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果為單主準備的驚喜禮物 受訪者供圖
臨近委托日,果果會將微信頭像換成周棋洛的圖片,提前用角色的口吻跟單主聊天。此外,果果還會瀏覽單主的朋友圈,將單主的生活照設置為手機壁紙,并在約會當天不經意地露出來。果果非常得意自己的小設計:“看到單主驚訝的表情,我就‘得逞’了。”
果果坦言,這段時間的“為愛發電”說不累是假的,但她依舊樂在其中,哪怕突遇生理期,也會在面對單主時一秒切換到元氣滿滿的狀態。雖然cos委托有時讓她感到疲憊,但傳遞給其他人快樂和溫暖,也讓她感到了cos委托不一樣的意義。
果果委托時的照片 受訪者供圖
果果曾遇到一位害羞內向的單主,她甚至不敢直視自己的“男友”。但慢慢的,單主開始向果果傾訴生活中的不如意,果果忍不住掉下了眼淚。
單主也很驚訝,她沒有想到“委托男友”會哭,就好像自己喜歡的周棋洛真的因為心疼她而落淚。果果的真誠和細膩,也讓她在委托過程中慢慢放松,慢慢勇敢了起來。
在海邊,果果與單主一起點燃煙花棒,小小的幾簇火花劈里啪啦地燃燒。在劃亮的暮色下,兩個女孩的眼睛里倒映出火焰和彼此。漫天晚霞和點點煙火里,她們在海邊的礁石上坐下。遙遙望去,對面是濃霧遮蓋的海島、山脈和跨通兩地的大橋。在海風吹拂下,她們依偎著聊了很久。
果果和單主在海邊約會 受訪者供圖
“我感覺挺奇妙的,大家因為一個愛好聚在一起,又因為一場緣分而相遇。cos委托其實只是一個軀體媒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可以借男主的身份去治愈她,給她一些生活的動力和希望。”果果說。
虛擬愛人,
還是現實甲方?
女孩們常常用“他用我的身體來愛你”來形容這種關系。理想中的男友,借coser的形象和身體,將羅曼蒂克的夢變成愛與被愛的現實。但也就像電影《甲方乙方》中的“好夢一日游”一樣,委托結束后,情侶就變成了網友,變成了甲方和乙方。
想要提醒單主支付尾款,又擔憂破壞男友形象的栗子,總是會在委托結束的第二天,才小心翼翼地給對方發消息:“寶寶,這邊尾款是200塊錢哦。”
cos委托一般采用“定尾制”,即單主預付定金,服務結束后再支付尾款,超時則收取加時費。
雖然甲方與乙方的關系名副其實,但單主與coser之間卻并沒有一個可以為其擔保的“中介公司”。要找到自己的乙方,需要單主“眾里尋他千百度”。
在一些二手交易平臺上,coser會發布自己的“委托條”(cos委托服務介紹)。栗子的鏈接下,有113人表示了感興趣,但這里只是她們認識的一個途徑。她與單主的具體溝通,還是在社交軟件上。
約過兩次委托的單主江月,也嘗試過在二手交易平臺上尋找coser。但是,“這里的選擇太少了”,所以江月更傾向于在社交軟件尋找coser。而且拍下定金和尾款鏈接、確認收貨的交易流程,也會讓江月產生作為甲方,而不是作為女友的“割裂感”。這也似乎提醒著她——過去的美好與快樂都是金錢買來的。
江月和coser的合照 受訪者供圖
當cos委托的圈子慢慢擴大,線上委托平臺、線下委托實體店也慢慢出現。在這里,coser的信息像商品一樣陳列在櫥窗,約委托也真正變成點單。有些平臺還會放出榜單,coser的排名,僅僅由點單量決定。
心凡并不喜歡這樣的約委托方式:“這很像在點牛郎,讓我有點不舒服。”她約委托的依據在于第一眼的感覺,而商業化的模式則會時刻提醒她——這不過是一場交易。
所以,女孩們大多會通過社交平臺,來尋找自己的約會男友。但沒有平臺的保障,也沒有法律的約束,圈內也并沒有集體共識,約委托就像“開盲盒”,金錢和服務的交換,也許并不對等。乙游委托的本質是一場私人定制的戀愛體驗,所有評判標準都是彈性的。而這些評判標準,往往握在付款的甲方手里。
