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戰(zhàn)中的風水暗戰(zhàn):揭秘頂級企業(yè)的“無形戰(zhàn)場”
171 2025-08-10
天道:升之盡必困,自下而上,如以力進,不久比困,疲乏之象。
人間道:君子處困乃樂天安命隨時善處。外悅內(nèi)險困象。處險以悅有危必懼。
易經(jīng)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知命安固守困。尚口之戒 當困而言,人所不信,欲以口免困,致窮,以悅以處困。
占卜:
1.一個輪子在地上,代表難以行動。獨行也無依也,方向不明也
2.一個人臥病在床,代表處于困境,不能解脫。招危難也;
3.池中青草:仍有生氣狀
4.有貴人在倒水,救旱池中的魚,說明危而難救。旱池,無財也,有貴人資援
5.一個藥爐在門外,為治病的工具,說明需要拯救弊病。藥爐:有人來救,待時緩進也; 宜守。
時運不來好傷懷,撮上押去把梯抬,
一筒蟲翼無到手,轉(zhuǎn)了上去下不來。
陽宅:三女居二子位(北)1.體弱多病,限不過二十歲,2.性剛烈:獨行獨斷,3.婚事不成,多有阻滯;4.財?shù)摬皇兀挥幸痪€生機,從商必兇。解之唯大禍可也
先天卦:父全母不全,病重,勢單力薄,求救無門,巧藝安身,有志不成,一足有疾前生定,逢水年有大貴人助力。
后天卦:鰥居之人,一人臥病,獨行無依,猶有生氣,不生貪念,正財?shù)嚼险咂桨病?/p>
值年卦:行不得也,家人有災,事乃招困,婚事不成,不貪不求,唯悅可解。
《周易闡真》上兌下坎(困卦第四十七)澤水困:這個卦的上面是澤,下面是水。澤水被困在陰暗的地方,表示處于困境之中,需要尋求出路。
困:亨。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
初六,臀困于株,入于幽穀,三歲不覿。
九二,困于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享祀,征兇,無咎。
六三,困于石,據(jù)于蒺藜,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兇。
九四,來徐徐,困于金車,吝,有終。
九五,劓刖,困于赤紱,乃徐有說。利用祭祀。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動悔,有悔。征吉。
困者,窮難也。卦體下坎,一陽陷于二陰之中,上兌,一陰居于二陽之上,均系陰浸其陽,陽氣不通之象,故謂困。卦德險中出悅,悅出于險,兼有濟困之義。此磨礪身心之卦,承上萃卦而來。萃者,由順得悅,所以攢簇藥物,返本還原也。但能攢簇于平易,不能攢簇于艱險,仍是不能順、不能悅。特以修道者平易之境,皆能有守,艱險之地,每多變志,或為衣食逼迫改念,或因疾病纏綿墮志,或因年老灰心,或因魔障歇功,諸如此類,皆是道心不力,為困所拘,終不成道。若果身困而心不困,境困而道不困,處險能悅,困中反有亨道矣。
雖然處險能悅,因為人所不及,亦必困所當困,若困所不當困,亦不得亨。蓋困之亨道,在于得其正耳。以正處困,以正而亨,困而與時偕行也。與時偕行,惟俱中正之德之大人能之。特以大人者,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諸念不生,遇境難遷,素位而行,不愿乎外,不但所處得其吉,而且順命能無咎。至于一切衣食之徒,不信于困,行險僥幸,稍不如意,形于辭色,怨天尤人,咎即隨之,何能致吉?以正處困,險而能悅,則為大人;困而不信,悅以行險,則為小人。同一險也,同一悅也,而大人小人分之。修道者,遇困可不守其正乎?
