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究竟是什么?裝修要講究風水嗎?
66 2025-07-05
古代有黃帝飛升的傳說,講的是黃帝功成名就之后乘龍飛升而去。
現代人就猜測這種傳說的真實性,會設想一下黃帝坐著UFO飛行器飛向星辰大海,無非讓傳說更接地氣。向往黃帝傳說,秦始皇卻在探索長生的路上半途而廢,原因何在?東晉時代的葛洪給出了一個明確的答案:富貴權欲壓身,無法長生。
?葛洪精研煉丹修道之法,還把自己的對“胎息法”探索心得寫在《抱樸子》中,首先他在書中反駁了旁人對長生的誤解。
他舉例說人們的偏見是多么弱智,比如讓天生的盲人或聾子來解說世界是不合適的,因為他們得到的是不完整的世界信息。凡事不能絕對化,雖然冬天萬木凋謝可是還有松柏常綠,百川向東流也有小溪向北淌,沒見過長生之人不代表長生不存在。人們出生就頂著藍天,卻不知天有多高,腳踩著大地卻不知地有多厚。用手指測量大海的愚人,恐怕手指觸到之處就認為是海底了。秦始皇是因為沉迷于富貴權勢無法自拔,放不下榮華富貴無法專心于長生學習當然不能成仙了道了。所以秦始皇不成功不代表就沒有長生不老。
看來葛洪的論辯能力很強,前面這段論述真的讓人無法反駁啊。那我們接著再來看看葛洪的記載。
“胎息法”最早指的是類似嬰兒在母腹中的呼吸方法,在《抱樸子》論證下,“胎息法”是獲得長生的重要途徑。
抱樸子這樣告訴我們:欲求神仙,唯當得其至要,至要者在於寶精行炁,服一大藥便足,亦不用多也。
炁,讀音為"氣",也是靈氣的意思,泛指為生靈提供的能星元氣等。在《道德經》《黃帝內經》等書中都有提及,而在《抱樸子》中有獨到的見解。
葛洪在《抱樸子》記敘了行炁的妙處,它是通向長生的關鍵:其大要者,胎息而已。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在胞胎之中,則道成矣。在《抱樸子》中也十分明確地講了每天炁的運轉情況,中午到夜半是死炁,這時胎息行炁沒什么用。半夜到中午是生炁,適合行炁。
無論如何,葛洪的勇敢探索精神都是非常寶貴的,他并不盲從于世俗的短見,看到了人體的巨大潛力可能。
其實古代會望炁的人聲稱自己發現很多,除了看風水以外,象尹喜就能望見紫氣東來,從而判斷出騎青牛而來的老子是有大智慧的高人。
現在科學發達了,有很多辦法來驗證古代的理論。比如科學家早就發現一切生命會散發一種肉眼看不到的光,而紫色光是高能量的。還有的人驗證中國的針灸理論,發現在經脈的走向路線上人體的穴位能量波動最大。最后研究者得出結論,經脈雖不在世界顯現,很可能是高于三維世界。
《抱樸子》的胎息法早在古代就有流傳,葛洪總結認為:在每天的半夜以后中午之前的生炁時間方可進行胎息法鍛煉,要閉上眼睛安定心神。用鼻子緩慢吸氣,吸到飽滿后停止,然后默數,從一到百以上。然后緩慢吐氣。最重要的是一呼一吸都要細微若無,讓外人感受不到。這時拿細小羽毛放在鼻孔時測試,羽毛不動方為合格。隨著練習增加,吸氣后停止的時間要延長,默數到幾千以上為好,慢慢練習就會很自然進入胎息行炁境界中……
敬告,《抱樸子》胎息法,需要時間來驗證合理性,需要專人指導來探索練習,不建議平常人輕易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