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5日,美聯儲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兼政策顧問王健博士做客第18期鴻儒論道,以“美聯儲如何制定貨幣政策?”為題和在座嘉賓分享了他對美聯儲的性質、治理結構和功能理解。
王健博士從坊間廣為流傳的陰謀論談起,對美聯儲的歷史、性質和功能作了較為詳細的介紹。美國聯邦儲備系統分為聯邦儲備委員會和12個聯邦儲備銀行,聯儲委員會是政府組成部門,聯邦儲備銀行則是非政府組織(NGO)。公開市場委員會是聯儲的最高決策機構,它是由7位總統任命的聯邦儲備委員會委員和12位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構成。聯儲儲備銀行存在股東,但這些股東不能參加政策制定——政策制定由公開市場委員會制定——盈利性也是固定的,是每年6%的利息。更有趣的是,每一個聯邦儲備銀行的董事是由當地商業精英組成的,它們可能是來自任何行業,甚至是大學校長,可以廣泛的代表著每一個州實體經濟(而不僅僅是金融機構)的利益。
王健認為,聯儲的誕生結束了金本位導致的金融市場過度動蕩的場景,這是紙幣貨幣體系勝于金本位的地方。黃金的價格容易遭到外生各種沖擊的影響,雖然其實際價格變化不大,但動蕩的名義價格不利于金融穩定。相反,紙幣貨幣體系短期內只要保持一個較低的通貨膨脹率,短期內的名義價格穩定,更重要的是,紙幣賦予了中央銀行實現最后貸款人的工具,據此中央銀行可以捍衛銀行的穩定。自美聯儲建立以來,除了早期大蕭條之外,美國將近百年的歷史上再也沒有出現過銀行擠兌風險。
此外,王健博士還探討了次貸危機和量化寬松這兩個重要的金融話題,進一步闡述美聯儲是如何制定貨幣政策的。他指出,次貸危機的爆發考驗著美聯儲作為最后貸款人的職責,聯儲出手拯救AIG、房地美等具有系統性風險的金融機構,避免了風險的進一步蔓延,而流動性風險之后,聯儲并沒有損失。同時他強調,在經濟上行的時候,即使格林斯潘警告投資銀行等非商業銀行系統的金融機構,稱其風險太大,但美聯儲作為中央銀行并沒有權力對這些機構進行監管,國會立法跟不上金融結構的變化,這些責任不能全部歸結到聯儲身上,聯儲也只是邊干邊學。另一方面,量化寬松的政策目標則是經濟復蘇(或者就業)。當前聯儲銀行行長對經濟是否復蘇有著不同的意見,這是對是否應該退出QE的爭論,但聯儲官員認為經濟復蘇是聯儲的一個責任,這是沒有異議的。
本次鴻儒論道由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首席策略師邵宇和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調查統計部童士清博士擔任評議人。與會嘉賓還就人民幣國際化、銀子銀行監管和美聯儲的量化寬松政策等其他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了交流。
本次活動由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執行院長傅蔚岡主持,一百多位業界人士參加了此次研討會。“鴻儒論道”是由劉鴻儒金融教育基金會與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聯合發,并由長安國際信托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獨家支持,雙周定期舉行。論壇關注中國金融與宏觀經濟中的各種問題,致力于為學者、監管者和業界專家搭建跨界交流的平臺,為中國經濟和金融提供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