?(下坎上兌)脫困有方安分守正 困德之辨也
序卦傳.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
[卦名探討]
困:澤水,澤水流失,本應為涸。困字本義為止門的木橛,該義后作“梱”。后引申為艱難,貧苦等義。或許用涸不足以明卦意,取了兌卦的毀折、坎卦的陷阱之義,意象為羊掉入陷阱,困。有意思的是,雜卦傳說“困相遇也”,那水澤節(jié)不更是相遇,卻說是止,取了三五為艮。
[經(jīng)文+傳文]《困》 亨,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
《彖》曰:《困》,剛掩也①。險以說②,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貞大人吉”,以剛中也③。“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象》曰:澤無水《困》④。君子以致命遂志。
[注解]①剛掩:《困》卦下坎上兌,兌是陰卦,坎是陽卦。兌在坎上,是柔掩蓋剛的象征,所以說“剛掩”。這一卦從總體上看是陰柔的小人掩蓋了陽剛的君子,使君子陷入困頓之中。②險以說:《困》卦下坎上兌,兌是悅(說),坎是險,所以說“險以說"。深處艱險之中而能夠心中愉悅,只有胸懷浩然正氣的君子才能做到。就像孔子在周游列國的途中遇險、絕糧,而能做到弦歌不絕。③剛中:九五、九二都是陽爻,分居上下卦中位。④澤無水:《困》卦下坎上兌,兌是澤,坎是水,澤在水上,是澤面干旱的跡象,所以說“澤無水”。“澤無水”象征理想受困,只有不惜生命硬干,所以下文說“君子以致命遂志”。
困卦象征窮因,努力拯濟必能亨通。只有堅守正道的大人君子可以獲得吉祥。
[譯文]
《困卦》象征困窮:努力脫困可獲亨通,堅守正道的大人可獲吉樣,無禍害;此時節(jié)說什么話也不會有人信從。
《彖傳》說:《困》卦的象征是,陽剛被掩蓋而難以伸展。遇險卻能和悅應對,困頓卻能不失其本色,這種亨通,大概只有君子能得到吧。“貞大人吉”,是因為君子剛健中正;“有言不信”,是說信奉空談是行不通的。
《象傳》說:澤中無水,這就是《困》卦的象征。君子取法《困》卦,不惜舍命達成理想志愿。
【困注解】:困,卦名。困卦是下坎上兌,亦即“澤水困”。《序卦傳》說:“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否卦的上九與六二交換位置,卦變后得到困卦。下卦為坎,坎為陽卦;上卦為兌,兌為陰卦,陽下陰上,猶如陰陽交合之意,故說“亨”。九二與九五皆陽剛之爻居于中位。猶如大人堅守中正之道,故說“大人吉,無咎”。上卦兌為口,有“言”之象;下卦坎為耳痛,猶如聽不進去之意,故說“有言不信”。
【彖注解】:下卦坎為陽卦,為剛。上卦兌為陰卦,為柔。九五和九二皆被陰爻所乘,猶如被陰所掩蔽,故說“剛掩”。下卦坎為險,上卦兌為悅,故說“險以說”。九二、九五都是陽剛居于中位。上卦兌為口,上六居于卦之終位,上六爻變,猶如兌卦消失,故說“尚口乃窮”。
[彖辭由來]
澤水困,上兌下坎。亨,澤水會通之象。“貞大人吉,無咎”。二五皆陽,大人,處困境(坎)和毀譽(兌)之中能剛正不阿,雖是災難(咎)也不為咎,非吉而吉。“有言不信”,下坎為言,上兌為毀折,耳目不聰明之象。
[彖辭義解]
澤水困,取坎,因言入獄(有言不信),凝志致命,只有君子才能做到(貞大人)。上卦兌,說,毀折;下卦坎,牢,舌。
【象注解】:上卦為兌、為澤,下卦為困、為水。水在澤下,澤中無水,故說“澤無水”。“致命”,獻出生命。遂志”,完成志向。君子察觀此象,即便獻出生命,也要完成志向。
《周易正義》 坎下兌上。困:亨。困必通也。處窮而不能自通者,小人也。
