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火災是森林最危險的敵人,也是林業最可怕的災害,它會給森林帶來最有害,最具有毀滅性的后果。森林火災不但燒毀成片的森林,傷害林內的動物,而且還降低森林的繁殖能力,引起土壤的貧瘠并破壞森林涵養水源,甚至會導致生態環境失去平衡。盡管當今世界的科學在日新月異地向前發展,但是,人類在制服森林火災上,卻依然尚未取得長久的進展。
1、我國森林防火的方針是什么?
我國森林防火的方針是“預防為主,積極消滅”。預防是森林防火的前提和關鍵,消滅是被動手段,挽救措施。只有把預防工作搞好了,才有可能不發生火災或少發生火災。一旦發生火災,必須采取積極措施將其消滅。因此,在森林防火各項工作措施中,我們必須做到兩手同時抓,一手抓預防,一手抓撲救,兩手都要硬。
2、“森林防火”的含意是什么?
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災的預防和撲救。
3、森林火災有什么特點?
森林火災發生一般都特別突然,來勢兇猛。人類撲救森林火災的時候,困難很大,還要花很多的錢和物資。嚴重的時候還會造成人員傷亡,甚至燒毀城鎮。所以說,森林火災破壞性很大。
4、森林防火期內,林區用火有什么規定?
森林防火期內。在林區禁止野外用火;因特殊情況需要用火的,必須嚴格申請批準手續,并領取《野外用火許可證》。
5、經批準的用火單位和個人在用火時必須做到“五不燒”是指?
防火不合格不燒;防火人員及撲火工具未到位不燒;天氣干燥三級風以上不燒;上山火不燒;四級(含四級)以上天氣不燒。
6、進入林區必須做到的“五不準”是指什么?
不準在林區內亂扔煙蒂、火柴梗;
不準在林區內燃放爆竹、焰火;
不準在林區內燒火驅獸;
不準在林區內燒火取暖、燒烤食物;
不準在林區內玩火取樂。
7、森林火險等級是怎樣劃分的?
森林火險等級分為五級。
一級為難以燃燒的天氣可以進行用火;二級為不易燃燒的天氣,可以進行用火,但可能走火;三級為能夠燃燒的天氣,要控制用火;四級為容易燃燒的高火險天氣,林區應停止用火;五級為極易燃燒的最高等級火險天氣,要嚴禁一切里外用火。
8、撲救森林火災不能組織哪些人上山撲火?
老人、婦女、中小學生、兒童及身殘體弱者。
9、森林中的可燃物是指哪些?
森林中的喬木、灌木、雜草、蕨類、苔蘚、地衣、枯立木、腐朽木、枯枝落葉以及地下層的腐殖質、泥炭等,均屬可燃物。
10、森林燃燒必須具備什么條件?
可燃物、氧氣和一定的溫度。
11、撲火的方法有哪兩種?
撲救森林火災一般采用直接滅火和隔離帶滅火兩種方法相結合的滅火方法。直接滅火常采用的方法是撲火人員使用手中的工具沿火線直接打滅火。間接滅火法,是遇猛烈的地表火或樹冠火人力無法接近撲打時采用的,以劈火路斬斷火源的方式達到滅火目的。
12、要撲救林火中,怎樣做到既撲滅火災,又不傷亡人員?
撲打火線中,嚴禁迎火頭撲打;不要在下風口撲打;不要在火線前面撲打;撲打下山火時,要注意風向變化時下山火變為上山火,防止被火卷入燒傷。清理火場時,要注意燒焦傾斜“樹掛”、倒木突然落倒傷人,特別是防止掉入“火坑”,發生燒傷。
13、森林火災可分為哪三類?
森林火災按照其燃燒部位、蔓延速度和危害程度不同,可分為地表火、樹冠火和地下火三類。
14、什么是地表火?對森林的危害程度如何?
