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供奉的主要財神有九位,誰是正財神?誰在民間最受歡迎?
你家門上貼的財神爺,到底是誰?是黑臉披甲、騎虎持鞭的趙公明,還是笑瞇瞇抱元寶的李詭祖?別小看這事兒——中國民間供奉的財神可不止一位,整整九位,個個來頭不小。
有人是封神榜上的“編制內”,有人是百姓畫出來的“自由職業者”;有人主張鎮宅收邪,有人主打送福聚財。
可到底誰是“正財神”?又是誰最受歡迎?這不是看香火多寡,也不是看誰印得多——得看身份、講來歷、看他們在民間怎么走紅。
你以為財神就一個?其實是個“班子系統”
在老百姓心里,財神爺就像家里的親戚——只要你過年點香,財神爺總是來得比親戚還準時。
可真要問一句:“財神爺到底是誰?”十有八九的人會一臉迷茫。這可不是咱們糊涂,是因為中國的財神,真不止一個。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財神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整套“神職系統”,有點像一個運營良好的公司:有總經理、有主管、有助理,還有外聘顧問——分工明確、各管一攤,組織得井井有條。
這“神職系統”里,最核心的成員一共有九位,今天我們熟知的“九大財神”,就是從幾百年民俗中慢慢總結出來的。有人原本是道士,有人是忠臣,有人是商人,有人甚至曾是瘟神
??刹还艹錾砣绾危麄冏詈蠖肌稗D正”成了財神——只要你管錢、護財、送福,在老百姓眼里,你就是財神爺。

舉個最直接的例子,五代時期的劉海蟾,本是個修道得道之人,在民間卻被稱作“準財神”。他笑口常開,手里拎著金蟾,身邊還跟著一串銅錢,形象實在太喜慶,所以成了家家戶戶喜歡掛在墻上的“富貴神”。
而那些商賈出身的人物,如范蠡、沈萬三、子貢,靠著自己的經商智慧發了大財,后來就被百姓“封神”,掛上了財神的牌匾。他們能不能真的賜你金銀,咱不好說,但老百姓看到他們,就覺得有奔頭,這才是信仰的精髓。
更妙的是,財神的安排,跟咱們今天工作崗位還真有點像。誰拜哪個財神,其實是看你“從事哪行”:你是做買賣的,拜掌“財運總盤子”的;你是種地的、運輸的、擺地攤的,就找負責“行業分線”的那位。

所以很多人以為“財神”是一個大爺,其實更像是一個團隊。九大財神是干嘛的?就是把“招財送?!边@事兒,具體到人,具體到崗,各負其責,才能讓全社會都覺得安心。
而在這個團隊里,有一個人地位最高。不是因為他笑得甜,不是因為他金銀多,而是因為他的“編制最正、官職最大、出鏡率最高”——他叫趙公明。
趙公明憑什么是正財神?他不是天生的財神,而是一步步“轉正”的
說起趙公明,很多人第一反應是:“那個黑臉騎虎的財神爺?”對,就是他。但你知道他是怎么當上財神的嗎?不是含著金元寶出生的,而是經歷了三段“人生”。
趙公明原本是雷部將帥,最早在民間可不是什么財神,而是“瘟神”。他負責懲惡除疫,性格兇猛,形象黑面濃須、頭戴盔甲、手執鞭杖、騎著一只黑虎出門巡街,怎么看都不像招財的模樣。
但也正因為這樣,他在百姓心中成了“既能治病,又能辟邪”的角色。用今天的話說,他不像財神,更像財務系統里的“審計部”,查賬、斷病、鎮邪,一樣不落。

但這位“雷部將帥”,身份發生了決定性變化,要感謝一本書——《封神演義》。在第九十九回中,姜子牙給他封了個名號:“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
看這職稱就知道,是官方認證的“財源總管”,管的不是一條財路,而是“天下金銀財寶”。

