為中華美學重生、樂生精神的原點。《莊子》以物喻人,“游魚之樂”成為道家追求逍遙自在、自由超越精神的隱喻?!棒~”中隱含的儒家熱愛生活的樂生精神和道家追求出世超脫的逍遙自由精神,兩者共同構成了先秦中華美學精神的兩翼?!棒~”從滿足人的生理快感需要的自然之物,到審美詩化和精神升華的象征物,完成了其從自然到人文內涵的轉變,從中可管窺早期中國人審美意識演進的脈絡,在人類審美意識發生、發展史上具有普遍意義。
從形到意:
先秦時期魚的圖像、文字的
視覺演變
審視我國先秦時期器物上的動物裝飾,會驚訝其藝術和審美形態的高度抽象化。水生動物的紋理如魚紋、蛙紋等大量出現在彩陶器物上,魚圖像一般繪于適合觀看的器物外立面的寬展處或是器物內底部,不僅出自實用需要,而且包含審美的需要。
魚紋是半坡類型彩陶中最突出的紋飾,表現手法豐富,有單體、復體、張口、閉口等形態,用黑彩在外壁繪成單體魚三尾,魚兩尾或三尾首尾相接作一圈連續游動狀,魚眼用一黑點表示,嘴微張,呲牙,魚身更簡潔,三角形已逐漸合并為一體;魚鰭內填以黑色細線,刻畫更為細致,亦漸對稱化。人面魚紋盆底部繪有黑彩的人面紋和魚紋,對稱排列,人面紋眼、魚、嘴刻畫精細。魚頭呈三角形、方形,魚眼用一黑點、圓圈或圓圈內黑點,魚身則呈三角形、陰陽對三角形或網格三角形構成,魚尾延續其分形的風格,用兩條小短直線作分叉狀表示魚尾,魚頭、魚身、魚尾已具有圖案化和幾何形化的特點。在甘肅秦安大地灣仰韶文化早期遺址和半坡類型早期遺址出土的彩陶上就繪有寫實類的游魚圖像,其后經過局部的變形,頭部、身體、魚鰭、魚尾都發生了圖案化的變形,并趨向幾何形化,最終演變成由三角形和直線構成的幾何形圖案。
商周時期魚形紋飾由早期平面展開的圖案形狀逐漸演化為垂直狀符號的文字,即由“形”向更具有概括性和本質性的“象”和“意”轉變。春秋戰國時期魚的文字與圖像分離,呈現出文與圖獨立發展的態勢?!棒~”字仍有象形的特征,但在書寫中書家已有意識去探尋筆法的變化和呼應,呈現出高度抽象化的線條和秩序化、理性化的字形結構。魚頭被一條斜線所代替和簡化,魚尾、魚鱗、魚鰭等已經高度簡化,特別是魚尾用四條曲線刻寫魚字的四點,呈現出書寫者對文字形式的單一化和工整化的審美追求。
“魚”審美意象的
詩化與升華:
《詩經》與《莊子》
春秋戰國時期,魚的審美從自然生理走向人文意涵。《詩經》中對魚的審美已從形、色、味等生理感官之美升華到倫理道德的理性之域,隱喻生命的象征和男女情愛,推廣到生命充盈和對現世的贊頌,成為中華美學重生樂生精神的原型,而“游魚”則是《莊子》逍遙自由精神的象征。
(一)生之禮贊:《詩經》中的“魚”
《詩經》中與魚有關的詩歌有27首,魚的種類有:魴魚、鱔魚、鯉、鱒魚、嘉魚、臺、鳣、鮪,鰷、鲿、鰋、鯉等15種。《詩經》在風雅頌、賦比興中寄托著先民樂生、戀世的情感訴求以及對家國安定、生活富足的美好期冀。
《詩經》以《關雎》開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鳩是一種以魚為食的水鷹,“關關”是雌雄兩鳥的和鳴聲?!睹娦颉罚骸啊蛾P雎》,后妃之德也?!讹L》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是以《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是關雎之義也。”朱熹《詩集傳》:“周,國名。南,南方諸侯之國也。……于是德化大成于內……周公相之,制作禮樂。乃采文王之世風化所及民俗之詩……言自天子之國而被于諸侯?!比寮乙苑驄D為人倫之造端,雎鳩雌雄兩鳥琴瑟和鳴是兩性和合的隱喻和對生命的禮贊?!蛾P雎》以魚、鳥起興寓意男女好合種族繁衍,這是原初先民生殖崇拜的遺存和對生命感發的贊頌。
再如《國風·九罭》:“九罭之魚,鱒魴。我覯之子,袞衣繡裳。鴻飛遵渚,公歸無所,于女信處。鴻飛遵陸,公歸不復,于女信宿。是以有袞衣兮,無以我公歸兮,無使我心悲兮?!薄睹娦颉吩疲骸啊毒帕N》,美周公也。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朱熹《詩集傳》云:“此亦周公居東之時,東人喜得見之?!狈接駶櫋对娊浽肌罚骸熬帕N之魚乃有鱒魴朝廷之士始見袞裳。”鱒魚和魴魚都是大魚,肉鮮味美,是接待貴賓宴饗的食材。又有《詩經·旱麓》:“鳶飛戾天,魚躍于淵?!濒~之深潛,鴻鳥高飛,從中能感受到魚躍鳥飛的形態、聲音、動勢,進而從生理感官內化為心理經驗,是原初生命在時空中的展開、沉潛和升騰,又引申為君子得時。