地表火又叫地面火,指沿林地面擴展蔓延,燒毀地被物的火。地表火能燒毀地表1.5米以下的幼苗、幼樹、灌木,燒傷喬木樹干基部的樹皮表層以及靠近地面的根系。林木受害后,能使長勢減弱,容易引起病蟲害的大量發生,嚴重影響林木的生長,木材材質變劣,有時甚至造成大片森林枯死。
15、什么是樹冠火?對森林的危害程度如何?
地表火遇強風或遇針葉幼樹群、枯立木或低垂樹枝等,火焰燒至樹冠上部,并沿著順風迅速擴展,而成為樹冠火。樹冠火經常與地表火同時發生,燒遍整個林分的地表的樹冠,對森林的破壞性大,撲救比較困難。遇到此類火,一般不打,而是使用隔離帶。
16、影響森林火災地形因素的有?
有坡向、坡度和海拔高度等。
17、什么叫“沖火”?什么叫“坐火”?
林火從山下向山上蔓延,速度快,稱為“沖火”。火苗由山上向山下蔓延,速度慢,稱為“坐火”。
18、山地林火有什么特點?
在山地條件下,沖火,特別是陽坡的沖火,火勢猛烈,蔓延迅速,不易撲救;而坐火。其火勢弱,有利于撲救。
19、撲救森林火災的原則是什么?
一旦發生森林火災必須以“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則,爭分奪秒地將林火消滅在初發階段。
20、撲救森林火災分哪幾個階段?
根據森林火災發生規律和撲火特點,撲救森林火災必須遵循“先控制,后消滅,再鞏固”的程序,分階段地進行。
(一) 控制火勢階段。控制火勢階段是初期滅火階段,其任務主要是封鎖火頭,控制火勢,把火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燃燒,也是撲火的最緊迫階段。
(二) 穩定火勢階段。在封鎖火頭,控制火勢后,必須采取更有效地措施撲打火翼(火地兩側部),防止火向兩側擴展蔓延,是撲火的最關鍵階段。
(三) 清理余火階段。火被撲滅后,必須在火少跡地上進行巡邏,發現余火要立即熄滅。
(四) 看守火場階段。主要任務是留守人員看守火場。一般荒山和幼林地起火監守12個小時,中齡林、成齡林地起火監守24個小時以上,方可考慮撤離,目的是防止余火復燃。
21、撲打山火的基本要領是什么?
撲打山火時,兩腳要站到火燒跡地內側邊緣內另一腳在邊緣外,使用撲火工具要向火燒跡地斜向里打,呈40-60度的角度。
拍打時要一打一拖,切勿直上直下撲打,以免濺起火星,擴大燃燒點。拍打時要做到重打輕抬,快打慢抬,邊打邊進。
火勢弱時可單人撲打,火勢較強時,要組織小組幾個人同時撲打一點,同時、起同落,打滅火后一同前進。
打滅火時,要沿火線逐段撲打,絕不可脫離火線去打內線火,更不能跑到火烽前方進行阻攔或撲打,尤其是撲打草塘火和逆風火時,更要注意安全。
22、撲火時應如何強化安全措施?
(一)指派有撲火經驗的同志擔任前線指揮員。
(二)臨時組織的撲火人員,必須指定區段和小組負責人。
(三)明確撲火紀律和安全事項。
(四)檢查撲火用品是否符合要求,撲火服十分寬松,阻燃。
(五)加強火情偵察,組織好火場通信、救護和后勤保障。
(六)選定進退路線和安全區。
(七)從火尾入場撲火,沿著火的倆翼火線撲打。
(八)不要直接迎風打火頭,不要打上山火頭,不要在懸崖、陡坡和破碎地形處打火,不要在大風天氣下、烈火條件下直接撲火,不要在可燃物稠密處撲火。
(九)正確使用撲火機具。
23、預防森林火災的主要措施是?
