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是啥?鄉愁就是吃??赡苁且煌肜钡米屇阒焙暨^癮的螺絲粉,也可能是一粒酸甜正合適,進到嘴里骨肉分離,汁水肆意橫流的楊梅。
楊梅因其形如水楊子而味似梅,故而得名。你看楊梅的形狀細節有點像味蕾,通體都是細小的瘤刺,或許這正是楊梅為鄉愁所刻下的印記。輾轉反側,輾轉反側,即使你已在第二故鄉有了自己的家,看到街頭那一小塑料筐價格不菲的楊梅后,依然能勾起你對兒時楊梅的回憶吧。
余秋雨在《鄉關何處》中這樣形容家鄉的楊梅:“它的成熟又來勢洶洶,剎那間從漫山遍野一起涌出的果實都要快速處理掉?!庇嘞壬募亦l在浙江慈溪,慈溪市的橫河鎮是有名的楊梅之鄉,這里的楊梅味甜微酸,核小汁多,最難儲藏。據說只有親自跑去慈溪的人才有口福享受到這美味。
楊梅的營養豐富,味道酸甜,是夏日解暑的佳果。猶記得兒時捧一大碗的楊梅,在上面密密麻麻撒上一圈白砂糖,等著白砂糖被一點一點染成絳紅,碗底滲出一層淺淺的楊梅汁液,便開始將楊梅一口一個地囫圇吞了下去。
因為老家的楊梅果肉微酸,吃得太細致,后面的那頓飯是難以下咽的——牙齒都被酸倒了。待到碗底最后一粒楊梅被舌頭卷進肚中,一邊打著飽嗝,一邊喜滋滋地將最后那口甜絲絲的楊梅汁吸入嘴中,任其甜味順著嘴唇到舌根,一直通過食管擴散到胃里去,啊,幸福極了。
母親還會用新鮮楊梅做一道蜜餞——紫蘇楊梅,買本地產青中帶紅的楊梅,用鹽攪拌煞一下水分,放竹籮盤上曬至半干,再加冰糖,新鮮純紫色的紫蘇,在鍋中蒸熟,至楊梅顏色變深,顆粒間拉出糖絲,便可以再次置陽光下將糖拌勻曬干。曬好的楊梅干與新鮮楊梅相比,別有一番風味,用牙剔下果肉后,核還能含在嘴中嘬好久;而紫蘇也因入了楊梅的味道,最后竟比楊梅肉還好吃。自從上大學離家,紫蘇楊梅便成為經典的媽媽味道,每年母親都會準備上一罐,即便離家千里,也能望月品梅。
說到母親的楊梅,想起一件事,從小吃楊梅都被教育要把核也一起吞下去,說是對胃好,還有一句方言佐以為證“楊梅子不吃核,吃哪個的屁”。于是,就這樣懵懵懂懂中,以為像雞吃小石子助消化一樣,無數顆楊梅核被勉強咽進了肚里。直到數年后查閱文獻書籍時才知道對胃好的是果肉,絕不是核,好在那么多楊梅核咽進肚里并沒有引起啥異常反應,就當它們多一段人體之旅好了。
家鄉人還喜歡將新鮮楊梅洗凈后浸入自家釀的米酒或高粱酒中,待一段光陰后,楊梅酒泛紅,顏色格外誘人,當父輩們倒一壺出來應酬客人時,孩子們總忍不住討要一粒楊梅放入嘴里,最后小臉蛋也似楊梅酒一般紅撲撲地喜人。
據說這楊梅和楊梅酒有促胃酸分泌助消化的作用,想來也是,酸酸甜甜、生津止渴,但凡吃上兩口,都會令人食欲大增。《本草綱目》記載,“楊梅可止渴、和五臟、能滌腸胃、除煩憒惡氣?!睏蠲饭麑?、核、根、皮均可入藥,性平、無毒。果核可治腳氣,根可止血理氣;樹皮泡酒可治跌打損傷,紅腫疼痛等。對于牙痛病人,可用楊梅樹皮及根煎水含漱。對于長有惡瘡的人,可用楊梅樹皮和根煎湯洗漱。
不過楊梅雖好,同樣不可貪吃。《隨息居飲食譜》記載:“楊梅,諸病挾熱者忌之?!薄妒朝煴静荨酚涊d:“熱久食之,令人更熱,損齒及筋?!蓖瑫r,楊梅由于沒有外果皮,可加細鹽浸泡二三十分鐘后清洗干凈后再吃,一來殺菌,二來可以將里面的小蟲子泡出來
。
每年楊梅上市的時間很短,有詩云“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每當楊梅時節一過,兒時的我便眼巴巴地瞅著河邊那棵高大構樹的鮮紅果實,心想它是否也如楊梅一般酸甜可口呢?
年長離鄉后,思念家鄉楊梅的心也如那古人:“北方地冷無南果,最恨楊梅未得嘗。極目杭山涎欲下,移家聚塢勿能忘?!币涣蠲?,是否也定格了你的兒時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