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院子里那三棵樹,其實藏著不少老輩子人留下的生活智慧
150 2025-07-28
清東陵坐落在河北省遵化市馬蘭峪鎮以西的昌瑞山一帶,西與天津市的薊縣為鄰,北與承德地區的興隆縣接壤。清東陵是清王朝在關內營建的第一座皇家陵園,也是清王朝三大陵園中最大的一座。
清東陵這塊風水寶地,早在明朝就被預定為皇家兆域,還未來得及動工營建,明朝就滅亡了。清朝入關以后,此地又被清帝看中,很快就被選定為清朝的皇家陵園。
昌瑞山一帶為什么總被皇帝相中?到底那里有什么好“風”、好“水”?
風水學是我國獨創的一門博大精深、科學價值極高的環境地理學。只是由于某些堪輿家和封建統治者的故弄玄虛,摻進了許多封建迷信糟粕,使這門科學蒙上了不白之冤,被視為不屑一顧的壞東西。實際上,幾千年來,凡是真正按風水理論標準選擇的陽宅、陰宅,無一不是風景秀麗、環境優美的勝地佳壤。
我國古代建筑大師們歷來注重追求自然美與人文美的高度和諧統一,而清東陵正是這一理論的典型杰作。在營建清東陵時,“遵照典禮之規制,配合山川之勝勢”,追求“地臻全美”,以達到“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咸備”的目的。
清東陵北起霧靈山,南達天臺上,廣袤2500平方公里。霧靈山是清東陵的太祖山,是“后龍之正脈,風水之大源”。其山脈逶迤南伸,至昌瑞山而止。整個陵區以昌瑞山為界,以南稱“前圈”,以北為“后龍”。后龍周環250多公里,其內群山卓立,萬嶺奔騰,密林覆蓋,人跡罕見,是陵寢的控制保護區。前圈四面環山,中間是48平方公里的平坦之地,諸陵寢均建在前圈之內。陵區東面的雁飛嶺諸峰,千巖錯落,文筆插天,勢盡西朝,儼然左輔;陵區西面,黃花山、鉆天峰眾山,層巒飛翠,疊嶂騰輝,勢皆東向,宛如右弼。高大雄渾的天臺山、象山、萬福山橫亙于陵區正南。位于霧靈山和昌瑞山之間的分水嶺是“來龍”的脊背,眾水東西浹流,左盤右繞,最后匯合于陵區之南的龍虎峪。這萬山拱衛,眾水朝宗之勢,加重了皇陵的神秘色彩和皇權神授的氣氛,與莊嚴肅穆的皇家陵園保持了高度的和諧與統一。
古代相度兆域,講求前有照山(也稱朝山),近前有案山,背后有靠山。堂局要嚴密開闊。昌瑞山為燕山余脈,東西走向。中間主峰高聳,兩側山峰逐次低下,宛然一道天然屏風,它是東陵的后靠山。金星山位于陵區之南(前)。此山拔地而起,山形如倒扣的金鐘,與昌瑞山主峰遙遙相對,它是陵區的前照山。在金星山北有一座小山,似玉案前橫,此為案山,當地人稱之為影壁山。金星山、影壁山、昌瑞山恰好位于一條直線上,就好像按人意上帝特地安排的一樣,真是景物天成,渾然一體。清東陵堂局開闊、羅城周密,山勢雄渾,朝案端嚴,實為一處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