[疏]正義曰:“困”者,窮厄委頓之名,道窮力竭,不能自濟,故名為“困”。亨者,卦德也。小人遭困,則“窮斯濫矣”。君子遇之,則不改其操。君子處困而不失,其自通之道,故曰“困,亨”也。
貞,大人吉,無咎。處困而得“無咎”,吉乃免也。
[疏]正義曰:處困而能自通,必是履正體大之人,能濟於困,然后得吉而“無咎”,故曰:“貞,大人吉,無答也。
有言不信。
[疏)正義曰:處困求濟,在於正身脩德。若巧言能辭,人所不信,則其道彌窮,故誡之以“有言不信”也。
《錄》曰:困,剛揜也。剛則擒於柔也。
[疏]正義曰:此就二體以釋卦名,兌陰卦為柔,坎陽卦為剛,坎在兌下,是“剛見揜於柔也”。剛應升進,今被柔揜,施之於人,其猶君子為小人所蔽以為困窮矣。
險以說,因而不失其所亨。處險而不改其說,“國而不失其所亨”也。
[疏]正義曰:此又就二體名訓以釋亨德也。坎險而兌說,所以困而能亨者,良由君子遇困,安其所遇,雖居險國之世,不失暢說之心,故曰“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也。
其唯君子乎? 貞,大人吉,以剛中也,處困而用剛,不失其中,履正而能體大者也。能正而不能大博,未能說因者也,故曰“貞,大人吉”也。
[疏]正義曰:“其唯君子乎”者,結(jié)嘆處困能通,非小人之事,唯君子能然也。“貞,大人吉,以剛中”者。
此就二五之爻,釋“貞,大人”之義。剛則正直,所以為貞,中而不偏,所以能大。若正而不大,未能濟困,處困能濟,濟乃得吉而無咎也,故曰“貞。大人吉,以剛中”也。
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處困而言,不見信之時也。非行言之時,而欲用言以免,必窮宅也。其吉在於“貞、大人”,口何為乎?
[疏]正義曰:處困求通,在於修德非用言以免困。徒尚口說,更致困窮,故曰“尚口乃窮”也。
《象》曰: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澤無水,則水在澤下,水在澤下,困之象也。處困而屈其志者,小人也。“君子固窮”,道可忘乎?
[疏]正義曰:“澤無水,困”者,謂水在澤下,則澤上枯槁,萬物皆困,故曰“澤無水困”也。“君子以致命遂志”者,君子之人,守道而死,雖遭困厄之世,期於致命喪身,必當遂其高志,不屈撓而移改也,故曰“致命遂志”也。
[經(jīng)文+傳文]初六 臀困于株木①,入于幽谷,三歲不覿②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注解]①困:受困。②覿:見。
[譯文]初六 臂部被困在樹干之上,隱入幽深的山谷,幾年不露面。
《象傳》說:“入于幽谷”,是說君子處境黑暗。
【初六注解】:“株木”,枯木之意。下卦坎為臀、為險,互卦巽(六三、九四、九五)為木,故說“臀困于株木”。初六在下卦坎之中,坎為水、為陷、引申為幽谷,初六以陰柔之爻居于陽剛之位,又處困卦之下位,故說“入于幽谷”。初六與九四相正應,故說“三歲不覿”。
【象注解】:初六上臨互卦離(九二、六三、九四),離為光明,故說“不明也”。
《周易闡真》初六,在困之初,其困不大,又近二陽,不宜受困,乃柔弱無剛,自暴自棄,甘居人下,如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矣。如此之人,不當困而困,雖三歲之久,終不能出險。此小困而自致大困者也。
《周易正義》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歲不覿。最處底下,沈滯卑困,居無所安,故曰“臂困于株木”也。欲之其應,二隔其路,居則困于株木,進不獲拯,必隱遵者也,故曰:“入于幽谷”也。困之為道,不過數(shù)歲者也。以困而藏,困解乃出,故曰“三歲不覿”也。
