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宅前不種竹,種竹惹煩憂”,背后隱藏的真相
56 2025-07-31
今日4月17,正好是農歷的三月初九,干支紀年中的甲辰年戊辰月辛亥日。在古人眼里,這一天可是非常不一般,因為這天是“不吉”日子的集合。為何這么說?接下來就跟大家一起來看看這一天的特別之處。
所謂“楊公忌”,指的就是楊公忌日,屬于風水術語,是唐代風水宗師、陰陽大家楊筠松所訂定,往往被稱為“楊公十三忌”。這樣的樣子日子,被認為是比較忌諱的日子,很多事情都不能做,而且每個月份都有一天,對于人們擇吉擇日,決策大事有著重要意義。
而農歷三月初九正好是楊公十三忌中的一天。為此這天就有很多比較忌諱的事情。
楊公十三忌具體時間是: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與七月二十九,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十二月十九。
當然,關于楊公忌的說法有很多,其中民間最為流行的有兩個。一個是:紀念宋代抗遼名將楊家將一家的。據說楊老一直打勝仗,可一年下來總有幾天老打敗仗,這幾天就被后人稱為不能打仗的日子,也就成為了楊公忌日。
另一個是:傳說古代有戶楊姓人家,人稱楊公,家里有13個兒子,而鄰居家沒有兒子,為此楊公就特別喜歡在鄰居面前顯擺。鄰居很生氣,就說了句“生老病死各自有命,不要顯擺”。誰知楊公不屑,而且說出了大話,“我13個兒子,就算老天妒忌我,讓我一月死一個兒子,還有為我養老送終的”,不曾想,這一年正好爆發了瘟疫,楊公的兒子,真的一月死了一個,而且恰巧這一年又是閏月,為此13個兒子在年底全部去世,只剩下楊公自己。后來,人們就把楊公兒子去世的這些天,當成是不好的日子,也就是現在的“楊公十三忌”。
看的出來,楊公忌日自古以來代表諸事不宜的。
所謂“危日”,就是12建辰中的一種,平均12天一個危日,是凡事應小心之意。按照舊時民俗,這天是可以辦事的,但要小心,需遵循大事小用原則。
危日,看似屬于不吉的日子,實則危日也算是黃道吉日的一種,只不過這天象征危機,是危險的一天,主要是提醒大家凡事都要小心之意。尤其是做一些危險性較大的事情,就需要當心,如爬山、劃船等。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危日這天,民間也認為很多事情最好不做,這樣就可以避免危險的事情發生,可以讓自己處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生活中。
既然三月初九這天屬于不吉的日子。那么就有很多的講究,尤其是一些事情最好就不要做了。具體如下:
其一,不宜結婚嫁娶。因為這天屬于楊公忌日,與兇日有關,為此古人認為這天吉祥的事情就不宜做了。所以結婚嫁娶之事就要擇日了。
其二,不宜說狂語。因為楊公忌日的由來,也跟楊公說大話有關,為此這樣的日子就被認定是不能說狂妄話語的日子,也就是說話要注意,不要口無遮攔,以免惹禍上身。
其三,不宜動土。這里的動土主要是指建房。因為在古人看來,建房是大事,關乎著一家人的居住安全,不容發生不好的事情,為此危日這天就不宜建房,容易出現危險事情。
其四,不宜跟人爭吵。這樣的日子,宜靜不宜動,尤其是不能跟人爭吵,否則會導致自己情緒不穩,無法控制局面,導致危險的事情發生。
其五,不宜安葬。安葬需要動土,而無論是人間建房還是為去世之人建房,都不能在危日進行,主要是避免一些意外事情的發生,也是為了祈愿可以向好的方向走。所以這天盡量不要選擇安葬。
總之,農歷三月初九這天,在古人眼里有很多的忌諱。雖然當今人們看來,屬于迷信,不過老一輩人還是比較信奉的,而且也屬于傳統文化,所以建議大家謹慎行事,盡量遵循傳統,讓自己能夠安穩度過這一天。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說的關于三月初九日子不一般的事情了。話說,你覺得傳統文化有道理嗎?你準備好怎么度過這一天?可以留言、評論,跟大家說說你的看法。#春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