(一)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組織機構。《森林防火條例》規定,森林防火工作實行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領導負責制,要組織有關部門設立森林防火指揮部。
(二)森林火災綜合治理。以《森林防火條例》為依據,以“抓基層、抓基礎”為重點,以抓具體措施為突破口,深入貫徹“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森林防火方針,不斷改革、不斷創新,建立“立足基層、立足基礎,鄉自為戰、村自為戰,群防群治、自防自救”的森林防火新機制。主要內容是:①加強宣傳教育;②強化野外火源管理;③加快防火工程建設;④加強森林防火隊伍建設;⑤加強指揮調度;⑥強化監督檢查;⑦森林火災善后處理。
24、對參加森林火災撲救的人員有什么規定?
凡接到林地火災撲救命令的任何單位和個人,必須在限定時 間內趕赴指定地點,進行撲救。嚴禁組織動員未成年人和孕婦、殘疾 人參加林火撲火。
25、森林火警、火災是如何區分的?
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積不足1公頃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包括荒火)。
一般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在1公頃以上不足100公頃的。
重大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在100公頃以上不足1000公頃的。
特大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在1000公頃以上的。
26、撲火中常見的人身傷害事故有?
(一)被火直接燒傷燒死。主要發生在撲火人員身處險地,來不及撤離。從實驗數據來看,火的溫度達到800—1000~C,人只能生存7.5秒~18秒。
(二)窒息傷亡。一是因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或死亡,當空氣中的一氧化碳含量達到1%以上,身體較弱者1分鐘即可死亡,身體較強者2分鐘即會死亡。二是在火的前方,吸入高溫氣流后,咽喉產出水腫堵死氣管死亡。
(三)摔傷摔死。主要是因在撲火中,因斷木、滾石砸傷,或因落崖摔傷摔死。
(四)因違反操作規程傷亡。在撲火中,使用鐵鍬、耙子等工具時,沒有保持一定的距離而產生相互碰撞,或使用滅火彈不當發生人身傷害事故。
27、怎樣控制生產性火源?
生產性火源包括燒荒、燒墾、放炮采石等用火。控制這些火源,主要是嚴格執行野外生產性用火審批制定。森林防火重點期嚴格控制生產性用火,凡因生產需用火的單位或個人,必須按規定權限經過當地政府或森林防火辦事機構的批準,嚴格遵守“六不燒”規定,即領導不在場不燒;久旱無雨不燒;三級以上風不燒;沒開好防火線不燒;沒組織好撲火人員不燒;沒準備好撲火工具不燒。
28、撲救森林火災的戰略有哪幾種?
(一) 劃分戰略滅火地帶。根據火災威脅程度不同,劃分為主、次滅火地帶。在火場附近五天然和人為防火障礙物,火勢可以自由蔓延,這是滅火的主要戰略地帶。在火場邊界外有天然和人工防火障礙物,火勢不易擴大,當火勢蔓延到防火障礙物是,火會自然熄滅。這是滅火地次要地帶。先滅主要地帶的火,后集中消滅次要地帶的火。
(二) 先控制火災蔓延,后消滅余火。
(三) 打防結合,以打為主。在火勢較猛烈的情況下,應在火發展的主要方向的適當地方開設防火線,并撲打火翼側,防止火災擴展蔓延。
(四) 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火勢是在不斷變化之二中的,撲火指揮遠要縱觀全局,重點部位重點部防,危險地帶重點看守,抓住撲火的有利時機,集中優勢力量撲火頭,一舉將火消滅。
(五)犧牲局部,保存全局。為了更好地保護森林資源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在火勢猛烈,人力不足的情況下i采取犧牲局部,保護全局的措施是必要的。保護重點和秩序是:先人后物,先重點林區后一般林區;如果火災危及到林子和歷史文物時,應保護文物后保護林子。
(六) 安全第一。撲火時一項艱苦的工作,緊張的行動,往往會忙中出錯,亂中出事。撲火時,特別是在大風天撲火,要隨時注意火的變化,避免被火圍困和人身傷亡。在火場范圍大、撲火時間長的過程中,各級指揮員要從安全第一出發,嚴格要求,嚴格紀律,切實做到安全打火。
29、撲滅森林火災有哪三個途徑 ?