[疏]“初六臀困于株”至“三歲不規(guī)”。。正義曰:“臀困于株木”者,初六處困之時,以陰爻最居窮下,沈滯卑困,居不獲安,若臀之困于株木,故曰“臀困於株木”也。“入于幽谷”者,有應在四,而二隔之,居則困株,進不獲拯,勢必隱遵者也,故曰“入于幽谷也”。“三歲不覿”者,困之為道,不過數(shù)歲,因窮乃出,故日“三歲不覿”也。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言幽者,不明之辭也。入于不明,以自藏也。
[疏]正義曰:“幽不明”者,《象》辭惟釋幽字,言幽者,正是不明之辭,所以入不明,以自藏而避困也。釋株者,初不謂之株也。
[經(jīng)文+傳文]九二 困于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享祀;征兇,無咎。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慶也。
[譯文]九二為酒食所困,但榮祿正在到來,這對祭祀有利;急于出征有兇險,但終獲無害。
《象傳》說:“困于酒食”,這是說秉守中道就會贏得福慶。
【九二注解】:九二在坎之中,坎為水,猶如酒食之意。故說“困于酒食”。“朱紱(fú )”,古代禮服上的紅色蔽膝。引申為官服。否卦卦變得到困卦。否卦之上乾為大赤;否卦之下坤為裳。故說“朱紱方來”。九二在互卦離中,離為牛,故說“享祀”。九二與九五不相正應,故說“征兇”。但九二居于中位,故又說“無咎”。
【象注解】:九二居于中位,能堅守中正之道,故說“中有慶也”。
《周易闡真》九二,陽陷陰中,正在衣祿不足之時,如困于酒食也。幸其剛而得中,為道忘軀,身困而心不困,一日苦盡甜生,大道完成,方且服天衣、食天祿,如朱紱方來,修天爵而人爵即從之,先困后亨,理有可必。
先困后亨之象,其利如用亨祀,以誠格天,久而見功,若正在困中,急欲出困,反招其兇,亦無咎,其困而不亨矣。此先困而后得亨者也。
《周易正義》九二:困于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享祀。征兇,無咎。以陽居陰,尚謙者也。居困之時,處得其中。體夫剛質(zhì),而用中履謙,應不在一,心無所私,盛莫先焉。夫謙以待物,物之所歸;剛以處險,難之所濟。履中則不失其宜,無應則心無私恃,以斯處困,物莫不至,不勝豐衍,故曰“困于酒食”,美之至矣。坎,北方之卦也。朱紱,南方之物也。處困以斯,能招異方者也,故曰“朱紱方來”也。豐衍盈盛,故“利用享祀”。盈而又進,傾之道也。以此而征,兇誰昝乎?故曰“征兇無咎”。
[疏]“九二困于酒食”至“無昝”。o正義曰:“困于酒食”者,九二體剛居陰,處中無應,體剛則健,能濟險也。居陰則謙,物所歸也。處中則不失其宜,無應則心無私黨。處困以斯,物莫不至,不勝豐衍,故曰“困于酒食”也。“朱紱方來,利用享祀”者,紱,祭服也。坎,北方之卦也。紱,南方之物。處困用謙,能招異方者也。故曰“朱紱方來”也。舉異方者,明物無不至,酒食豐盈,異方歸向,祭則受福,故曰“利用享祀”。“征兇無答”者,盈而又進,傾敗之道,以征必兇,故曰“征兇”。自進致兇,無所怨咎,故曰“無咎”也。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慶也。
[疏]正義曰:“中有慶”者,言二以中德被物,物之所賴,故曰“有慶”也。
[經(jīng)文+傳文]六三 困于石,據(jù)于蒺藜”①,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兇
《象》曰:“據(jù)于蒺藜”,乘剛也②;“入于其宮,不見其妻”、不詳也。
[注解]①據(jù):按。蒺藜:一種帶刺的蔓草。②乘剛:本爻六三是陰爻,居九二陽爻上,是柔凌駕期,小人凌駕君子的象征