《小雅·魚麗》:“魚麗于罶,鲿鯊。君子有酒,旨且多。魚麗于罶,魴鱧。君子有酒,多且旨。魚麗于罶,鰋鯉。君子有酒,旨且有。物其多矣,維其嘉矣!物其旨矣,維其偕矣!物其有矣,維其時矣!”《毛詩序》:“《魚麗》,美外物盛多,能備禮也。文武以《天?!芬陨现蝺?,《采薇》以下治外,始于憂勤,終于逸樂,故美萬物盛多,可以告于神明矣。”這是一首鄉間宴飲賓客宴席上的笙樂。宴席豐盛,魚酒滿席,有魴魚、鱧魚、鰋魚、鯉魚等。麗,不僅是魚之形、魚之味,也是“人文”之顯現與“禮樂”文明的儀式化表演,這是君子物質富足的生活和彬彬有禮的雅致心境。魚的美味,酒的醇香,豐年的宴饗,物質的豐盈,包含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贊嘆?!熬S其時矣”是政治清明、國力強盛、上下和諧、內外安定,在告慰祖先的祭享中的自信自豪。
《齊風·敝笱》:“敝笱在梁,其魚魴鰥。齊子歸止,其從如云。敝笱在梁,其魚魴鱮。齊子歸止,其從如雨。敝笱在梁,其魚唯唯。齊子歸止,其從如水。”笱是魚簍,魴是鳊魚,鰥是黃頰魚,魴是鰱魚?!睹娦颉吩唬骸啊侗煮选?,刺文姜也。齊人惡魯桓公微弱,不能防閑文姜,使至淫亂,為二國患焉?!狈接駶櫋对娊浽肌氛f:“‘其從如云’‘其從如雨’‘其從如水’,非嘆仆從之盛,正以笑公從婦歸寧,故仆從加盛如此其極也。”“魚水之歡”比喻性的過度造成禮防的敗壞,儒家主張以禮節情,以禮節欲。禮法對人生理欲求的節制,生命豐盈的反面是欲求泛濫。如魚、如水、如云等更是對生命繁盛與盈余的隱喻。
《小雅·魚藻》:“魚在在藻,有頒其首。王在在鎬,豈樂飲酒。魚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鎬,飲酒樂豈。魚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鎬,有那其居?!濒~在水藻中搖頭擺尾,自得其樂,構成一幅極具情節性和象征意味的魚藻情趣圖;詩人歌詠魚得其所之樂以喻百姓安居樂業的和諧氣氛,全詩在歡快熱烈的氛圍中展現君民同樂、天下安康的大同社會。
《小雅·南有嘉魚》:“南有嘉魚,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樂。南有嘉魚,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衎?!泵姟R詩都認為是宴飲詩兼有求賢之意,《毛詩序》云:“《南有嘉魚》,樂與賢也,大平之君子至誠,樂與賢者共之也。”方玉潤《詩經原始》云:“彼專言肴酒之美,此兼敘綢繆之意?!备吲鬂M座,賓主歡宴觥籌交錯。魚兒輕輕擺動鰭尾,往來翕忽,怡然自得,魚樂人亦樂。庭院四周有青青的葫蘆藤,藤上結滿了大大小小的葫蘆;一群鵓鳩翩飛,隱喻酒宴結束后的射禮。魚與鳥起興,人、魚、葫蘆、鳥萬物歡樂祥和,草木緣情,比德頌賢。魚被君子奉獻給賢者,君子與賢者同樂。
《周頌·潛》:“猗與漆沮,潛有多魚。有鳣有鮪,鰷鲿鰋鯉。以享以祀,以介景福?!薄睹娦颉罚骸啊稘摗?,季冬薦魚,春獻鮪也?!薄多嵐{》:“冬魚之性定,春鮪新來。薦,獻之者,謂于宗廟也?!贝嗽娛侵苋思漓胂茸婀珓ⅰ妒酚洝ぶ鼙炯o》載,公劉“自漆、沮渡渭,取材用,行者有資,居者有畜積,民賴其慶。百姓懷之,多徙而保歸矣。周道之興自此始”。周人用魚作祭品,魚的數量之多(“潛有多魚”)、品種之繁(“有鳣有鮪,鰷鲿鰋鯉”),蘊含著周人對先祖的尊敬,祈求先祖佑德。在節日的祝福、生命祈禱和禮儀性的祭祀中,魚之潛、之深、之多,是生活的充盈和內心富足。