(一)散熱降溫,使燃燒可燃物的溫度降到燃點以下而熄滅,主要采取冷水噴灑可燃物物質,吸收熱量,降低溫度,冷卻降溫到燃點以下而熄滅;用濕土覆蓋燃燒物質,也可達到冷卻降溫的效果。
(二)隔離熱源(火源),使燃燒的可燃物與未燃燒可燃物隔離,破壞火的傳導作用,達到滅火目的。為了切斷熱源(火源),通常采用開防火線、防火溝,砌防火墻,設防火林帶,噴灑化學滅火劑等方法,達到隔離熱源(火源)的目的。
(三)斷絕或減少森林燃燒所需要的氧氣,使其窒息熄滅。主要采用撲火工具直接撲打滅火、用沙土覆蓋滅火、用化學劑稀釋燃燒所需要氧氣滅火,就會使可燃物與空氣形成短暫隔絕狀態而窒息。這種方法僅適用于初發火災,當火災蔓延擴展后,需要隔絕的空間過大,投工多,效果差。
30、撲火的有利時機或條件有哪些?
初發火,火勢弱,面積小,只要撲火隊伍及時趕到撲救,火較易撲滅。
下山火,下上火蔓延速度慢,火勢弱,容易撲打。
傍晚至早晨。相對濕度大、溫度低、風小、火勢弱且蔓延速度慢容易撲救。
有利的氣候條件,林區的小氣候常多變,陰、雨、雪天氣有助滅火。
有力的阻隔條件,可依托河流、道路、農田、阻隔帶等阻隔條件,采取相應措施實施阻隔滅火。
31、脫險自救的方法有哪些 ?
(一)退入安全區。撲火對(組)在撲火時,要觀察火場變化,萬一出現飛火和氣旋時,組織撲火人員進入火燒跡地、植被少、火焰低的地區。
(二)按規范點火自救。要統一指揮,選擇在比較平坦的地方,一邊點順風火,一邊打兩側的火,一邊跟著火頭方向前進,進入到點火自救產生的火燒跡地內避火。
(三)按規范府臥避險。發生危險時,應就近選擇植被少的地方臥倒,腳朝火沖來的方向,扒開浮土直到見著濕土,八臉放進小坑里面,用衣服包住頭,雙手放在身體正面。
(四)按規范迎風突圍。當風向突變,火掉頭時,指揮員要果斷下達突圍命令,隊員自己要當機立斷,選擇草較小、較少的地方,用衣服包住頭,憋住一口氣,迎火猛沖突圍。人在7.5秒內應當可以突圍。千萬不能與火賽跑,只能對著火沖。
32、撲火時應如何強化安全措施 ?
(一)指派有撲火經驗的同志擔任前線指揮員。
(二)臨時組織的撲火人員,必須指定區段和小組負責人。
(三)明確撲火紀律和安全事項。
(四)檢查撲火用品是否符合要求,撲火服十分寬松,阻燃。
(五)加強火情偵察,組織好火場通信、救護和后勤保障。
(六)選定進退路線和安全區。
(七)從火尾入場撲火,沿著火的倆翼火線撲打。
(八)不要直接迎風打火頭,不要打上山火頭,不要在懸崖、陡坡和破碎地形處打火,不要在大風天氣下、烈火條件下直接撲火,不要在可燃物稠密處撲火。
(九)正確使用撲火機具。
33、常用的撲火戰術有哪些?