[譯文]六三為亂石所困,手按在蒺藜上(受傷),走進自己的屋里,也見不到妻子:有兇險。
《象傳》說:“據(jù)于蒺藜”,是說小人凌駕君子;“入于其官,不見其妻”--這是不祥的禿頭。
【六三注解】:否卦卦變得到困卦。否卦之六三爻在互卦艮(六二、六三、九四)中,艮為門闕、為宮室、為石,故說“困于石”。“蒺藜”,荊棘之類的植物。下卦為坎,為叢棘,猶如蒺藜,六三乘剛于九二,故說“據(jù)于蒺藜”。否卦之下卦坤為妻,卦變后為坎卦,故說“不見其妻”。六三既不中且不正,而且三位多兇,故說“兇”。
【象注解】:乘九二之爻,故說“乘剛也”。“不祥”,不吉祥的事。
《周易闡真》六三,愚而自用,不知尊師敬友,為正人君子所嫌惡,如困于石,據(jù)于蒺藜,自入于困矣。如此之人,本無實學,自負有道,務外失內(nèi),亦如人于其宮,不見其妻,終亦必亡而已。此無困而自致困者也。
《周易正義》六三:困于石,據(jù)于蒺藜,入于其言,不見其妻,兇。石之為物,堅而不納者也,謂四也。三以陰居陽,志武者也。四自納初,不受已者。二非所據(jù),剛非所乘。上比困石,下?lián)疝迹瑹o應而入,焉得配偶?在困處斯,兇其宜也。
[疏]“六三困于石”至“不見其妻兇”。。正義曰:“困于石,據(jù)于蒺藜”者,石之為物,堅剛而不可入也。蒺藜之草,有刺而不可踐也。六三以陰居陽,志懷剛武,己又無應,欲上附於四,四自納於初,不受己者也,故日“困于石”也。下欲比二,二又剛陽,非己所據(jù),故曰“據(jù)于蒺藜”也。“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兇”者,無應而入,難得配偶,譬於入宮,不見其妻,處困以斯,兇其宜也,故曰“入于其言,不見其妻,兇”也。
《象》曰:“據(jù)于蒺藜”,乘剛也。“入于其宮,不見其妻”,不樣也。
[疏]正義曰:“乘剛”者,明二為蒺藜也。“不祥也”者,樣,善也、吉也不吉,必有兇也。
[疏]正義曰:“采剛”者,明二為蒺藜也。“不祥也”者,祥,普也。吉也,不吉,必有兇也,
[經(jīng)文+傳文]九四 來徐徐,困于金車①:吝,有終。
《象》曰:“來徐徐”,志在下也;雖不當位②,有與也③。
[注解]①金車:貴人所坐的裝飾有金屬的車子,指貴人。②不當位:本爻九四是陽爻,居陰位,是“不當位”。③與:幫助。
[譯文]九四 緩緩而來,卻為金車所困(比喻受到貴人的為難):有憾惜,但會有好結(jié)果。
《象傳》說:“來徐徐”,是說君子甘居下位,雖然地位失當,仍能得人幫助。
【九四注解】:九四下臨坎卦,坎為險。且在互卦巽中,巽為進退,猶如慢慢而行之意,故說“來徐徐”。否卦之上乾為金,下坤為大輿。故說“金車”。九四不中不正,故說“吝”。但九四與初六相正應,故又說“有終”。
【象注解】:九四有志于向下與初六應合,故說“志在下也”。九四以陽剛之爻居于陰柔之位,位不當。但與初六相正應,故說“有與”。
《周易闡真》九四,出險地而居悅體,正當濟困之時,乃剛居于柔,不能速濟,似乎以柔傷剛,來徐徐如困于金章,而有吝道矣。然在困已久,不能直行其道,徐徐而來,終有如意之時。此有困而漸濟困者也。
《周易正義》九四:來徐徐,困于金車。各,有終,“金車”,謂二也,二剛以載者也,故謂之金車,“徐稱”著,強懼之辭也。志在於初而隔於二,履不當位,威令不行。棄之則不能,欲往則提二,故日“來徐徐,因于金車”也。有應而不能濟之,故曰“音”也。然以陽居陰,蹉濤之道,最力而處,不與二爭,雖不當位,物終與之,故目“有終”也。
[疏]“九四來徐徐”至“有終”。。正義曰:何氏云:“九二以剛德勝,故日‘金車’ 也。”“徐徐”者,疑懼之辭。九四有應於初而礙於九二,故日“困于金車”,欲棄之,惜其配偶疑懼,而行不敢疾迪,拔“案徐徐”也。有應而不敢往,可恥可恨,故曰“音”也。以陽居陰,不失游道,為物之所與,故日“有終”也,