心凡和coser的合照 受訪者供圖
當甲方的期待和乙方的行為產生偏差時,矛盾便爆發了。翹二郎腿、說網絡熱梗、補口紅、摘假發、和路人搭話、聊到現實生活……這些不起眼的相處細節,都可能成為引爆單主情緒的雷點。一旦協商不成,單主申訴無門,等待coser的——可能是一張猝不及防的“掛條”,以及一場曠日持久的網絡罵戰。
掛條,又稱瓜條,一般是單主發帖吐槽自己不完美的、糟糕的委托體驗,并曝光coser的虛擬身份信息,提醒其他同好“避雷”。
當掛條出現,吃瓜群眾們也聞風而來。當評論區里的討伐愈演愈烈時,coser也往往會出面澄清,甚至反“掛”單主。掛條帶來的指責、辱罵、人肉,將戰場從虛擬帶到現實。刪除瓜條、澄清解釋、永不接單、銷號退坑,是四種默認的結局。
栗子就曾在自己的朋友圈里,目睹了一場“掛人”風波。一位單主因為coser在現實中戀愛而要求退款。coser不接受這個理由,拒絕退款并把單主“掛”在了朋友圈。單主看到后,又將coser“反掛”。“掛條”帶來的網暴,也讓栗子非常擔憂:“如果我被掛了,我會退圈的。”
cos委托,本來給了虛擬中的愛人來到現實的機會。但當感情遇上金錢,甲乙雙方的現實矛盾變成了一張張“掛條”,而掛條帶來的網暴又將波及雙方的現實生活……在一地雞毛中,誰還記得,cos委托的本意是為了圓夢?
夢醒時分
當十二點的鐘聲敲響,灰姑娘要離開城堡,一日好夢的約會也要迎來告別時刻。
和“夏鳴星”分別時,江月站在地鐵車廂外,看著車門漸漸合上,夏鳴星揮著手越走越遠,最后消失在她眼前。直到轉身離開的那刻,她才將蓄了許久的淚落下,懷里抱著見面時他送的黃色花束。
江月抱著“夏鳴星”送的花 受訪者供圖
江月低頭給朋友發消息:“我已經開始戒斷……”就像一本小說的最后一頁,一場假期的最后兩天,一場旅行的返程時刻,所有不舍的、酸澀的、腫脹的情緒被統稱為“戒斷反應”。
這場夢的結束,不是一瞬間的崩塌,而是慢慢蔓延的裂隙。
委托結束前兩天,江月還沒有太多情緒。直到第三天上課時,回憶仿佛才突然決堤。她抱著手機躲在被窩里,反復翻看那天的相冊,盡管有好幾張糊了的、沒有拍得很漂亮的圖。等回過神來,枕巾已經被濡濕了一大片。
對于心凡來說,戒斷的情緒則是在分別的那一瞬間達到頂峰的。一開始她信誓旦旦地認為自己會不舍,但絕對不可能到哭那么嚴重。
在分別的地鐵站里,coser借口離開,讓心凡在車站等他。“那時候我隱約感覺他要做些什么,但不知道具體是什么。”心凡有些局促又期待地給朋友發消息,“真的哭出來怎么辦?”
再抬起頭,他抱著一束花站在她面前。收到花的那刻,coser一直歉意地自責花不夠大、不夠漂亮,心凡卻哽咽地說:“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收到花。”她先是低聲啜泣,聲音越來越大,最后摟住coser的胳膊,放聲大哭起來。
分別時,coser送給心凡的花 受訪者供圖
地鐵站里路人行色匆匆,廣播反復播報著的提示,也在提醒心凡,“原來真的要分開了”。
坐在回家的地鐵上,心凡收到了來自coser的一張照片,照片里她戴著陸景和的項鏈,上面串著心凡套在她手上的戒指。像灰姑娘留下的水晶鞋,雖然夢醒了,但幸福和愛沒有消失,仍然留在現實中。這份愛,也給了她們更大的勇氣,繼續面對生活里的困難與挑戰。
心凡看著照片,淚如雨下。
“我們還會再見面嗎?”
“一定會的。”他說。
(本文涉及人物均為化名)
融媒體中心主任 | 許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