(一)“單點突破,長線對進突擊”戰術。撲火隊從某一個地點突入火線,兵分兩路,進行一點兩面作戰,最后合圍。這種戰術選擇突破點是關鍵,一般是選擇接近主要火頭的側翼突入,火勢較強的一側重大配置兵力,火勢較弱的一側少量布兵力。這種戰術的特點是:突破點少,只有一個撲火隊連續撲打的火險和火勢突變可能性小的情況下采用,但由于撲火隊能力有限,大面積火場不宜采用。
(二)多點突破,分擊合圍戰術。這是一種快速分割滅火的實用戰術。實施時,若干個撲火小隊(組),選擇兩個以上的突破口,然后分別進行“一點兩面”作戰,各突破口之間相互形成分擊合圍態勢,使整個火場分割成若干個地段,將火迅速撲滅。這種戰術的特點是:突破口多,使用兵力多,全線展開,每個撲火隊(組)間的戰線短,撲火效率高,是撲火隊常用戰術。
(三)四面包圍,全線突擊戰術。這種戰術是以足夠的兵力撲打初發火、小面積火時的實用戰術。主要時采用全線用兵,四面圍殲的辦法撲火,既撲打火頭、又兼顧全局,一鼓作氣撲滅火災。蔓延強烈的一側兵力多于較弱的一側,順風火的兵力多于逆風火和側風火,上山火的兵力多于下山火。
(四)一次沖擊,全線控制戰術。這種時將全部兵力部署的火線的一側或兩側,采用一個撲火層次,全力撲打明火,暫不清理余火,也不留后續部隊和清理火場隊伍,力求在短暫時間內消滅明火,以控制火場局勢,然后再組織消滅殘余火。“一次沖擊”的距離一般荒坡400-500米,危險地段150-200米,有林地500米左右。這種戰術多半用在火危及到居民區、重要設施時,會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巨大威脅時使用。
34、森林火災有哪些危險和后果?
(一)森林火災不僅能燒死許多樹木,降低林分密度,破壞森林結構;同時還引起樹種演替,由低價值的樹種、灌叢、雜草更替,降低森林利用價值。
(二)由于森林燒毀,造成林地裸露,失去森林涵養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將引起水澇、干旱、泥石流、滑坡、風沙等其他自然災害發生。
(三)被火燒傷的林木,生長衰退,為森林病蟲害的大量衍生提供了有利環境,加速了林木的死亡。森林火災后,促使森林環境發生急劇變化,使天氣、水域和土壤等森林生態受到干擾,失去平衡,往往需要幾十年或上百年才能得到恢復。
(四)森林火災能燒毀林區各種生產設施和建筑物,威脅森林附近的村鎮及危及林區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同時森林火災能燒死并驅走珍貴的禽獸。森林火災發生時還會產生大量煙霧,污染空氣環境。此外,撲救森林火災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影響工農業生產。有時還造成人身傷亡,影響社會的安定。
35、撲滅森林火災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哪些?
在撲滅森林火災時,只要控制住發生火災的任何一因素,都能使火熄滅。
原理:
(1)低可燃物的溫度,低于燃點以下。
(2)阻隔可燃物,破壞連續燃燒的條件。
(3)使可燃物與空(氧)氣隔絕。
基本方法:
(1)冷確法:在燃燒的可燃物上灑水、化學藥劑或濕土用來降低熱量,讓可燃物溫度降到燃點以下,使火熄滅。
(2)隔離法:采取阻隔的手段,使火與可燃物分離、使已燃的物質與未燃的物質分隔。一般采取在可燃物上面噴灑化學藥劑,或用人工撲打、機翻生土帶、采用高速風力、提前火燒、適度爆破等辦法開設防火線(帶)等,使火與可燃物、已燃燒的可燃物與未燃燒的可燃物分隔。同時通過向已燃燒的可燃物灑水或藥劑,也能增加可燃物的耐火性和難燃性。
(3)窒息法:通過隔絕空氣使空氣中的含氧率降低到14—18%以下,而使火窒息。一般采用機具撲打,用土覆蓋,灑化學藥劑,使用爆破等手段使火窒息。
36、撲火的安全注意事項有哪些?