《象》日:“來徐徐”,志在下也。下謂初也,雖不當位,有與也。
[疏)正義曰“有與”者,位雖不當,執(zhí)謙之故,物所與也。
[經(jīng)文+傳文]九五 劓刖①,困于赤紱②,乃徐有說③,利用祭祀。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說”,以中直也④;“利用祭祀”,受福也。
[注解]①劓刖:劓,削鼻之刑;刖,截足之刑。②赤紱:即“朱紱”,指貴人。③說:同“脫”,逃脫。④中直:本爻九五是陽爻居上卦中位。(直:正)
[譯文]九五 施用削鼻截足之刑治理眾人,以致困窮于尊位,但逐漸擺脫了困境。
《象傳》說:“劓刖”,是說君子尚未得志;“乃徐有說”,是因為君子中正;“利用祭祀”,是說祭祀使人蒙福。
九五爻因為害怕失去皇權(quán)而行暴政,但適得其反,如今受困于這象征著權(quán)利的印璽之中,對于眼前的境遇已經(jīng)失去了掌控之力,若再一意孤行便有失位之憂。
【九五注解】:“劓”,割鼻之刑。“刖”,砍足之刑。上卦兌錯艮,艮為鼻。互卦巽錯為震,震為足。兌為毀折,故說“劓刖”。“赤紱”,古代禮服上的紅色蔽膝。引申為官服,這里用來比喻九五之尊位。九五與九二不相正應,故說“困于赤紱”。“說”通脫。九五在互卦巽中,巽為進退;上卦兌為附?jīng)Q,引申為脫落之意,故說“乃徐有說”。
【象注解】:九五與九二不相正應,故說“志未得也”。九五居于中位,故又說“以中直也”。
《周易闡真》九五,陽剛中正,遇合不偶,有大作之道,而無大作之時,難行法財兩用之事,不能隨心所欲,如劓鼻刖足,赤紱受困,此抱道者之大困也。
既在困中,未可強求于外,須當被褐懷玉,自苦自力,乃徐有悅也。徐悅之利,如用祭祀,以誠而入,日久功深,自有完成大道之時,此信困而漸出困者也。
《周易正義》九五:劓刖,困于赤紱,乃徐有說,利用祭祀,以陽居陽,任其壯者也,不能以謙致物,物到不謝,忿物不附而用其壯猛,行其威刑,異方愈乖,遐邇愈叛。刑之欲以得,乃益所以失也,放日“劓別,困于赤發(fā)”卷。二以游得之,五以剛失之,體在中直,能不遂迷困而徐能用其道者也,致物之功,不在於量,故日“徐”他,困而后乃徐,徐則有說矣,故曰“困于赤紱,乃徐有說”也。祭祀,所以受福他,握夫尊位,因而能改,不遂算迷以斯察,祀必得福焉,故日“利用祭祀”也。
[疏]“九五”至“利用祭祀”。。正義曰:九五以陽居陽,用其剛壯,物不歸已,見物不歸,而用吸刑,行其“劓刖”之事。既行其威刑,則“異方愈乖,假邇愈叛”,兌為西方之卦,赤紡南方之物,放日“側(cè)別,團赤紱”也。此卦九二為以陽居陰,用其謙退,能招異方之物也,此言九五剛猛,不能感異方之物也,,若但用其中正之德,招致於物,不在速暴而徐徐,則物歸之而有說矣,故日“ア除有說”也,居得尊位,因尚能反,不執(zhí)其迷,用其祭祀,則受福也。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說”,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疏]正義曰:“志未得也”者,由物不附己,己德未得,故曰“志未得”也。“乃徐有說,以中直也”者,居中得直,不貪不暴,終得其應,乃寬緩修其道德,則得喜說,故云“乃徐有說,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者,若能不遂迷志,用其中正,則異方所歸,祭則受福,故曰“利用祭祀,受福”也。
[經(jīng)文+傳文]上六 困于葛藟①,于臲卼(niewu),曰動悔有悔;征吉。
《象》曰:“困于葛藟”,未當也;“動悔有悔”,吉行也。
[注解]①葛藟:蔓生帶刺的植物。
[譯文]上六 為葛藟所困,心神不安,此時若能汲取動輒生悔的教訓而有所悔恨,前行必可脫離困境以獲吉祥。