《小雅·鶴鳴》:“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魚潛在淵,或在于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萚。它山之石,可以為錯。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魚在于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毛詩序》認為是“誨(周)宣王也”。鄭箋補充說:“誨,教也,教宣王求賢人之未仕者。”這是先民審美意象在時空中的展開,更是生命張力的拓展。在空曠的田野中,仙鶴在天空中鳴叫,魚在深淵中沉潛,周圍高大的樹木、枯枝、落葉,山石寂靜。隱士在野,懷才不遇,落于鄉野,這簡直就如同元代的山水畫之意境。程俊英在《詩經譯注》中說:“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發招致人才為國所用的主張的詩,亦可稱為‘招隱詩’?!币贼~沉于深淵,寓意賢人隱跡,這是一首政治隱喻詩。魚隱于淵中,是文人的政治姿態,或是生命的保存。
《小雅·無羊》:“牧人乃夢,眾維魚矣,旐維旟矣,大人占之;眾維魚矣,實維豐年;旐維旟矣,室家溱溱?!薄睹娦颉罚骸啊稛o羊》,宣王考牧也。”全詩描述純用“賦”法,體物入微,牧羊者技術嫻熟,歌詠牛羊蕃盛。牧羊人做了個神奇、迷離的夢,數不清蝗蟲恍惚間全化作了歡蹦亂跳的魚群;而飄揚于遠處城頭的“龜蛇”之旗,又轉眼間變成了“鳥隼”飛舞的“旟”。詩寫恍恍惚惚的怪夢,歲熟供養之祥,男女眾多,歲熟民茲。當蝗蟲化為魚,化象神奇,預示著生活的富足和生命的充實。
《大雅·靈臺》:“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翯翯。王在靈沼,于牣魚躍?!薄睹娦颉氛f:“《靈臺》,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樂其有靈德,以及鳥獸昆蟲焉。”《孟子·梁惠王》云:“文王以民力為臺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背炭∮ⅰ对娊涀g注》認為“這是一首記述周文王建成靈臺和游賞奏樂的詩”。文王仁德,民眾信服,鳥獸皆來親人,園囿之中母鹿、白鳥、滿池魚跳躍竄蹦,一片生機祥和、其樂融融之象。周王進入靈臺、辟雍“靈”的空間之中,觀四時天象,窺探天地造化之秘,既是文明政教之所,也是萬物生命共通之所在,溝通天人,傳遞著生命和歷史的價值。而“王在靈沼,于牣魚躍”,靈沼之水,魚盈滿其中,跳躍,正是魚之樂。得其天時,魚之歡躍,跳躍與喜悅的姿態,伴隨著莊重的音樂而舞而起內心的高度滿足。
詩者,天地之心,詩為天人之合?!对娊洝贰凹淳凹辞?,情景合一”?!对娊洝返氖澜缡且粋€生機盎然詩化的審美世界,先民與天地自然萬物和諧共生共存的生命世界,處處洋溢著生之歡悅?!对娊洝返臅r代,先民從游牧遷徙走向農業定居,從朝不保夕、食不果腹進入和平安定富足,從野蠻走向文明,從部落走向國家。一切自然之物都因人的存在而賦予了文化的意義,在日常飲食生活禮儀之中寄托儒家對現世的贊頌、生命眷戀和政治理想。
魚是飲食的重要食材。儒家為主的政治哲學,具有濃厚的飲食思維,所謂禮教或王道,基本上乃是甘飲美食以養民?!岸Y之初,始諸飲食”(《禮記·王制》)。儒者出于司徒之官,司徒之事業,就包括修明飲食之禮以養民。飲食活動不僅是人類生存、繁衍的必需,具有理解人生的存在處境與意義的價值,也是祭祀祖先神靈和家族和睦其樂融融的體現。儒家重視“鐘鳴鼎食”禮樂養民,將日常生活雅化,在生活中發現禮儀風俗之美,上博簡《詩論》謂:“《關雎》以色喻于禮?!笨鬃釉f“吾與點也”。儒家仁者推己及人,愛人愛物、泛愛生生,與萬物共享共存于世界之中,在雅化的飲食禮儀活動中,盡生命之性,享受生活的快樂,這正是中華美學重生樂生精神的源起。
(二)逍遙:《莊子》游魚之樂
《莊子》中,“魚”頻繁出現在天池、溝壑、山野、深淵中,據統計達40余次?!肚f子》之魚不僅是人類的食物和祭祀先祖的“犧牲”,而是超脫現實利害,逍遙自在、返歸自然的本真之我的象征。《莊子》以“北冥有魚”開篇,暗含玄機,而以“游魚之樂”為升華,達到至高忘我的逍遙自由之境。