撲救森林火災,由當地人民政府或森林防火指揮部統一組織和指揮。接到撲火命令的單位和個人,必須迅速趕赴指定地點,投入撲救工作。撲救火災時要注意:
(一)接近火線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1)不逆風接近火線;
(2)不許從山上向山下接近火線;
(3)不要從茂密灌叢及寬大草塘接近火線;
(4)從谷底接近火線要十分小心,注意觀察;
(5)在山脊上行走要注意火線變化;
(6)設立專職觀察員。
(二)撲火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1)速戰速決;
(2)遵循打清不離火線的原則;
(3)火焰高度超過3米的火暫時不要打;
(4)隨時注意風向風速、小地形、可燃物、溫度的變化;
(5)突破火線時:選疏不選密、選薄不選厚、選弱不選強、選低不選高、選緩不選陡、選順不選逆、選下不選上;
(6)要撲打順風、側風火線,不要撲打逆風火線;
(7)注意峽谷轟燃的危害;
(8)大風天注意飛火的危害;
(9)撲打下山火時注意著火滾木引發上山火。
(三)清理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1)前打后清;
(2)撲滅火線回頭清;
(3)難清地段反復清;
(4)重點地段看守清;
(5)化整為零多次清;
(6)清理地下火時注意樹倒傷人;
(7)不要在地下火火燒跡地行走,防止火窟燒傷;
(8)沿著火線行走注意觀察。
37、森林火災的起因有哪兩大類?
分為人為火和自然火。
(1)人為火包括以下幾種:
① 生產性火源:農、林、牧業生產用火,林副業生產用火,工礦運輸生產用火等;② 非生產性火源:如野外吸煙,做飯,燒紙,取暖等;③ 故意縱火。
根據調查統計,95%以上的森林火災是人為原因引發的。在人為火源引起的火災中,以開墾燒荒、吸煙等引起的森林火災最多。
(2) 自然火:包括雷電火、自燃等。由自然火引起的森林火災約占我國森林火災總數的1%。
38、影響森林火災的三要素是?
溫度、濕度和單位可燃的載量。
39、森林防火中的“三早”、“兩快”、“一強”是什么?
“三早”,就是早發現、早出動、早撲滅。“三早”是撲救森林火災的一個重要的戰略思想。早發現是指早發現火情,迅速傳遞火情信息。早出動是指撲火隊伍接到撲火命令后,迅速到達火場。早撲滅是指抓住一切有利時機,集中優勢兵力,盡快將火撲滅。“三早”是實現“打早、打小、打了”撲火基本原則和“三少”(人力、物力投放少、森林火災損失少、直接撲火費用少)的保證。
“兩快”,就是領導上得快和火災撲滅快。領導上得快:接到火情后,不管是小火、大火、還是近火、遠火,當地政府的領導要迅速帶領撲火隊伍奔赴火災現場,機具投入撲火戰斗,并親自在第一線加強撲火指揮。火災撲滅快,撲火隊伍到達火災現場后,先把隊伍組織好,明確任務,分片包干,迅速行動,集中優勢兵力,將火災一舉殲滅。
“一強”,就是指揮強。發生火警由鄉領導、村干部負責指揮,一般火災由市、縣、鄉領導和村干部負責共同指揮,重大以上火災、重點防范區森林火災由省、市、縣鄉領導及村干部共同指揮,并從當地實際出發,視火情和撲火力量,采取科學、經濟和有效的撲火方法。
40、旅游區森林防火措施有哪些?
一是建立防火體系,組織撲火隊伍,儲備充足的撲火物資,建設必要的防火設施。
二是制定景區野外用戶管理辦法,嚴格措施。
三是加強對游人的宣傳教育,進山門票要有防火主要事項,旅店中要有防火告示,電視、電影、廣播等有防火宣傳,各旅游線和景點都要有防火標牌。
四是景區森林防火指揮部與旅行社、駐景點單位鑒訂森林防火責任狀,實行導游 包游人,對進入重大景區的人員,實行進山實名登記制。
五是清除旅游線路上的枯枝落葉等森林可燃物,減少火災隱患。
六是加強巡邏檢查,及時消除火災隱患。子防火戒嚴期,封閉重要景點,以確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