《象傳》說:“困于葛藟”,是因為君子行為不當;“動悔有悔”--這樣吉祥就來了。
【上六注解】:上六下臨互卦巽,巽為木,為高,猶如葛藟。“葛藟(lěi)”,藤蔓類植物,故說“困于葛藟”。“臲”niè。“卼”wù。“臲卼”,危而不安的樣子。乘于九五陽剛之上,下與六三不相正應,故說“據(jù)于臲卼”。被藤蔓所纏繞,又困于危而不安的地方,故說“動悔有悔”。“動悔”,行動有悔恨。“有悔”,經(jīng)過悔恨而有所悔悟。故又說“征吉”。
【象注解】:上六居于卦之終位,乘于九五之陽剛,故說“未當也”。但物極必會轉(zhuǎn)換局面,故說“吉行也”。
《周易闡真》上六,昏愚無知,自作聰明,妄清私議,如葛藟抑扯,穿鑿圣道,自謂得真,即便扭捏,日久受害,向前不得,退后不能,臲卼困危,是曰動悔,與其動而有悔,不若及早自悔,尋師訪友,明而后行,始雖入于旁門,而受困致悔,終必聞乎大道,而征往得吉,此有悔而終出困者也。
六爻之用,有大人之困,有小人之困。大人之困,處險能悅,信其困而終無咎,小人之困,悅以行險,不信困而終有悔。困而致亨之道,險而能悅,待時守正,盡之矣。
《周易正義》上六:困于葛藟,于翰尯,日動悔、有悔,征吉。居困之極,而乘於剛,下無其應,行則愈繞者也。行則纏繞,居不獲安,故曰“困于葛藟于跪虺”也。下句無困,因於上也。處困之極,行無通路,居無所安,困之至也。凡物窮則思變,困則謀通,處至困之地,用謀之時也。“曰”者,思謀之辭也。謀之所行,有隙則獲,言將何以通至困乎?“曰動悔”,令生有悔,以征則濟矣,故曰“動悔有悔,征吉”也。
[疏]“上六困于葛藟”至“征吉”。。正義曰:葛藟,引蔓纏繞之草,跪?qū)海瑒訐u不安之辭。上六處困之極,極困者也。而乘於剛,下又無應,行則纏繞,居不得安,故院“困於葛藟於斃尯”也。應亦言“困於跪?qū)骸保袄А币蜢渡希∥囊病!胺参锔F則思變,困則謀通,處至困之地”,是用謀策之時也。“日”者,思謀之辭也。
謀之所行,有隙則獲,言將何以通至困乎?為之謀曰:必須發(fā)動其可悔之事,令其有悔可知,然后處困求通, 夜間
可以行而獲吉,故曰“動悔,有悔,征吉”。
《象》曰:“困于葛藠”,未當也。所處未當,故致此困也。
[疏]正義曰:“未當也”者,處於困極,而又乘剛,所處不當,故致此困也。
"動悔,有悔”,吉行也。
[疏]正義曰:“吉行”者,知悔而征,行必獲吉也。
第47卦 澤水困(困卦) 困境求通 中上卦
象曰:時運不來好傷懷,撮上押去把梯抬,一筒蟲翼無到手,轉(zhuǎn)了上去下不來。
這個卦是異卦(下坎上兌)相疊。兌為陰為澤喻悅;坎為陽為水喻險。澤水困,陷入困境,才智難以施展,仍堅守正道,自得其樂,必可成事,擺脫困境。
事業(yè):境況十分不佳,遭受到很大的困難。人生面臨巨大的考驗,如采取不正當?shù)氖侄危瑫萦睢O喾矗缟硐堇婢车囟皇Ч?jié)操,自勉自堅,泰然處之。不失其志。終能成事。
經(jīng)商:面臨激烈競爭,很有破產(chǎn)的可能。切勿失望,而應在困境中奮斗。為此,只能靠平日加強修養(yǎng)。認真反省自己的行為,總結(jié)教訓,重新奮起,但也不宜浮躁,應緩慢而進。同時,更要警惕因致富發(fā)財,得意忘形而陷入新的困境。
求名:欲速則不達。應以謙虛的態(tài)度,緩慢前進,尤應有堅定的志向,唯有志才能促成事業(yè)的成功。
外出:困難多,慎重考慮。
婚戀:以樂觀態(tài)度冷靜處理,尤應注重人品。
決策:聰明智慧,但懷才不遇。若不因困境而失去信心,堅持努力上進,放棄僥幸心理,鍥而不舍,雖不一定能守全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但終會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