與《詩經》一樣,《莊子》也是以魚開篇?!肚f子·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逍遙游》中的“魚化為鳥”充滿浪漫的想象和神話色彩:其一,魚生于深海,意為魚所積之深厚;其二,因所積深厚而魚體型之巨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其三,因魚在量上的積累之深厚,在體積上的巨大,使其形體、種類、屬性產生變異。生活在黑暗無知的水中的“魚”,通過自我心靈的轉化,從無知到有知,產生種性的變異超越,化而為鳥,躍向自由明朗的天空,飛向幸福自由的“天池”。魚化為鳥的不僅是神話和莊子的想象,而是莊子精心營構的寓言,隱喻著人通過悟道的心靈體驗,超越有限空間的束縛展開精神的游歷,從有限到無限,獲得心靈的自由?!肚f子》為文“寓真于誕,寓實于玄”,在真實與虛幻、萬物種類屬性之間架構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這是莊子寓言所建構的自由想象的審美之境。成玄英疏:“北海冥漠無涯,有此大魚,欲明物性自然,故標為章首?!~為鳥,欲明變化之大理也?!蚯f子之大意,在乎逍遙游放,無為而自得。”又說:“且形既遷革,情亦隨變。昔日為魚,涵泳北海,所遇斯適。千變萬化,未始非吾,所以化魚為鳥?!逝e南北鳥魚以示為道徑耳?!鼻f子魚化為鳥描述的是一種透脫、優游自在、徜徉自適的審美心境和高峰體驗,更是一種與物冥合、精神自由的心靈之境。
“游魚之樂”是《莊子》中與魚有關的經典寓言:
莊子與惠子游于壕梁之上。莊子曰:“游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己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壕上也?!?/p>
莊子與惠子游于壕梁之上,看到水中的魚兒自由自在放逸自得,不禁發出感嘆、羨慕魚適得其性,從而獲得心靈之樂(悅)?!坝巍钡脑x是“旌旗”在空中飄動,乃因旌旗飄動狀態恍若在水中游動。“游”體現于空中的飛鳥和水中的游魚,表現一種飛動的自在感。相較之下,人作為蕓蕓眾生中的一員,他的存在受限于他的生理和生存環境,他的軀體只能行走于陸地之上,匍匐于大地之中。人對于空中飛鳥、水中游魚既羨且妒,飛翔與水游的意象也就自然成為道家超越現實環境的物理性限制和禮制的束縛、追求精神自由的象征。“游”是釋放人的生命的根本途徑,是生命的自在暢游,從名利的枷鎖中解脫,釋放自我生命潛力,追求自由與無限的精神世界。如“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保ā肚f子·逍遙游》)再如“游乎天地之一氣”。(《莊子·大宗師》)
儒者在《詩經》“魚”的自然習性宴饗中,聯類到人對自然物的占有和改造,隱喻生生不息、衣食豐足、人倫和諧、政治清明的美好理想;莊子則從“游魚”中看到了人的生存困境,擺脫外在欲望和現世利害,回歸自然,找尋失落的自我真性,追尋自在自得、自適其樂、自由自在的心靈境界。儒家以道觀物,以物來比興人倫;道家以物觀物,以天合天。以物觀物,物我為一,在物我之間的轉化中得到了物我共存,各適其性的理想?!肚f子》看到游魚,并非移情于物,而是忘情融物,暫時忘卻了知識與人我之別,融于物,物物,回歸于自然,人方能自在自適,在純粹對物(魚)的審美體驗中與物融為一體,獲得心理的愉悅。
“鯤化為鵬”和“游魚之樂”恰好反映了“游魚”展開的場景,一個是橫漠無涯而具個體性的場域,一個是游觀個體與之共存的場域。兩個場域中的主體所對者有廣狹之分,但都追求適合本性的心游于無竟之境。《莊子·大宗師》:“魚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養給;相造乎道者,無事而生定。故曰,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濒~兒在水中游是在游心、適性自性的自然之性、之真,回歸自然,與道相通而獲得至樂的境界。
莊子生活在禮崩樂壞的戰國,主張在亂世中保全性命,《莊子》中的魚是現實中人生存境況的隱喻,是莊子渴望超脫現世利害、追求逍遙自在精神的象征。
魚或羊?
