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動風水丨不同行業開張時間的講究
52 2025-07-02
古代帝王對風水極為尊崇,深信皇宮需建于龍脈之上,如此方能保國運昌盛、福澤綿延,否則將面臨國破家亡。紫禁城作為宮殿中的傳奇存在,其背后隱藏著諸多風水奧秘。
很多人誤以為紫禁城是清朝專屬,實則它由明成祖朱棣建造。早在明朝之前,元朝與金朝便已在此定都,這與北京獨特的龍脈息息相關。那么,龍脈究竟在何處?紫禁城的風水布局又暗藏什么玄機?讓我們一同揭開其神秘面紗。
1151 年,金朝皇帝完顏亮篡位后,出于對舊都上京安全及統治便利性的考量,決定遷都燕京(今北京),并在紫禁城西南方向建造金中都。為建此城,朝廷動員 120 萬人,歷經兩年完工。完顏亮一心將其打造成繁華都市,金中都也不負所望,人口突破百萬。從風水角度看,金中都呈正方形,引入的西湖水系從西北方穿城而過,這在風水學說里,對國運影響重大。
古人通過對天象、地理和動物習性的長期觀察,總結出萬物可歸為天地、風雷、水火、山澤這八種自然現象,且都受陰陽兩種力量支配。精通易經八卦之人,能借此預測未來、洞悉萬物運行規律。基于此,金朝皇帝選擇在燕京建宮殿,因其處于統治中心,還有西北東南走向的西湖水系,是難得的風水寶地。在后天八卦中,西北方對應乾卦,象征天,水自天上來的格局屬上乘水法,預示著福祿源源不斷,國家昌盛。但事物都有兩面性,金朝繁榮 60 年后,宮外東北方高粱河水量激增,而西湖水系水量驟減。在八卦里,東北屬艮卦象征山,水往低處流,此時山的方向聚水屬反常,被視為不利。不久后,1215 年金中都被蒙古攻陷,讓人不禁懷疑風水對國運的影響。
在現代,風水常被視為迷信,可古代卻將其當作嚴謹科學,稱作堪輿。堪代表天道,即天體運行規律;輿代表地道,指大地萬物運行法則。堪輿家通過觀測天象、考察地理,為人們選址建房、修墓。比如,易泛濫或缺水之地不適合居住,否則易遭災,這和現代天氣預報一樣,是基于自然現象預測未來。“風水” 一詞源于晉朝郭璞的《葬書》,書中提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據此認為有水就有氣。風水的核心就是尋找氣,古人把山脈起伏比作龍,主峰為來龍,山谷溪流為脈,主流為去脈,風水家的職責就是尋找氣旺之地,并設法聚集生氣(類似活水),避免死氣(如同死水)。從科學角度講,金朝在燕京活水上建宮殿,方便農業和生活用水,是明智之舉。然而,1214 年蒙古大軍攻入金中都,金宣宗南遷,最終 1234 年金朝滅亡。
金朝滅亡后,忽必烈看中北京的風水,于 1260 年稱帝。起初定都元上都,后因位置偏北不利于控制中原,便遷都燕京。他發現金朝舊都旁西湖水系水量減少,而東北方高粱河水量增加,積水潭(后改名海子,即什剎海)面積擴大。風水理論認為,水多氣旺,西北方來氣最尊。忽必烈任命郭守敬、劉秉忠設計元大都,劉秉忠在海子設轉折處,此處西北注入方屬陽,東南流出方屬陰,是陰陽交匯點,以其為中心建設的元大都,如心臟般充滿生氣。元朝因此勢力擴張,疆域遼闊。但 1368 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并攻陷元大都,元朝滅亡,此前兩個月,大都內大圣壽萬安寺遭雷擊成廢墟。
朱元璋在南京稱帝,派劉伯溫尋找風水寶地建都城。劉伯溫認為紫金山是龍脈,可惜山下有燕雀湖,面積受限。但朱元璋堅持填平燕雀湖建造明故宮,雖宮殿講究風水、融入陰陽五行,可建成后因地基問題開始下沉。1399 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1402 年攻入南京,建文帝朱允炆放火焚毀明故宮后失蹤。朱棣為穩固統治,決定遷都北京。這是因為風水界認為中華大地有北龍、中龍、南龍三條龍脈,皆源于昆侖山,昆侖山在西北方對應乾卦代表天,被視為天地橋梁,而北京位于最長的北龍之上。1406 年,朱棣在元大都基礎上建造紫禁城(今北京故宮)。
紫禁城占地 72 萬平方米,有七十多座宮殿、超九千間房,是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宮殿群。其外有 10 公尺高城墻和 59 公尺寬、6 公尺深的護城河環繞,設玄武門、午門及東西華門四座城門。城內分辦公外朝(屬陽)和居住內廷(屬陰),合為太極,寓意國運昌盛、皇室子孫綿延。紫禁城名稱源于古人對天帝居所紫微宮的想象,皇帝仿其建造宮殿,且皇宮禁地不對外開放,故名。
為破除元朝殘留龍氣,朱棣命人將建紫禁城的地基土堆成萬歲山(景山),此地原是元朝皇帝寢宮延春閣。同時,在積水潭北岸建鎮水觀音,引入金水河,河水從西北方流入象征生氣入明朝,護城河則聚氣。紫禁城的龍穴在交泰殿,它位于乾清宮(乾為天屬陽)和坤寧宮(坤為地屬陰)之間,有陰陽交泰之意。此外,紫禁城還融入五行,北方屬水對應黑色,玄武門旁建筑屋頂為黑;南方屬火對應紅色,午門城墻為紅;西方屬金,金水河流經;東方屬木,太子居文華殿寓意開枝散葉;中央屬土,紫禁城中心土字形臺階上有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太和殿是明清皇帝登基之處,地位重要。
然而,紫禁城建成不久,三大殿就遭雷擊起火,此后六百多年又歷經五次火災,重建耗費大量人力財力,金絲楠木都被耗盡。盡管如此,紫禁城仍見證了明清盛世,如清朝康雍乾盛世長達 125 年。有人認為風水有其道理,但為何朝代仍會滅亡?因為風水并非一成不變,古代堪輿學雖能觀察天地變化預測未來,但天地萬物時刻變動,風水也隨之改變,即 “風水輪流轉”。若在位者不能順應變化,國家就會衰敗,正如太極圖所示,陰陽交替、盛極必衰。關于風水,你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