這還沒完。到了民間信仰系統里,趙公明又成了“五路財神”的中路大帥。所謂“五路”,是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趙公明負責“中路”,其他四位是他的部下——一個管招寶、一個管納珍、一個管招財、一個管利市。這種“帶隊型”財神,民間就認他是“頭”。
于是你看,趙公明的職務,是從“地方官”干到“全國總管”,從“瘟神”轉為“財神”,從“民間口頭封”轉為“道教正統認定”,這條晉升之路,是中國式信仰變化的模板。
他真正走紅的時間,是在清代江南。蘇州、上海一帶,每年正月初五一早,街上鑼鼓喧天,店鋪爭著“搶路頭”接財神,接的就是趙公明。誰先接,誰財運旺。這風俗后來傳遍全國,直到今天,很多地方正月初五凌晨還要放鞭炮、點香火,迎的還是這位黑臉大哥。

而且趙公明這個形象,在各種廟會、雕塑、木雕里極具辨識度。南方人習慣在門店門口擺他的神像,北方人在香案上供奉他的畫像。尤其是開工開市的日子,很多老板寧可不吃飯,也得先敬趙公明。
所以說,趙公明是“正財神”,不是因為誰寫了就算數,而是“宗教上有道統,民俗上有場面,信仰上有共識”。他是整個財神體系里權威最高、體系最全、神職最穩定的一位。
可在老百姓心里,“正”不等于“親”。有些財神,看著就讓人安心,哪怕沒大官職,也最得人心。
李詭祖是“最接地氣的財神爺”,誰家墻上沒他張像?
趙公明是廟里的財神,那墻上的、香案前的財神,多半不是他。如果說趙公明是“單位神”,那李詭祖就是“家庭神”。

這位李詭祖,沒披甲,沒黑臉,也不騎虎。他的形象是個慈眉善目的中年男子,穿紅袍、抱元寶,笑瞇瞇地看著你,身邊還站著幾個小童子,有拿金蟾的、有抱聚寶盆的,怎么看都喜氣。

他在民間有個外號,叫“增福相公”,還有人稱他“福善平施公”。聽著文縐縐的,但寓意很直接——主打“公平送福”、“家家有余”。所以很多小生意人、小家庭供奉的財神,都是他。
李詭祖不當道士、不做將軍,也沒被姜子牙“封神”,但他在百姓心中有別樣地位。清代和民國的錢票上,印的大多就是他的形象,尤其是民間木版年畫,十張有八張財神像,都是李詭祖。

比如山東、蘇北一帶,過年貼財神的時候,貼的是黃紙印的李詭祖像,邊貼邊念:
“財神貼得高,主家又蒸饅頭又蒸糕;財神貼得低,主家開年好運氣;財神貼得勿高勿低,主家錢鋪滿地?!?/p>
這不是文學,是活生生的民間信仰。而且這種“貼財神”的風俗,一直延續到今天。你到江南一些老城,走街串巷,還能看到門框上貼著殘破但不舍得撕的李詭祖畫像。
更有意思的是,在一些地區,當年過年乞丐送財神像,送的不是趙公明,而是李詭祖。他代表的不是震懾,而是祝福。他不需要身份認證,只需要那一張笑臉,就能進千家萬戶。
所以趙公明是“財神長官”,李詭祖是“民間代言人”。一個代表體系,一個代表人心。
在今天,誰是正財神,誰是最受歡迎,已經不再是非此即彼的問題。兩人各有其位,各有信眾,一個定格在廟里,一個駐扎在門上。這正是中國民間信仰最獨特的智慧所在:我們不靠唯一神,而靠合力神;我們不是拜一個偶像,而是建一個系統。
參考資料
中國民間的財神信仰.快懂百科
五路財神.快懂百科
九大財神科普.澎湃新聞.2023-01-27
「網絡中國節·春節」年俗日記?:正月初五 接財神.環球網.202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