中國人審美意識起源的
再思考
先秦中華文明軸心時代的突破之一是中國人從巫術和蒙昧中開始理性的自覺和禮樂制度的肇基,伴隨著中華美學精神的奠基。笠原仲二以“羊”為例指出,中國人原始的審美意識起源于某些對象(羊)給予肉體性的、官能性的悅樂感。學者往往以“美”的字源“羊大為美”“羊人為美”來分析中國人早期審美意識起源中“羊”的作用,而忽視了其他動植物在中國人早期審美意識與審美觀念形成中的重要作用,這顯然是有所不足的。華夏先民早期依黃河而居住、遷徙,“魚”等水生動物在人類早期物質生產和精神生活扮演著重要角色。
從藝術史上看,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上就出現了大量的魚紋、蛙紋紋飾,而植物紋飾圖案和家畜類圖案則是稍晚的農耕文明的產物??梢哉f,早期先民在對魚類等水生動植物的觀察和認識中,初步形成了美的意識,以及萌發了關于人類社會、天地宇宙的認知,并影響到后世農耕文明的思想構成?!棒~”和“羊”先有魚后有羊的組合,則是新“鮮”的飲食生理快感,“食色”的生理欲望的滿足。在保存有大量商周先民風俗習慣和民歌的《詩經》中,具有圖騰和性生殖等原始意涵的“魚”大量出現,儒家以此為基礎將其轉化為文明化和禮制化的“思無邪”。在把魚作為食材的品味中、在以魚為犧牲的宴饗、禮儀祭祀中,以及在詩歌的吟唱和舞蹈中,儒家從中看到了先民對生活的熱愛和儒家的政治理想。在處于中原文明邊緣的楚地,仍然有著原始意識的遺留,《莊子》中的“魚化為鳥”并非憑空想象,而是具有深厚的巫術觀念的淵源,但《莊子》以哲人之思將其理性化,引向“游魚之樂”等超越性的形而上的存在和逍遙自由精神。
人在對“魚”在水中游動的視覺觀察中感悟到生命的歡樂和活態,從食魚的味覺中體驗到生理感官的快感則與“性”的原始沖動觸覺快感相聯,激發了中國人審美意識的萌生。中國哲學“生生之美”的追求最初也應該與“魚”有關,這構成了后世農耕文明審美意識產生和升華的基礎。因而,無論儒家的入世還是道家的出世,都渴望在現世生活中獲得精神的安頓和心靈的滿足與逍遙,并沒有飛升到絕對、超現世的宗教領域?!对娊洝分械聂~是先民“生活之美”的希冀,在滿足生理之欲的基礎上,形成了飲食之禮;在品嘗飲食的感官味覺中,感受禮樂之“文”中寄托的家族倫理、血緣親情,人與人的和諧融洽的“善”,寄托著先民對生活的贊頌、現世的眷戀和美好生活的渴望,形成了儒家重生樂生的審美追求,奠定了中華美學精神的主流?!肚f子》以物喻人,游魚是莊子“得道”精神逍遙自在的象征,是對儒家美學的升華和超越。《詩經》《莊子》的“魚”中蘊含的儒家樂生和道家逍遙精神,從生理到心理,從感官到審美,從具象到抽象,形塑了中國人早期的審美意識和精神世界。
秉承以美育人理念,發揚藝術精神,倡導人文關懷
投稿郵箱:myxkzz@163.com
推送排版時可能存在部分刪減,請以原刊論文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